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拍】安庆石牌老街里的影像!


标签:
安庆怀宁石牌老街安庆塔影纪实作品杂谈 |
分类: 安庆塔影 |
据史料记载,石牌旧名宜塘,又名石牌口,文献记载最早见于北宋初期,已有1000多年历史。镇上至今还保存部分相对完好的老街——下街。这里有加工戏班道具的古老作坊、酱坊、油坊、染坊,多为木制阁楼式。
“无徽不成镇,无石不成班”,这里的“石”指的就是怀宁县石牌镇。这里不仅哺育出了“京剧之父”的徽剧,还哺育出了全国五大地方剧种之首的黄梅戏。
清朝同治年间,石牌人程福香开始组建属于半职业性黄梅戏班社;光绪二十二年,石牌人产成义组建了有正式班名的黄梅戏班“仁义班”,自此以后至清末民初,怀宁职业和半职业班社如雨后春笋,次第建成20多个。
1949年3月24日,石牌解放。戏曲艺人云集古镇,京剧艺人以“大四喜”班为主,黄梅戏艺人以“仁义堂”为主,组建“怀宁京黄剧社”,实行京黄合演;并筹措资金建台设座办剧场,取名为“怀宁剧院”,1956年更名为“怀宁县黄梅戏剧团”;1960年,剧团出席了全国文教战线群英会,被授予“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石牌为安庆的戏曲之乡殿定了坚实的基础,母亲河---皖河穿境而过,这是过去水路给老石牌带来的繁荣,戏曲也就从这里开始。
或许,我们更需要一点残缺的美好,一个遥远的记忆,一丝荒芜的寂寞;需要独自穿行在古老冷清的街道上,聆听岁月的诉说,感受光阴的沧桑。
岁月沧桑,在这条老街里见到一位90多岁的小脚老婆婆。。。
历经沧桑的老街如同年迈的老人,在老街的角落诉说她的历史和她曾经的青春靓丽。。。
老态龙钟的老街渐渐与这个时代拉开了距离,这里的人们还过着依然在老宅子里生活,民风依然淳朴。。。
一代又一代人延续在老街里,任凭外面的世界天翻地覆,依然固执地守着这片破落的世外桃源,遵循几百年遗留下的缓慢节奏,悠闲惬意地数着岁月的年轮。
也只有在这些古朴的街道里寻找得到淳朴的人儿,重复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却不曾乏味,相反是另一种安详宁静的美。
http://news.qq.com/zt2011/oneday/6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