烟台山

标签:
烟台山旅游山东娱乐 |
从月亮湾乘车不一会儿就来到了烟台山。烟台古称芝罘(fÚ)。烟台山,位于市区北端,三面环海,岗峦兀立,林木葱茏,清秀幽雅,风光秀丽,景观颇多。站在烟台山上,可尽览烟台市全貌。
据资料记载,烟台山是明代狼烟墩台的所在地。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为防倭寇侵扰,在此山修建狼烟墩台,也称烽火台,发现敌情,昼则升烟,夜则举火,以为警报,于是人们就把建立烽火台的这座山称为“烟台山”,烟台市亦由此得名。
相传烟台山建烽火台前,每年春季必有群燕汇集于石上,当地渔民称此石为“燕台石”。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六月,浙江人林炳修于石上刻题四言诗十句:“崆峒距左,芝罘横前,俯临渤海,镇海齐燕。吁嗟群夷,蚕而食之,唯台山山,一石岿然。谁守此者,保有万年”?燕台石西北数十米处矗立着解放后修建的抗日烈士纪念碑,上镌1945年8月解放烟台战役中为国捐躯的89名革命烈士的英名。1982年在烟台山东北角礁石盘上新建惹浪亭。该亭临海而立,跃于海面,于远处观看,恰似飞峙于万顷波涛之上,立身于千层浪涌之中,大有招波惹浪之态。在此观海听涛,别具情趣。
新中国成立之前,英、美、法、日等16个国家相继在烟台山上和山麓建造领事馆、教堂和邮局,形成了一个外国人“居留区”。听说烟台山是亚洲现存的最大的近代领事馆建筑群。建筑风格各异,时代气息浓郁,而且保存完好。有亚洲现存最早的英国在其殖民地 “外廊式”建筑,有古典式、中西合璧式、英国早期公寓式等建筑,堪称近代建筑的宝库。烟台山近代建筑群汇集了不同国家的不同历史文化特色,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缩影和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
烟台山近代建筑群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在烟台乃至整个中国近代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烟台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上山下,那一幢幢外国领事馆、官邸、建筑群,记录了烟台作为山东第一个开埠通商口岸的特殊历史;记录了烟台至胶东广大人民忠烈保国的民族主义精神和振兴华夏的志向。
烟台山还是一个置山临海风光旖旎之地,她以幽雅而著称,山上树木葱笼,红楼青舍,参差隐现,美丽如画。有文人墨客的题诗,刻石勒碑,还有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让人思绪万千,回味无穷。
听导游说,如能夜登烟台山,西望烟台港码头,灯火阑珊,一个现代化的港城展现在人们眼前。
烟台山不高也不大,海拔42.5米,面积45公顷,却有着600多年的沧桑历史,是这座城市历史重要发祥地和象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