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楚山孤云
楚山孤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0,543
  • 关注人气:12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二声调方言红古话的语音特点

(2016-02-14 14:05:23)
二声调方言红古话的语音特点
2015年04月22日 17:09 来源:《语言研究》(武汉)2010年第4期 作者:张文轩 邓文靖字号

  作者简介:张文轩,男,1944年生,甘肃永登人,硕士,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音韵、训诂和方言(兰州 730020)。 邓文靖,女,1975年生,广西富川人,硕士,兰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汉语方言和语言文字应用(兰州 730020)。

  内容提要:“红古话”是以兰州市红古城村为代表的小片方言,只有两个单字调。文章对此做了核实的工作,并着重介绍了这两个单字调在两字组连读变调中的深层表现,同时对声韵特点也作了说明。

  关 键 词:红古话;二声调方言;连读变调;声韵特点  

  标题注释:【基金项目】教育部“十五”规划项目“甘肃省三声调、二声调方言研究”(01JA740026)

 

  红古城是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的一个村庄,历史久远,该区因此而得名。“红古话”指的是以红古城村为代表的小片方言,分布在兰州市红古区的红古、河嘴、花庄、平安四乡镇与西固区的达川乡,总面积约500平方公里,总人口约6万人,绝大多数为汉族,间有少数回民。本方言片东接兰州市西固区河口镇,南连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西与青海省民和县接壤,北与红古区窑街镇、兰州市永登县七山乡毗邻。湟水为其西南界河,兰青铁路与兰青公路纵贯其境。

  红古话的单字调特点己由雒鹏《一种只有两个声调的汉语方言》(《西北师大学报》1999年第6期)作过报道。为了核实这一报道并弥补其连读变调等方面的阙如与不足,我们在2003年10月作了实地调查,发音人有师述诚(1930年生)、张登云(1934年生)、师述仁(1941年生)、武兴周(1944年生)四位先生,他们皆为红古村地道居民,一直在本地生活和工作。

  一 声韵调

  (一)红古话有23个声母,包括零声母在内

  W020150422618960287826.jpg

  (二)红古话有32个韵母,不包括儿化韵

  W020150422619018437937.jpg

  平去声 13高开婚,麻人龙,穷陈寒,近柱厚,盖抗岸,急曲黑,月六麦,局食服

  上声 53古口好,五女老

  其中上声调值有3个自由变体:53、553、55,第一个比较典型,故以之为代表。

 

二 两字组连读变调

  红古话两字组连读变调分为“重重型”和“重轻型”两种类型。前者指的是后字不出现轻声的连读变调,后者指的是后字出现轻声的连读变调。为叙述方便,下文除照称“平去声”、“上声”两个单字调名称外,还使用了“平声”、“阴平”、“阳平”、“去声”四个深层调类名称。“平声”指古平声字和古入声字;“阴平”指古平声清音字和古入声清音字、次浊字;“阳平”指古平声浊音字和古入声全浊字;“去声”指古去声字和古全浊上声字。

  (一)“重重型”变调发生在如下3类组合中

  1“平声+去声”。这类组合中,后字不变调,前字由13变为21。例如:

  W020150422619019195169.jpg

  1“阴平+轻声”。这类组合有两种变调表现。典型的轻声词语,即语法性轻声词语,如后字为“子、头”等后缀(红古话中“儿”作后缀发生儿化音变,不自成音节)、“里、上、下”等方位词或趋向动词的词语,前字由13变为21,后字读为13。例如:

  W020150422619021264119.jpg

  W020150422619022053254.jpg

  

 1红古话单字调类只有两个。从历史渊源看,古平声字、古全浊上声字、古去声字和古入声字构成了一个调类,我们称之为“平去声”;古清音上声字和古次浊上声字保持着上声调类,我们称之为“上声”。“平去声”和“上声”的调值由升降两个特征得到区别。

  2红古话两字组变调分为“重重型”和“重轻型”两种类型。“重重型”前字变调,后字不变调,前字所变调型取决于自身的单字调和后字的单字调,“重轻型”后字轻声的调值以及前字的变调取决于前字的单字调。

  3红古话轻声调值有两种类型,一种拱度听感较明显,轻声的音长比北京话的要长,出现于平去声字后,另一种拱度听感不明显,其音长与北京话的轻声相近,出现于上声后。

  4红古话两字组变调可以离析出更多的调类差别来。“平去声”字一分为三,古平声清音字和古入声清音、次浊字一路走,我们称之为“阴平”;古平声浊音字和古入声全浊字一路走,我们称之为“阳平”(“阴平”和“阳平”我们合称为“平声”);古去声字一路走,我们称之为“去声”。

  虽然“平声”、“去声”作为单字调无区别,统称为“平去声”,但在“重重型”变调中“平声”和“去声”作为后字对前面的“平声”字产生了不同的语音影响,“平声”前的“平声”不变调,而“去声”前的“平声”字由13变成了21。平去声中的“平声”和“去声”由此显示出了差别。

  在“重轻型”变调中,“阴平”“阳平”“去声”三者分道扬镳。首先,“去声”字在轻声前不变调,后面的轻声调值为53,与“阴平”、“阳平”,即“平声”显示出了差别。其次,“阴平”字和“阳平”字虽在轻声前都要变调,由13变成了21,但后面的轻声调值却在“子头里上下”之类的字上显示出了差别:“阴平”后的轻声为13,“阳平”后的轻声为53。因此红古话中,W020150422619025180983.jpg

  5红古话两字组变调无论是重重型,还是重轻型,前字如果发生变调,则都变为21,其变调形式单一,没有其他调型出现。

  6“上上变阳”是北京话的一大特点,也见之于其他许多方言。红古话中两上声字相连,常用词前字变调,由53变为21;不常用或凝固程度低的词语不变调。这说明红古话中“上上”变调还不够成熟,处于扩散阶段。但是红古话的“上上”变调是否属于“上上变阳”类型,容待以后详叙。

 四 声韵特点

  W020150422619025715222.jpg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15年11月29日
后一篇:纯水机不停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