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情感美食旅游图片 |
分类: 安庆塔影 |
三峡人家,依山傍水,风情如画:传统的三峡吊脚楼点缀于山水之间,久违的古帆船、乌篷船安静地泊在三峡人家门前,溪边少女挥着棒槌在清洗衣服,江面上悠然的渔家在撒网打鱼……千百年来流传不衰的各种习俗风情体现着峡江人民的质朴好客。走进峡江吊脚楼,峡江妹子载歌载舞,手中的红绣球飘飘欲落,这时清秀的三峡少女为您捧上一杯峡州清茶,您会觉得如梦似幻、亲切怡然。
爱上宜昌,是爱上这里的美景和这里的人,是爱上这里的现在和这里的久远。
山上人家的“吊脚楼”,被现代建筑学家称为“杆栏式建筑”。峡江一带地势险峻,房屋多
三峡人家依山势而建,木质结构,房前屋后,竹林芭蕉簇拥。遇到高坎地势,则要立柱或筑墙,才能与正屋跑平合檐,故称“吊脚楼”。其独特之处是前低后高,侧面有走廊,后面有阳台,俗称“走马转角楼”。一般分为上下两层或三层,上层通风,干燥,防潮,是居室,下层是猪牛栏圈或堆放杂物,还可防止毒蛇猛兽侵袭。
在近溪的一边,一道水坝已筑起,截住了清幽的龙溪水,使溪水抬高了1-2米,溪水碧绿,林木苍翠,斑驳沧桑的龙溪桥横跨其上,几只小渔船静静地泊在桥下,“龙溪桥下春波绿,惊鸿照影来”,如梦似幻,令人如痴如醉。
三峡人家风景区地处江边,河鲜是其菜肴的主要特色。鱼菜以其鲜香味长,肉嫩养生,营养价值极高。长江野生鱼中所含的硒、锌、铁等微量元素,远高于普通的鱼。
三峡人家的主人很好客,向来这里的每一位游客热情地介绍土特产和当地的小吃,琳琅满目的,让决定带什么土特产回家的游客着实纠结了一番。
小伙子轻吹一曲,情愫就这碧波粼粼的江面弥漫,沁入游客的心。
如此美景,怎么不叫游客流连忘返?怎能叫摄影人放得下手中的相机呢?在宜昌,摄影大V们似乎省去了构图的环节,因为这里随便一处都是一幅堪称构图绝美的画面。
世世代代生息于峡江的人们,以一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执着,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生存方式和劳动习惯,这其中最具特色的便是渔民的家了。许多三峡人祖祖辈辈生活在船上,常年以打鱼为生,在水上流动,和风浪搏击,与渔船为伴,形成了“水上人家”。如今渔民生活虽然改善了,但这种古老的习俗却长久地保存了下来,年轻一代仍然撒网捕鱼,风里来雨里去,延续着这种古老的渔文化。
浅岸临水,少女挥着棒槌在浣洗衣衫,一脸纯净的笑容从江面荡漾到心田;吊脚楼前的大石头上,棒棰捶在石板上,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好似在演奏一曲深情的恋歌。
姑娘半倚楼台,小伙子轻吹一曲,情愫就这碧波粼粼的江面弥漫,沁入游客的心。
土家族的婚嫁风俗—“哭嫁”,从前的哭嫁是哭女性对婚姻的不自由,现在的“哭嫁”更多的是对即将离开养育自己父母的一种感恩,是一种感动的“哭嫁”。
始终陪同在我们身边的导游是一位土家族的姑娘,土家的装扮,还背着一只小背篓,那背篓,玲珑小巧,篾丝手工细腻,透过篾缝穿过来的香囊散发着悠悠情愫。如今的小背篓不再单纯是三峡人背在肩上的生活,三峡人正用自己的智慧和热情,把宜昌的美景背向更广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