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走在冬至里的安庆江岸边。。。

(2009-12-22 21:58:50)
标签:

摄影

文化

冬至

旅游

分类: 安庆塔影

  冬至又称为冬节,依照我国传统的历法,以五日为一候,三候十五日为一节或一气,在一年里又分为十二节与十二气,合称为二十四节气,这就是择日学上所用的节气,择日学上是依农历的节气来选定吉课,而所谓的农历则为阳历与阴历的结合,阳历指的就是二十四节气(把太阳运行的周期分为十二个阶段,再划分二十四个节气,一节一气为一个月。),阴历乃为纯粹的月份(按照月亮所行的周期而定。),日子都在国历的十二月二十二或二十三两日。

  冬至就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其中一个,因为冬至并没有固定於特定一日,所以和清明一样,被称为「活节」。在冬至这一天,对於位於北半球的台湾,这时太阳刚好直射在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上,使得台湾处於冬季的季节,因此使得北半球的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冬至过后,太阳又慢慢地向北回归线转移,台湾也由冬季接近春季,北半球的白昼又慢慢加长,而夜晚渐渐缩短,所以古时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意思是说从冬至开始,阳气又慢慢的回升。

  根据周朝的记载,民间有利用「冬至」日至郊外祭祀天的活动,又因为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在周代的正月等於我们现在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一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因此,也可以说:过「冬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就因历法的不同,使得民间一直传承著周历历法,认为冬至过后就是另一年的开始(才有吃圆仔后就多了一岁的说法)这也是冬至为何在民间会那麼受重视,但是这样的错误传承,使得民间的观念与目前择日学上,所用的夏历历法有了很大的出入,这样的错误观念应该矫正,把正确的历法传承才对。

  另外民间有以冬至日的天气好坏与来到的先后,来预测往后的天气。俗语说:「冬至在月头,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无雪也没霜」(这是依据冬至日到来的早晚,推测寒流到台湾的早晚);俗语也说:「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意思是:冬至这天如果没有太阳,那麼过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过年就会下雨)。

 

                     文字来源于网络

                     图片摄影:安庆塔影横江


 

http://pe.images22.51img1.com/6000/a438798112/e49bbf7001b5b7054a32940639bd2709.jpg#100141496



http://p7.images22.51img1.com/6000/a438798112/7720573f821fcba8494c98312421f5ef.jpg#100141500



http://pf.images22.51img1.com/6000/a438798112/f66219c92521588aee28f2c50db5c0af.jpg#100141497



http://p5.images22.51img1.com/6000/a438798112/5e2aed1da7403730d3a76deca111a1ed.jpg#100141501



http://p2.images22.51img1.com/6000/a438798112/226ce49363a677bcb1f67594f6c3669d.jpg#100141504



http://p1.images22.51img1.com/6000/a438798112/1360ca1caeb2575ccc4a008fe8249533.jpg#100141503



http://pb.images22.51img1.com/6000/a438798112/bbfd97c7187d0be140db4f1162141059.jpg#100141502



http://pa.images22.51img1.com/6000/a438798112/a810aafc1f5b7ad6d361b8ced18ca172.jpg#100141506



http://p5.images22.51img1.com/6000/a438798112/5eb8fb798bcf5b70b97c3cab4f4d9448.jpg#100141505



http://pf.images22.51img1.com/6000/a438798112/fdc393fbbbec66b5c35a6c85d5f6ba6d.jpg#10014150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