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山深处:探访生活在土屋里寻梦的孩子。

(2015-08-18 16:44:09)
标签:

情感

图片

旅游

文化

教育

分类: 安庆塔影
大山深处:探访生活在土屋里寻梦的孩子。

  “义公”和土屋里寻梦的孩子们

    习惯了周边所有建筑物都是钢筋混凝土,似乎已经不记得很多年前土屋的模样;习惯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在接受正规的教育同时,还额外不惜高昂的学费去报这个补习那个兴趣,似乎觉得因为贫困而面临失学的孩子离我们很远很远;在天天忙着去应付金榜题名状元宴的时候,似乎忘记了还有贫困的孩子面对一纸入学通知书那无助的神情。其实,这些孩子离我们不远,只有百里。

      塔畈乡,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西北部,距离县城62公里。这里活跃着一个“塔畈爱心志愿者协会”,协会的会长真名鲜少有人知道,只知道叫“义公”。义公,65岁,土生土长的塔畈乡人。早期当过民办教师,是一个多年来执着追求教育情结并坚持在此道路上继续行走的义工,可能因为年长和追求信念已久,所以称呼自己“义公”。义公身边还有一群义工,很少有人知道他们的名字,他们是一群塔畈乡周围并不断向外辐射的爱心人士,追随义公在爱心志愿者道路上坚持默默奉献的群体。他们共同成立了“塔畈爱心志愿者协会”,目前协会有百余人,活跃在塔畈乡各个需要帮助的角落。

大山深处:探访生活在土屋里寻梦的孩子。

     当我们驱车赶到这里的时候,义公带领协会骨干成员一行已经在门口等候我们了。没有过多的停留,义公让我们丢下车子,做他们的车就随着他们进山。从山口渐渐进入,外围白墙灰瓦的小楼房不知何时离开我们的视线,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随意搭建在半山腰低矮甚至有些歪斜的土砖房。透过车窗,略显窄的水泥路已经远远抛在我们身后,随即车子上了尘土飞扬的土路,司机是当地的一位志愿者,不时提醒我们坐稳了。突然,车子加速,驶向近似60度角的大坡,还没有等我们唏嘘过来,方向盘突然360度旋转,我们一阵大幅度倾斜,这一次我们同样还没有回过神来,车子已经进入第二个盘旋转弯。难怪协会不让我们开车,这样的路况是我们这些开惯了城市平坦宽阔的水泥大道的人无法驾驭的。在这样的山路上,我们就是紧紧拽着抓手,都无法保证身体的平衡。

大山深处:探访生活在土屋里寻梦的孩子。

     一路颠簸,我们来到一个土屋外。土屋建在半山腰上,进入土屋的阶梯就是零散的石头堆砌起来的,要很小心地踩在上面然后去迈第二步。门前,一个古老笨重的的推磨,无端地觉得它压抑,水池的一侧因为长期不见阳光且潮湿,长满很深的苔藓,旁边一个箩筐里耷拉着一小把干豆,一只小猫蜷缩一团,没有在意我们的到来。绕过猫,我们进了里屋,一位模样清秀的小姑娘正在屋里看书。

大山深处:探访生活在土屋里寻梦的孩子。

大山深处:探访生活在土屋里寻梦的孩子。

      义公介绍:凌彩霞,现在是巢湖学院大二的学生,妈妈轻度智障,爸爸年过六十,身体多病,只能干些基本的农活,姐姐受爱心人士捐助,今年完成学业,正在积极寻找工作当中。看见我们,小女孩扬声喊了一声妈,随后一个身材矮小,目光有些涣散的中年女子进来,不知所措地站在一边。我用手去抠动一下墙壁,一层灰土应手而落,小女孩尴尬地冲我笑:家里太困难了,没有钱去修缮。说着,小女孩不自然地卷着手里的书。

大山深处:探访生活在土屋里寻梦的孩子。

    当我问起小女孩的梦想时,小女孩明显顿了一下:只是改变命运。当下最重要的是如何能顺利地完成学业,钱是大问题。好在有义公和爱心人士的捐助,勉强能够凑足学费。毕业以后,我想去根据我所学的专业先当导游,见识一下外面的世界,历练一下自己。等经济条件好一点,和姐姐一同回来修建一下房子,也让爸爸妈妈住上楼房。说着,她望着在一旁倒腾干豆的母亲和抽烟不语的父亲。在我们采访快要结束的时候,我看见我的头顶有一个破旧的篮子,上面搭着一块布,因为好奇,我拿下来掀开:就是一点辣椒籽。我不解地望着凌彩霞,想要答案。这时,在我另一旁的彩霞的妈妈一把抢过篮子,嘴里只嘀咕:来年的种子,来年的种子。是的,来年的种子,只要有种子,就一定会收获希望。只要义公和他的义工爱心在,就一定会圆梦!

    从凌彩霞出来,我们很小心地下山,车子反方向进入另外一个村组,土路越来越窄,我们不得不弃车步行。在狭长的土路尽头,我们来到了一家三代同堂。

大山深处:探访生活在土屋里寻梦的孩子。

    同样的土坯房让我很小心不再去碰他,屋内四周空旷,只有中间摇晃的方桌和四条长凳。看我们来,家里的男主人腼腆地笑着,用手反复擦拭凳子,不停地唠叨一个字:坐。坐下来,环顾四周,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倒是两方土墙上的密密麻麻的奖状让这个所谓的家增色不少。周慧,19岁,一副眼镜的背后是一双清澈的眼睛,应届毕业生,之前就读于潜山野寨中学,刚刚收到天津农学院的录取通知书,6000元的学费已经让这个在土屋里艰难生活的一家一筹莫展;妹妹,周玮,在今年的中考中以723的高分接过姐姐手中的接力棒,继续在野寨高中求学。本来双喜临门,可是毫无着落的学费让这一家人面对我们的镜头无法动容,这对姐妹花求学路漫漫……

大山深处:探访生活在土屋里寻梦的孩子。

      当义公把1000元捐助交到周慧手中时,姐妹俩对义公和志愿者们深深鞠了一躬,千言万语化成眼泪闪烁在姐妹的眼眶中。义公说:或许我们的捐助微不足道,不能从根本上彻底地解决你们的学费,但愿我们的行为是你们追逐梦想的动力,我们会一直关注你们,别怕,孩子们,有我们在,你们的希望就在!

大山深处:探访生活在土屋里寻梦的孩子。

    正当我们要去探访另外一户的时候,义公接到一个小女孩的一个电话,由于昨夜的大雨,泥石流冲断了通向他们家唯一的路,叫我们不要去了。义公没有做任何停顿:去!我们去!你在家等着!车子随即摇晃着向小女孩家的方向前行。一边是山体,一边是河流,只有中间一条仅能一辆车通过的土路。路上,昨夜泥石流冲下来的痕迹还在,向上爬行的时候,我们听得见车轮在地面打滑的声音。透过反光镜,分明看见坐在后排的义公眉头深锁,一脸焦虑。车子终究敌不过自然灾害的障碍,趴下去,无法动弹。十几个人合力将车子抬出泥泞后,步行来到打电话的小女孩的家中。

大山深处:探访生活在土屋里寻梦的孩子。

     说是家,其实就是一幢渍痕斑驳的土屋无助地杵在那里,有种轻轻一碰它就要倒坍的感觉,远远看去极度颓废,窗户也只剩下破旧的窗棂。屋外,一个佝偻的,衣衫褴褛的老头,手持一铁锈斑斑的拉锯面无表情有一下没一下拉扯着木头。

大山深处:探访生活在土屋里寻梦的孩子。

       屋外周围田地显然荒废时日太长,野草疯长,没有一点新鲜生活的痕迹。进入屋内,一片漆黑,我定了定神,才发现在我前面的是一个年代久远的灶台,回头一望,却是一张几张长短不一的木板拼成的所谓的床,厨房卧室同处一室,我真是头一次看见。屋内潮湿阴暗,透着一种说不出的荒凉。
大山深处:探访生活在土屋里寻梦的孩子。

      穿过堆满柴火和破旧箱子的堂屋,来到后屋,地上有一张纸,拣起来一看,是危房通知书。

大山深处:探访生活在土屋里寻梦的孩子。

      在后屋,我们见到了正在做家务的小女孩:田文惠,17岁,母亲轻度智障伴听觉弱势,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爷爷年老多病,小爷爷(爷爷的弟弟)聋哑人,全家人的生活重担都落在父亲一个人身上,无奈父亲久劳成疾,前年胃穿孔做了大手术,虽经过救治拣回了一条命,但债台高筑。为了一家人的生计,不得不拖着没有痊愈的身体继续外出打工。

大山深处:探访生活在土屋里寻梦的孩子。

     听说我们要来,特意买了一张站票从河北一直站回家。山里的孩子可能对书本和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眷念和理解,学习成绩非常棒。在去年的中考中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塔畈高中,无奈交不起学费,选择了离家几十公里的一所高中,为的就是能够减免学费。

大山深处:探访生活在土屋里寻梦的孩子。

    又是一年上学季,又是一次筹钱时,每每这时,惠惠总是觉得心里跳得慌,生怕因钱而被迫辍学。贫穷的孩子在心智上比同龄人更成熟一些。惠惠坦诚:曾经,我也苦恼,当时片面地认为只有钱才是对我家庭最直接的救赎。

大山深处:探访生活在土屋里寻梦的孩子。

      可是义公告诉我:孩子,一时的贫穷不算什么,反而是一种财富,一种破茧成蝶的动力。现在有很多好心人都在默默地支持我,这是我咬紧牙关不断前行的力量,我希望将来有一天我也能走出这大山,走进自己想要的未来,不让义公他们失望,不让自己留有遗憾。小女孩的一番话让我没有忍住眼泪,重重地将她拥进怀里,给她一个坚实的拥抱,希望她会越来越好。

大山深处:探访生活在土屋里寻梦的孩子。

      探访工作持续了一天半,在这一天半中我看到最多的就是土屋、山路、或病或残或亡的父母,孩子们无助的眼神和风雨飘摇的求学梦……

大山深处:探访生活在土屋里寻梦的孩子。

     在我们走访的过程中,不断有人打电话询问如何加入协会。加入协会的会员自觉缴纳会费作为帮扶贫困学生资金来源的一部分。迄今为止,协会收到的最大的一笔捐款:一万元,是当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家捐助。塔畈乡下设十一个行政村,很多村干部都加入了协会,有些村干部和企业老总还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能够顺利地去求学。义公有两个儿子,一个在新疆,一个在北京,孩子们都非常支持义公的行为,积极参加了协会并不时打款进爱心账户。

大山深处:探访生活在土屋里寻梦的孩子。

     义公说:我的想法很简单,在塔畈,我不想看见一个孩子因为贫困而中断求学梦。勿以小善而不为,小爱也温暖。公益不是因为同情而给予施舍,它是慈心的善举,在施善的过程中给予别人更多的是坚持下去的信心,是来自心底坚不可摧的力量。积沙成塔,集腋成裘,涓涓不断的爱心让孩子们离梦想近一些,更近一些.......

大山深处:探访生活在土屋里寻梦的孩子。

    探访中,我们还遇见一位百岁老人祝寿,这无疑预示着义公和他的“塔畈爱心志愿者协会”会和百岁老人一样继续健康地行走在爱的旅途中,温暖塔畈每个孩子的心,圆孩子和他的祖辈们心中百年的求学梦想!

图文\安庆塔影  陶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