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拜阳夺寨──丹霞山游记

(2011-04-27 13:13:47)
标签:

云崖栈道

丹霞山

晒布岩

韶关

世界自然遗产

阳元石

细美寨

九九天梯

分类: 涂脂抹粉·生活
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尚有广东一丹霞”。在广东多年,心里面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抽空去韶关丹霞山旅游,可总是没有定下来。八月初报纸一则“中国丹霞”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成功的报道让我再一次去思考此事。恐怕丹霞山名气陡增后游人太多,所以不假思索约上一个朋友准备稍后几天就往韶关进发。
由于工作单位离深圳西站比较近,五点下班后才不紧不慢地前往火车站。我乘坐的是深圳西到怀化的K9056次,原本不大的候车厅中挤满了人。
这趟车的客流非常地火爆,大多都是前往湖南的旅客。
我随着客流顺利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对面是一个小孩和她的奶奶。小男孩非常地可爱,东摸摸西看看,以至于奶奶不停的照应他,关注他的安全。随后的列车行驶过程中,当他看见身旁飞驰而过的动车时,就兴奋的对着奶奶喊了起来,“我要坐‘尖尖’火车啊!”
火车载着我们在南粤大地上飞驰。夕阳之中,窗外景色显得格外的美丽。车厢内非常地热闹,我能感受到周围旅客的心情,或许就在下一个黎明,他们就能踏上家乡的土地,见到故乡的亲人了。
经历了五个小时的愉快车程,我顺利地抵达了韶关。
韶关东站是韶关市的老火车站,是京广铁路上粤北地区最大的火车站,原名为韶关站。但由于新修建了武广高铁,高铁车站就使用了韶关站的名称,而这个老火车站就易名为韶关东站。
时值午夜,韶关市的夜景还是十分地迷人。行走于江畔感受着浈江的那似有似无的流水声响,东堤南路上那不是特别明亮的灯光将路面照上了一层朦胧。闪烁的星光、阑珊的灯火、迎面丝丝的凉风,让夏日的这个夜晚显得格外的浪漫与妙美。
第二天起了个大早,在附近有着浓郁地方特色的广东茶餐厅喝早茶。
各式各样的精美早茶小点都是我喜欢吃的,无奈自己的肚肠有限,只能稍微品尝几个。
喝完早茶,赶往韶关东站,站前广场有开往丹霞山的橘黄色巴士,票价十五元。丹霞山位于仁化县境内车程大约六十分钟。
汽车就在丹霞山正门口不远处的马路上停了下来。朝售票处走去,不长的一段路,既然会有好几个陌生人上来搭讪。内容都大同小异,无非都是说他们是当地人可以不用买门票带我们进去,我们给一点钱给他们就可以了。我们没有理他们,径直走向了售票厅。
进山门票是100元,节假日为120元,两天有效。如果叠加了其他游览项目的套票则125元至240元不等。当时我们只选择了100元的门票,后来证明是完全正确的。丹霞山景区很大,如果细细游玩,两天的时间都不够,跟本就没有时间去顾及其他项目。
丹霞山几个景区入口间的距离还是比较远的,所以景区安排了客车来回摆渡在各个景区之间的游客。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阳元山景区。不过在此之前,我们先找了家当地村民开的旅社,把笨重的行囊放下,带上了点干粮和水就出发了。
进山不长的山路旁,有许多当地村民摆设的小摊。其中比鸡蛋略大的红色卵圆形果实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价钱是一块钱一个,当地人称“百香果”。用刀切开,里面是类似于橘子果粒般的果肉,白中带有浅黄色,用小勺舀起送入口中汁水丰富,酸甜爽口。
由于不是节假日,当天游客不是很多。欣赏着环抱在周围的大山、绿树,踏着木板修葺而成的登山小路信步走去,少了一分嘈杂,多了一分轻松,倒是惬意了许多。
行不多远,游客顿时多了起来。原来不远之处的山头就是丹霞山最为著名的阳元石。难怪游客都在此驻足,合影留念。
由于不大的一块儿地方游人众多,实在没有合适的位置、合适的时机去享受摄影的愉悦。只得另觅别处寻找更为合适的取景位置。
沿身旁的登山道一路向上,最先看到的是一个块画有阴阳八卦图的平台,叫做“拜阳台”。朝着阳元石的地方插有香烛,一些男女在对着那个方向顶礼膜拜。附近凉棚下的长凳上坐着一排兜售香烛的阿婆,从其身边经过,她们都会极力地推荐游客购买香烛焚香参拜一番。
再向上行一分多钟,就可以看见一个凉亭,这里就是观赏阳元石最佳的位置了。
原始人类的生殖崇拜是一种遍及世界各地的现象。原始人生活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死亡率相当高。当时人类只能以增加出生率来求得人类自身的再生产。但原始人并不懂得生殖的科学道理,于是便对生殖产生了尊崇和敬仰,这就是所谓的"生殖崇拜 "。生殖崇拜的方式,通常是用生殖器的形态及其象征物来表现的。
阳元石,其高28米,直径7米,是世界同类山石中最高大的,堪称世界一绝!无论是谁,站在阳元石面前,仰望它那伟岸的雄姿,在赞叹自然界鬼斧神工的同时,都会不由然地想到人类伟大的生命创造活动,想到为什么远古的人类会把生殖当作神来崇拜。
从山上下来,沿一条小路走去不多久,就绕到了阳元山的后面,此处正好有一条山路直通山顶。
山壁似乎被上天的神斧劈开过一般,几乎是垂直的。除了突兀出来的岩石之外没有其他的植被覆盖。一条登山小道就修建在这光秃秃的山脊上。当地人也给他取了一个十分贴切的名字──云崖栈道。
栈道的陡峭让人吃惊,某些时候几乎就是在近似于垂直的山壁上凿出一个个放脚的石窝窝,游客只能紧握两边的铁栏杆来克服重力的吸引,一步一步艰难向上,尽显了天梯的险峻。
在距今1.4亿年至7000万年间,丹霞山区是一个大型内陆盆地,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影响,四周山地强烈隆起,盆地内接受大量碎屑沉积,形成了巨厚的红色地层;在距今7000年前后,地壳上升而逐渐受侵蚀。距今600万年以来,盆地又发生多次间歇上升,平均大约每万年上升1米,同时流水下切侵蚀,丹霞红层被切割成一片红色山群,也就是现在的丹霞山区。
丹霞山的岩石含有钙质、氢氧化铁和少量石膏,呈红色,是红色砂岩地形的代表,以赤壁丹崖为特色,地质学家以丹霞山为名,将这一地貌命名为“丹霞地貌”。
明末虔州巡抚李永茂的词有“色如渥丹,灿若明霞”,及其形象、鲜明地点出了丹霞山的特色。
就是这样艰难地行走在峭壁、断崖的边缘,我们最终登上了阳元山的山顶。山顶居然是平坦的一块,树木郁郁葱葱,鸟儿婉转低鸣,宛如世外桃源一般。尽头建有一个凉亭,名曰“嘉遁亭”。“嘉遁”二字取自易经六十四卦中天遁九五爻,意为不要太过,见好就收,适时退避。我一直以为激流勇退、见好就收是一种很高的人生境界,能做到的人极少,所以才有所谓的“人心不足蛇吞象”。
立于亭内,远眺四野,丹红峻峭的山壁与莽莽的绿色错落有致地将锦江环抱其中。这崖、这水、这绿完美地组合让眼前的这一片景致严丝合缝地好似一幅从天宫飘落下来的丝绢帛画找不到一点儿瑕疵。呼吸着山顶的清新空气,让人舍不得离开。
从嘉遁亭出来,向山的另一端走去,行不多远,就到了细美寨。其实就是在后山绝壁上据险而筑的一个古老的村寨。说是寨子,其实现在无非就是只剩下颓塬断瓦的一间砖石建筑的遗迹。内有记载重修细美寨的摩崖石刻,全文100多字,落款为“咸丰九年已未六月吉日”。从碑刻中可以看出,此寨源于明朝末年,闯王举旗反明,天下大乱。当地豪绅吴德彰一家大小来此避战乱,于山顶结寨,名“细美寨”。
细美寨三面悬崖峭壁,一面有石级可登,出山顶寨门下山尚有两道岗哨,扼上山之咽喉,地势异常险要。实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魄气势。据资料显示,此寨用于避战乱,直至太平天国起义才遭废弃,民国时期仍多有修葺,抗日战争时期,当地百姓还曾在此避难。
沿寨门而出,脚下就是一条贴山壁开凿而成的,一望不见尽头的行山阶梯,名叫“九九天梯”。虽然前面已经经历过云崖栈道的险峻,而这天梯之长,向下望去,任然使人眼晕脚软。
手臂紧握两旁的栏杆和铁索,一步一步向山下挪去,生怕一失足,就成了千古恨。两侧是光秃秃的红色崖壁,遥想从前没有装上扶手时,当地人攀爬石阶的状况是何等的艰辛。
在中国的许多地方,我们都能见到当地人在突兀出来的岩石下端支上一根小木棍,丹霞山也不例外,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况。后来查阅资料才明白是取“栋梁之才”之寓意。
玄机台是天梯下来一块稍微开阔的地方。或许当年作为细美寨的前哨,有登台远眺,观测敌情,解析战事玄机之功用。
风车岩穿洞,是阳元山西坡山脊中部,沿着倾斜的结理面风化而使大石墙形成的穿山洞。山风通过山洞加速吹蚀作用,使得洞身进一步扩大。
下山后,依据路旁的指示牌得知,阳元山大石壁岩壁上布满了平行的竖向浅沟槽,由于远观岩壁显得十分平整,有如大块布匹在岩壁上晾哂,当地人就称为“哂布岩”。这种岩壁浅沟槽是下雨时由山顶汇集的片状水流侵蚀及溶蚀作用所形成。再一次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离开晒布岩,阳元山景区著名的景点也算是走得差不多,由于时间尚早,我们又照着地图,走进了通泰桥。
一路都是在山林中穿行,蚊虫特别的多。只觉得天生桥、狮子岩、石棺岩都没什么意思,而且都是断头路,要原路返回,所以走了几步就撤了出来。
出了景点,返回旅店,身心都十分疲倦,什么都没做,洗完澡就一头栽在床上睡去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