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心事终虚化——两谈多项定语语序不当
(2008-09-23 08:14:16)
标签:
语序多项定语教育 |
分类: 语文叫学 |
如何心事终虚化
——两谈多项定语语序不当
■/沈永生
病句是指语言不规范的句子,也就是因为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不合逻辑事理、修辞不当等而造成的“不通顺的语句”。日常教学中区分为结构性病句、语义性病句。病句每年必考;多结合中学生、时新传媒语言运用的实际来选材;辨析题(多在I卷)为主,偶有修改题(多在II卷);通过对辨析、修改病句能力的考查,了解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有时候,为了表达较为复杂些的意思,也常常采用多项定语来修饰限制。就因其项多,语序往往难以合理排列。假如语序不当,白纸黑字反倒不能把作者内心的意思正确、清晰地表达出来;读者就要费解,或者误会你的一番美意。好心好意用多项定语来修饰限制,如何心事终虚化,都是多项定语语序不当惹的祸。
一、语义性病句
1.违背事理
说话、造句,首先要使句子表达出来的含义与事实、情理相符。违背事理,别人就费解,甚至被误导,势必失去交际意义。
【例1】重铁公安处在重庆东站查获价值200余万元的高档走私假烟……(《重庆晚报》 2000年2月26日)
【解析与答案】“高档走私假烟”的说法不妥。人们看后,不免发生疑问:难道“走私假烟”的行为也有高档低档之分?分开来看,“高档烟”“走私烟”“假烟”的说法都没有错误。问题是“高档”“走私”“假”共同修饰“烟”时,哪个放在前面、哪个放在后面。从意义上看,“假”应该修饰“高档”,说明“高档”不具真实性。但“假”在这里不能修饰“走私”,“假走私”是什么话,既说是“‘假’走私”,就没有查处、报道的必要了吧。因此,“高档走私假烟”应该改为“走私假高档烟”。
【例2】昨天开始销售的第六期凭证式国债第二阶段,当天便销售了八成以上,成为近三年来首日销售之最。(2006年重庆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题之选择肢)
【解析与答案】“销售”的是“国债”,不是“第二阶段”。这里的“销售”不能与“阶段”搭配,否则违背事理。“第二阶段”要放在“第六期”后面。对一些专业性强的东西,也许业外人士并不十分清楚,好在只要辨别出此句有语病就行,具体修改另当别论,所以碰到类似的题目大家也不用太着急。
2.一定多饰
有时,一项定语可以修饰限定多项中心词,但不是什么时候都能。
【例3】七彩瀑布群,位于香格里拉县尼汝村的一个群山深处,一条名为“尼汝河”的高原融雪河流和陡峭的山峰造就了这一旷世奇观。(2005年高考北京卷第5题A项)
【解析与答案】“一条”可以限定“河流”,不能限定“山峰”,可以分开来说“‘一条’……河流”和“‘一座’……山峰”。有时,我们看到一项定语可以修饰限定第一项中心词,无意中忽略了它能不能修饰限定后面的那项、那几项中心词。
3.发生歧义
因对词语有不同的理解,容易引起句意不明。1998年和2003年的试题中单独把歧义项拟定为一个题,以示重视。
【例4】他每天骑着摩托车,从城东到城西,从城南到城北,把180多家医院、照相馆、出版社等单位的废定影液一点一滴地收集起来。(2005年高考广东卷第4题A项)
【解析与答案】“180多家”限定的可能是“医院”,也可能是“医院、照相馆、出版社等单位”。是180多家,还是至少540(180×3)家,不能确实;是180多家医院,外加照相馆,再加出版社等单位吗,也不能确实。到底多少家单位,句意不明。
【例5】纪连海告诉记者,有一次三个社会上的小混混冲到学校要找他的一个学生算账,他一声怒吼:“哪来的?给我滚出去,要打我的学生得先把我撂下!”吓得三个小混混落荒而逃。(百度贴吧:《纪连海:另类明星学者》)
【解析与答案】“三个社会的小混混”看起来也如上句歧义,是说“三个社会”呢,还是“三个小混混”呢?从后面“吓得‘三个’小混混……”来看,当指“‘三个’小混混”。“‘三个’社会”事理上说不过去呀。正确的语序应该是:社会上的三个小混混。
可见,多项定语考查中,要鉴别有没有歧义,事理语义、语法结构方面都要考虑。关于结构性病句,请看下期。
(未完待续)
二、结构性病句
4.层次不清
造成歧义,有语义方面的原因,也有结构方面的原因。要是结构原因,可以通过划分结构层次来鉴别。
【例6】采访这位先进工作者的是三个报社的记者。
【解析与答案】有歧义。“三个报社”说得过去,“三个记者”也说得过去。要是说“三个报社”,还把记者人数也一并提到,如“三个报社的八个记者”,就更好理解些。要是不考虑报社数,只强调记者数,可以说成“报社的三个记者”。结构层次划分为:
A.三个/报社的记者(忽略报社数,强调记者数)
B.三个报社的/记者(忽略记者数,强调报社数)
又如例4,相对复杂些,可以划分为:
A.180多家/医院、照相馆、出版社(180多家)
B.180多家医院/照相馆、出版社(180多家+2家;或医院类[180多家]另加两类)
C.180多家//医院/照相馆/出版社(180×3=540多家)
∣____↑
∣_______∣
∣___________∣
5.排列紊乱
语法要求,结构性多项定语一般可以按以下次序排列:A.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短语;B.表指称或数量的短语;C.动词或动词性短语;D.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E.名词或名词性短语。F.带有“的”的短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前面。
【例7】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解析与答案】中心词、陈述的主体是“教练”。“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可以修饰限定“国家队”;也可以不修饰限定,只对某人、不对某队:“国家队”位置靠后了。正确的语序应该是:国家队的(表领属性短语)一位(数量定语)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词)篮球(名词)女(名词)教练。
【例8】日前,国土资源部公布了第二批通过规划审核的43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名单。(2005年高考全国卷Ⅲ第4题A项)
【解析与答案】无语病。“第二批通过规划审核的”表时间,“43个”表数量,“国家级”形容词,“经济技术开发区”名词。
6.寻因问药
下面是我在一次作文评讲中,对本班学生汪某的一篇作文的评点(节选)。
【例9】多方面选材,以时间顺序线性发展,真实地写出了自己一连串高中生活经历。
【解析与答案】汪某到底就读过几所高中?不就只在本校读高一吗?不是“‘一连串’高中”,(当然也不排除某人就读“‘一连串’高中”的情况)终不能说“‘一连串’高中(生活经历)”。“一连串”“高中”“生活”三项定语共同修饰限定“经历”,正确的顺序应该是:“高中(表时间处所短语)/一连串(数量短语)/生活(名词短语)/经历(中心词)”。
可是,我当时读成了“一连串//高中生活经历”,“串”字后面停顿较长。日常言语或朗读时,短瞬间直接诉诸听众、并强迫听众遵循的是语气与停顿。听众来不及依照语法规范、实情事理去迅速检测、鉴别与校正,谁会单挑这个时候来专候你出岔。即使偶尔听到“一连串//高中生活经历”这样的话,也并没有、并不能及时、轻易、明确地感知异常或不妥。而书面语就要规范得多,也死板得多,是形而上的东西;忽略或排斥语气与停顿的直接介入与引导,且不管它暂时是否正确;给读者更余裕的时间来反复揣摩。
所以,我们平时要多听,还要多读(阅读、朗读)、多说,形成敏感的规范语感。其实,由耳听之、目视之,到心里想到它,效果不一样;等到口头说出来,又不一样;再到自己书面写出来,就又不一样,因此还要多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