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师的阶段性成长规律
(2011-11-15 20:15:37)
标签:
体育 |
分类: 随想 |
优秀教师的阶段性成长规律
(1)参加工作一年,是适应阶段,在三尺讲台上“立住脚”。
(2)到第三年左右,是练就教学基本功阶段。在三尺讲台上“站稳脚”。
(3)到了第5年左右,是形成经验和技能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师开始认同教师的职业价值,逐步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学设计、教法和学法指导等教学方式,从而构建了自身经验体系。可说在三尺讲台上“站好脚”。
(4)在第5至8年间,是教师成长的“徘徊阶段”。可以说在三尺讲台上“上下求索”。
(5)第8至12年左右,是教师“成名”阶段。少数越过“高原期”的教师,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对学科教学有独特见解,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成为学科教育专家。此阶段的教师熟知如何激活兴奋点、顺利通过分歧点,维护和推动学生的学习活动。这些教师因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学科指导能力,业绩突出,被评为省、市的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成为“名师”。可说是在三尺讲台上“游刃有余”。
(6)第12年以后的一段时间,是教师“成家”阶段。
在成名教师当中,有些教师不满足与在学科教学方面已有建树,继续走科研之路,并把研究的触角伸到教书育人的各个方面。在理论上,对教育有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在实践上,在做好“经师”的同时,更注重做好“人师”,形成自成一体的教学流派。同时,在对教育有深厚的沉淀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在教学研究和实践上不断创新,能高屋建瓴地审视教育教学问题,最终成为教育“名家”。可说是在三尺讲台上“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