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安庆塔影旅游图片文化历史 |
分类: 安庆塔影 |
唐模坐落在这个徽州特别的土地上,因其山川阻隔和交通不畅等诸多原因造就,才得以遗留着这个相对封闭的村落。走近她,你所发现的就像一页页发黄的历史卷张,向世人诉说着这里曾经的辉煌与沧桑岁月的痕迹。
唐模始建于唐朝,为唐越国公汪华曾祖叔所建。原为歙县所辖,现属徽州区。公元623年,汪华的后裔汪思立受父之命,娶此地程氏为妻,遂迁居该村,并采用风水原理栽植银杏树选址建设家园。同时,为表先主(唐朝皇上)对其祖先汪华及其后代的恩泽,取忠君、忠主之意,决定效仿“唐朝”
的标准和规模营建村庄,便改名村名为“唐模”。
唐模村自唐朝至今,经历了千百年的世事沧桑,形成了特有的人文和生存理念——充分融会了儒释道之精髓的哲学体系。特别是历经了徽商鼎盛的明清时期后,这里名人辈出。而如今最能体现她那独特风韵的,莫过于村中那历史遗存的美丽景色、那经千百年来百姓恬静的生活情景。
【徽州风水】唐模水口
徽州处万山间,各个村落四面皆山,形成较封闭的完整空间,水口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村落的咽喉,被看成关系到村落人丁财富的兴衰聚散。
风水认为水即是财富,为了留住财气,除选中好的水口位置外,还必须建筑桥台楼塔等物,增加锁钥的气势,扼住关口。

唐模水口建于村东,既有水口,又有园林,形成了古徽州独特的具有代表性的水口园林,名为:檀干园。檀干溪和进村的古驿道穿园而过,河溪两岸数十株百年古树,浓荫蔽日,充分利用天然的湖山坡地,因地制宜,将山水、田野、村舍溶于一体,形成独特的皖南古村落的水口园林风格。檀干园的空间组织非常成功,整座园林,连同村落,恰是清奇诗篇,起承转合,余音袅袅。檀干园有起景、高潮、结景的
空间,主次分明。
檀干园选在唐模村口,利用造园时掘塘之土堆土为山,很少用石,在山上“桃堤种柳”,使檀干园达到“门楼合稼,廊庑连芸”的意境,又减少了人工造园的痕迹。檀干园的造园艺术正是反映了“贵自然”这一审美观点。同时,园内的景致与四周的百年古树,以及森郁的气氛,形成“全村同在画中居”的绝妙画面。园林建筑,提倡“宜简不宜繁,宜自然不宜雕斫”,这种传统的造园手法,在檀干园中得到最恰当的运用。
唐模水口以桥、堰作为关锁,以亭、庙、坊作为镇物,以古树、花草作为背景,这是古徽人在风水理论指导下经过千百年来精心营造而成的,反映了徽商在兴旺时期的环境意识和对物质及精神上的追求。整个水口建筑构思独特,自然景观优美,并与徽派园林、江南水街共同构成了人性化的人居条件,体现了天人合一,人与自认和谐共存的生存理念。檀干园独特的水口园林建筑。同时把园林作为乡村规划的有机部分加以综合考虑,又运用诗人画家意境,其造园手法之高,艺术之妙,堪称会派园林之典范。之意境相得益彰。村内檀于溪溪流淙淙,村人依岸而居,远山近水,风处物宜人。
前一篇:安庆菱湖荷塘荷花竞绽放。
后一篇:三十岗:鲜花与果园的生态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