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自驱车前往河北易县,本想尽享华北大平原与太行山边缘的清秀幽静及拍摄一些片子,但一路的风尘绞尽了我行前的初衷,我不知什么是繁华,也不知什么是创痍,然风土俗情已不是我当年记忆中的冀北,找不出理由拿出相机记录那些遮盖的与袒露的东西,无语。
易县人民一如我所看到的人民一样,他们在辛勤地断路,修路,拆房,建房,伐树,植树,破坏,保护,于是,易水畔不再有壮士的身影,易水的河床不无羞涩的无可奈何裸露于世人。
慕名驶向易县太行山南湖,途经世界遗产、闻名中外的清西陵,中国两千年来陵寝建筑艺术上辉煌壮丽的篇章。
规模宏大、布局合理、宫殿辉煌、石雕精美、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保存完整;清西陵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史料,从不同侧面展示了18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期中国陵寝建筑艺术风格及皇家宗教信仰的重大发展、变化,对中国古代陵寝建筑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有重要贡献,具有清代以前各代陵寝建筑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科学和鉴赏价值。
中国的古建筑在中国这一特有的自然条件和民族文化影响下,经历了几千年的自然演变和经验积累,逐步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创造了无数优秀作品,并且对邻近国家的建筑发生过深远的影响,成为世界建筑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清西陵的古建筑群的形成正处于中国古建筑艺术的最鼎盛时期,集中体现了以木结构为主体的中国古建筑最高水准。特别是其大木结构、斗拱、石雕、木雕、完善的排水系统等,实为中国古建筑艺术的精美杰作。
斗转星移,大自然的风雨侵蚀使得那些大木结构、木雕、木窗、木门已然腐朽溃烂,断石残垣散落于荒草沟渠。莫名的痛袭上心头。路旁树荫下走来一三十几岁的妇人,似笑非笑的问道:“请个导游给你讲讲吧?”。我无心理会,继续在破损的青砖路上前行,那妇人却尾随上来,依然推销着她的“导游”,我转身问那妇人:“你们赚的钱不用来维修这些建筑吗?”,那妇人沉吟了一下,答道:“政府每年都拨维修的费用。”,我又问:“那费用维修了什么呢?难道越修越破吗?等到这些建筑没有了,你们的后代还去给谁做导游呢?”,那妇人倒也爽快:“咳,你操得什么心,这年月老子不管儿子”。
莫名的恨又涌了上来。无心在此流连,撇下那妇人我疾步走上车,漫无目的的驶向前方,“你操得什么心”,这句话刺激着我,这是我不止千遍万遍听到这些即得利益者浅薄的一句话。曾听别人讲过,以前盗墓者凡父子同盗墓穴时,大都子在墓内父在墓外,道理很简单:老子在得到宝物后不会把儿子埋在下面,但是儿子大多会把老子活埋了。
这个冠冕堂皇以墓为生的导游以及那些同她一样思想的冠冕堂皇以墓为生的人们却连一个盗墓者的境界都不如。
吃祖宗饭、断子孙粮的畜生们!
摘取一段前期看到的一位易县教师的诗句作为结尾:
渐流渐少的易水,
无法滋润贫乏的心田,
只能把自己的躯体献出,
任人蹂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