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1、
过年了,北京的白领Jason好不容易抢到火车票,提着行李登上回乡的列车。他的家乡在中部一个小县城,在那里他有一个更接地气的名字:毛毛。
与此同时,广州的Lily正在北上列车的候车室,手机响起,收到妈妈发来的微信“金凤,上车了吗”?
他们打开社交网络,发现正被热议的话题就是:如何应对过分热心的七大姑八大姨。好像每个人的七大姑八大姨都会在过年期间问你这些问题:找对象了吗?升职了吗?准备结婚了吗?什么时候生孩子啊?一年挣多少钱?
营销号更加推波助澜:过年期间如何面对烦人的亲戚;花式应对七大姑八大姨...这个时候不吐槽一下老家那些多嘴的亲戚好像已经跟不上潮流,因为他们的问题如此不合时宜如此让人难堪,他们认为理所应当问出的那些问题已经严重侵犯了你的隐私并且非常不尊重你……这多么不符合你已经适应的大城市的游戏规则文明礼仪。
但问题是:你一年才见一次甚至多年不见的老家亲戚不问这些,问什么啊?跟你讨论中美局势吗?
2、
你回家发现表姐家的孩子都上五年级了,你见了这个小朋友除了读几年级期末考试成绩怎么样又能问出什么别的吗?你已经小学毕业很久了,对2000后的世界一无所知,除了读几年级和考试成绩,你想不出什么别的可以聊的话题。然而关于年纪和成绩小朋友已经被问了几十遍,跟你没那么熟又或者考得不怎么好根本不想聊这个话题。如果他能写微博做短视频,一定也会这么取标题:过年期间如何面对烦人的亲戚。
而你,不过是想表示友好。
大多数老家的亲戚都不了解你现在的生活,他们喜欢的《乡村爱情》跟你看的《破产姐妹》基本脱节;大部分长辈一辈子都没有来过一次你说走就走的旅行。他们一辈子就是这么过来的,不只对你,他们遇到身边的年轻人也只能想到这些问题。结没结婚、赚多少钱、什么时候要孩子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人一辈子最重要的事情。有些人吐槽老家亲戚时潜藏的那点优越感,跟当年出国又回来后说“你们中国怎么这样”的人有什么区别?
跟80、90后相比,我们长辈的青春过得非常动荡。走过饥荒、动乱、改革、下岗,也许他们心里的不安全感深入骨髓,终其一生只想求一份安稳。中国最动荡不安的几十年全被他们摊上,成家、立业、体制内能带来的安全感,年轻人无法体会。这就是他们的交流方式,他们用这样的方式向你释放友好时并不知道这是你不愿分享的领域,实在不愿聊就敷衍一下,何必这么苦大仇深?那是生你养你的土地,曾经做好饭等你来吃的亲人,吐槽七大姑八大姨时的那点鄙夷,是否也在鄙夷你自己的出身?
就像你表姐的孩子如果能忍着不好意思告诉你他数学75、语文82,你怎么就不能好好跟亲戚们聊聊现在的生活呢?
3、
大多数人都和Jason和Lily一样,尽管火车票抢的很紧张,但还是顺利回到了家。小资们的世界之外,铁路工作人员日夜不停输送旅客;派出所已经早早排好了过年值班;清洁工笑笑说:年年春节都最忙,打扫烟花爆竹垃圾不能停,今年又不能回家了……
回家过年的意义在于,你平平安安没病没灾地度过了这一年。换了新手机,买了新衣服,做了新发型,回到了亲人的身边。
这已经是他们最在乎的事情。
最后送一副出处不明的对联给大家:
上联:考了几分什么工作能挣多少呢
下联:有对象没买房了吧准备结婚吗
横批:呵呵呵呵
正确回答应该是:
上联:这个嘛呵呵呵呵呵
下联:那什么哈哈哈哈哈
横批:阿姨吃菜。
新春快乐!
认同,请分享。
本公众号由许川悉心打理,
只刊载川哥的原创作品,欢迎关注。
万能的川哥,和你一起,改变,做更好的自己。
转载请回复“授权”,合作事宜请私信联系。
作者简介:许川,著名主持人,情感专栏作家。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脱口秀<许川知乎时间>全网播放超过四亿次,全网粉丝过千万,影响着千千万万年轻人"改变,做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