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先贤对联赏读(二)

标签:
文化 |
分类: 学写楹联 |
在《蕲春文化简史》(湖北省荆楚文化研究会、黄冈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蕲春县政协文史资料教文卫委员会主编)第四章《宋元文化》第一节《外籍文化大家与蕲州》中,有写到了北宋诗人王禹偁,说《宋史·王禹偁传》记载了王禹偁所写的《蕲州谢上表》,上表中有一副对联,对联是这样的:
宣室鬼神之问,不望生还;
茂陵封禅之书,止期身后。
对联一般是上联尾字仄、下联尾字平,仄起平收,而这副联是平起仄收,虽说史上有过平起仄收的对联(如“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但是这到底是不是联呢?
找到了《宋史·王禹偁传》里的一段文字,里面的记载是这样的:
咸平四年,州境二虎斗,其一死,食之殆半。群鸡夜鸣,经月不止;冬雷暴作。禹偁手疏,引《洪范传》陈戒,且自劾。上遣内侍乘驲劳问,醮禳之,询日官,云:“守土者当其咎。”上惜禹偁才,是日命徙蕲州。禹偁上表谢,有“宣室鬼神之问,不望生还;茂陵封禅之书,止期身后”之语。上异之,果至郡未逾月而卒,年四十八。
原来并不是对联,而只是《蕲州谢上表》中的一句骈文。但是,这并不影响这副“对联”的雅致和精美。
先看看王禹偁其人。王禹偁(954年—1001年),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北宋诗人、散文家,宋初有名的直臣,敢于直谏遭贬谪。北宋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宋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至黄州,故世称王黄州,后又迁蕲州(现湖北省蕲春县)病死。著有《小畜集》30卷等,传世名篇《待漏院记》《小竹楼记》被收入《古文观止》。
宣室鬼神之问,不望生还;
茂陵封禅之书,止期身后。
上联用汉文帝和贾谊在宣室的对话故事,表明皇帝不用他,空有一身才气,只落得个像汉文帝用贾谊一样,召贾谊入宣室,不问正事,只问一些祭祀、鬼神之类没有用的事,然后把贾谊贬至长沙,最后死在长沙。“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这首诗讲的就是这个故事。其实上联是对皇帝有怨言,发牢骚。
下联用司马相如遗作《封禅书》被献给汉武帝的故事,喻自己空有司马相如一样的才华,能写司马相如一样的文章,希望死后能被皇帝采纳。(《封禅书》是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的遗作散文。该文叙述了古代传说中七十二位国君封禅泰山;而汉王朝文治武功,显赫一时,四境归顺,祥瑞屡现,雄才大略可与历代君王媲美。作者借此文劝汉武帝进行封禅,并在文章的末尾对天子加以讽谏。这篇文章在司马相如死后被交给汉武帝,并对汉武帝日后的多次的封禅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王禹偁在黄州知州任上因“灾异”事件,被贬蕲州,不到一个月,即病逝于蕲州。再看这副“对联”,令人唏嘘。(2019年10月19日写于流眄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