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湖水——武汉蔡甸!


标签:
旅游图片文化武汉蔡甸安庆塔影 |
分类: 安庆塔影 |


有山有水,谓之蔡甸。古代称城之外为“郊”,称郊之远为“甸”。蔡甸之“甸”,自然指武汉三镇畿甸之区。到了蔡甸,才知道它旧名为汉阳。不过此汉阳非彼汉阳,而是1950年初县政府由汉阳显正街迁至蔡甸的汉阳县。汉阳从小耳熟能详,因为外祖父一度在此任职邮政局长。这倒让蔡甸之行多一层意外之喜:追寻外祖父的供职之旅(另有沔阳、来凤、恩施等多县)。外祖父在汉阳县任职,应该是民国初年的事。那时候的后官湖,应该还是芦苇丛生且野鸟满天的滩涂;那时候的九真山,也应该是绿荫蔽天且人迹罕至的老林。当年出行不便,即便一县邮政局长,也难有亲身体验青山绿水的机遇。相比之下,此次蔡甸之行,则幸运得多,走山有山风扑面,走水有水气绕身。虽短短只有两日,却一层一层揭开掩于蔡甸之面的薄纱,目睹了它最光鲜的一面,也目睹它最隐秘的一面。

最爱的是水,水是后官湖的水。后官湖笼罩在中法自建节的浓烈氛围之中。环保电瓶车绕湖岸而行,过往的风景如电影慢镜头,在你的眼前一帧一帧展开。水面是青山的倒影,水面是绿木的倒影,水面还是一幢幢高楼的倒影。紧贴于城市的后官湖,用它的宁静,稀释城市的繁华与喧嚣。行走于其中,尤其是以单人、双人、甚至三人自行车代步,微风掠过,阵阵轻香入鼻。因此浮躁的心,平和了,舒缓了,整个身体也与湖面微微泛起的涟漪一样,有一种永恒的淡定。其实,后官湖最大特色,在于沟汊的交错,大而无边的湖面,由此切割为无数或曲或折的水面。也是独立的,也是联体的,分与合之中,少了些裸露的直白,多了些含蓄的婉约。
最爱的还有山,山是九真山的山。九真山又是另外的风景。山之美在于山间的水,水之美又在于水中的树。耸于蓝天的雄姿与映于水中的倒影连成一体,分不清哪是树之根,哪是树之梢。清晨移步于湖边,多多少少有种恍惚,总感觉在此结庐炼丹的九位仙女,仍嬉戏于你的左右。笑如银铃,美如弦月,稍不注意,身后长长裙摆,就贴着你的脚尖拖过。山径中的穿行是无声的,屏住呼吸,努力与山野的风同在。因为有“知音”二字,还相信凭着真诚,凭着执着,一定能穿越时空,听见遥远天际隐隐传来的高山流水之声。可惜的是,直到走尽山道,九真山在身后淡成依稀背影,也始终不会有什么感觉。久久凝视钟子期与俞伯牙的雕像,豁然醒悟:到底是凡夫俗子,到底生活在尘世之中,免不了低下与庸俗,因此,太雅太雅了的“高山流水”,永远可望而不可及。



还有一个地方叫香草花田。香草花田的“田”,实际是一个农庄,带有欧洲风情的那种。以为是单纯种花的地方,也有满目的花。但庄园主否认,说他们种的不是视觉上的花,而是嗅觉上的香。初不理解,深想,果然。种花与种香,是同一事物两个完全不同的层面。花不一定都是香的,而香,也不一定都是花。此时香草花田,虽处于秋初季节,但老夏的影子还很长。那影子是略略有些刺眼的阳光,遮天盖地溢洒着。阳光下面,是一望无际的薰衣草。花序蓝里带紫,如繁星,优美而典雅地摇曳于田间。花香是清淡的,略带一些木头的甜味。置身于其中,闭上眼,才能真正体会,这确实不是种花的地方,因为你只有通过嗅觉,才能进入它的境界。在庄园主的后院,喝了一小盏香茶,自然不是茶,香草的一种。入口,淡淡的柠檬之味,也生津,也解渴。于是,就不想离开了。
就轻轻发问:蔡甸,能容下我们小小的身躯吗?其实,能容不能容都无关紧要,因为即便离开,心也留在了这里,留在山也特别,水也特别,连香都特别的蔡甸。文@安庆老城闲人

前一篇:武汉长春观“小道姑”萌翻网友!
后一篇:天使宝贝:原 来 这 就 是 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