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94岁幽居老人与百年古枫

标签:
健康图片旅游情感 |
分类: 安庆塔影 |

老屋在村庄深处的一个小山坡上,越往里走越破败,到处都是残垣断横,杂草丛生处依稀可辨原来有住家的痕迹。朋友很兴奋地说着他的规划,要极简的风格,要四合院的样子,要有很大的院子,春种秋收,看农作物在春天的泥土里破土,在夏日的阳光中生长,看着朋友陶醉的样子,仿佛世外桃源就在眼前,乐趣顿生。
席地而坐,不经意向下望,一畦青油的菜地在岌岌可危的老房中非常撩眼,浓密茂盛,青翠欲滴。顺着菜地寻下山来,菜地的门前端坐着一位老人,带着老花镜,捧着一本书,浑然不知有来客。
满头霜雪,身形清瘦,衣衫过于朴素且略显破旧却难掩老人不可言状的仙风道骨的气质。
朋友喊了老人一声,老人这才从书中缓过神来,移开书本招呼我们。我一眼瞥见老人手中书名:《射雕英雄传》!拿起书来回翻看,是08年出版的小字书刊,书显然被老人翻了很多遍,老人见我有兴趣,转身从里屋又搬出来几本,厚厚的,旧旧的,书页卷卷的,摞在门前的条凳上。

《神雕侠侣》、《天龙八部》一字排开,热情地叫我拿去看看,说是好看得很。我似乎明白了老人为啥不是庄稼人的模样。想象老人头顶梳一个发髻,一身白衣加身,衣袂飘飘,活脱脱金庸笔下的修炼得道成仙,原来,老人现在的样子就是他曾经读过书的样子。

《神雕侠侣》、《天龙八部》一字排开,热情地叫我拿去看看,说是好看得很。我似乎明白了老人为啥不是庄稼人的模样。想象老人头顶梳一个发髻,一身白衣加身,衣袂飘飘,活脱脱金庸笔下的修炼得道成仙,原来,老人现在的样子就是他曾经读过书的样子。
进得屋内,一种久违的味道丝丝缕缕钻进了鼻子,是泥土的味道,老人家的地面还是原汁原味的土地,一切都是很旧很旧,过去的案台,老式的水瓶,现在不多见的箩筛,竹篾的挎篮,一切都是久远如文物般的物件,刻着斑驳的时光。不禁想起外婆的老屋,一段已逝的岁月恍然如昨,温暖的感动在心中涌动。
老人祖上家境富有,少爷出身,受过当时最好的教育,战乱时期,也经历过颠肺流离和人生的大起大落,80年代得到政府补偿,一直拿退休工资,也一直住在这里未曾离开。
虽然晚辈们提出过要将老宅翻新住得舒坦些,但是老伴和孩子相继离开让他不曾有修葺的想法,老人希望一切都是原来的样子,亲人并不曾远离,一直在老屋里......
老人日子简单,一日三餐自己动手,白菜米饭,少荤多素,90高龄,闲来无事,看书写字、种菜养鸡、打打太极,还能挑个50斤担子,我们一脸惊讶,老人满脸得意,一床大红的垫被和盖絮给整个屋内增添了色彩。
老人很健谈,百年的时光,记忆犹新。屋前有一棵近三百年的枫树,枝干很粗,需要四五个人合力才能围成一圈,整棵树在上空伸出无数枝丫,像观音千手似巨大的手掌,健壮挺拔,生机盎然,参天入云。
老人领着我们围着枫树禹禹而行,说着枫树的传奇和灵异,有古枫庇佑的村庄学堂人才辈出,祖上出了格格,老人的父亲是那个时候的一个县长;跟我们讲述战乱时期,祖辈在枫树下如何准备米粥饭汤来接济穷人,
树前一湾清泉,微风拂过,泛起涟漪,多少回忆涌上心头,在心河中缓缓流淌,洞察村庄悲喜,体味家族沉浮,饱览人间的欢笑和辛酸,人生跌宕起伏,把无数个昨天、今天和明天浓缩在自己的年轮里,封存在岁月里,怎么回忆都是历久弥新。
挥手作别,承诺老人:一定,一定会!
图文\塔影横江 陶红
图文\塔影横江 陶红
后一篇:幸福的定义:每天还能喊一声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