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皖河冬季渔民安庆塔影纪实摄影 |
分类: 安庆塔影 |

我的家乡有条河,它从潜岳腹地一路蜿蜒东下,穿过我的家乡,汇入滚滚长江,它,就是皖河。
在地图上,皖河是一条不起眼的河流。它没有黄河、淮河那样知名,也不及秋浦和那般秀美,他只是一条普通的季节性河流而已,可家乡的人,仍视它为当地最美的风景。它最宽处可达数公里,最窄处不过百米,于干枯季最深处也只有三四米;它从怀宁县石牌镇开始才被称为“河”,而自怀宁县江镇到安庆皖河口一带,已经不再是一条河了,变幻成了万顷碧波的石门湖。
皖河以及石门湖,虽不及其他河湖那样的有名,但它就像一个巨大的音乐舞台,以宽大的胸怀,容纳着从山涧小溪飘出的泉水叮咚响;也接纳沿途支流弹奏着的协奏曲。它和着这些溪流美妙的乐曲和林中山风的声息,自春到夏,经秋涉冬,编织着两岸山乡勃勃生机的画卷。我的家乡有条河,它从潜岳腹地一路蜿蜒东下,穿过我的家乡,汇入滚滚长江,它,就是皖河。
皖河水年复一年、夜以继日地流淌着,灌溉和滋润了两岸河堤内大片的耕地,孕育和滋养了同马大堤一带和两岸四县无数的生灵。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了这条河,才有了生活在此世代居住的皖河人。真可谓:一条河流养育一方人!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世世代代的皖河渔民就在这条河上辛苦劳作。

2013年的冬季的清晨,尽管浓雾重重,加之冬日的清冷,却丝毫无法阻挡勤劳渔民们的捕鱼节奏,山口镇的渔民们早早赶到了山口大桥下的聚集点,悉心做好出船前的一切准备工作,七点半准时出发,开船驶向各自的河流区域内收网起鱼,辛劳的收网过程一直会持续到下午临近一点左右。


这是渔民们冬季捕鱼的歇息落脚地,简易的帆布帐篷,里面甚至没有一张像样的小板凳,只有最简单的生活做饭用具。

中午时分,渔船陆陆续续驶回了出发地,岸上已经围满了前来收购的附近村民以及鱼贩们,渔民们也迫不及待地将收获的鱼装进编织袋中。




“猜猜,这条鲤鱼有多重,给它来个特写吧! ”


这一箱鱼个大体肥,收购者见状立马跟在后面都想能抢购到。


过完称的鱼,再由专人按照鱼的品种,大小进行大致的分拣,由于长期熟练操作,这个过程用时很短。

“我也来秀一个吧!认识我吗?” 这是鱼类中的上品,学名“鳜鱼”,它是
一种名贵淡水鱼类,肉质细嫩丰满,肥厚鲜美,故为鱼种之上品,将其比成天上的龙肉,说明鳜鱼的风味的确不凡。

已经过了下午一点了,等待起网归来的老乡不时地向河岸边张望着看看共同在一起的兄弟是否都已经归来,这浓郁的生活场景,是四季一起共同生活在皖河江岸边渔民的最真实情感流露。

这是渔民们冬季捕鱼的歇息落脚地,简易的帆布帐篷,里面甚至没有一张像样的小板凳,只有最简单的生活做饭用具。
前一篇:安庆廉租房,冬天里的温暖。
后一篇:安徽雾霾橙色预警信号仍在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