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脫殼前徵兆

(2008-08-03 16:46:39)
标签:

寄居蟹

寄生蟹

陆寄居蟹

宠物寄居蟹

寄生蟹饲养

彩绘寄居蟹

寄居蟹销售

杂谈

分类: 养蟹日志

    陸寄居蟹在脫殼前會出現一些特別的徵兆和動作,有些動作往往會維持多個星期(維持約3-4星期或以上,因個體體型而異),所以大家要小心觀察,最好每天也要觀察著牠們的舉動。 當發現陸寄居蟹有以下徵兆時,最好暫時不要拿牠們上手玩或觀察,以免干擾了牠們尋找適當的位置預備脫殼。

較明顥的徵兆:

?不斷地重覆挖掘底沙(最後藏在沙裏不出來) ---- 牠們為了找尋一個適當安全的位置,會經常挖掘底沙,這個動作可以維持多個星期。期後在沙埋裏掘了一個洞穴躲藏起來。但是躲在沙裏三兩天或一星期後又會再從沙裏鑽出來,之後又再重覆挖掘底沙和藏起來這個動作(可以重覆好幾次),最後會躲藏在沙裏3-4星期也不出來(出現 躲藏在沙裏超過一星期不出來這個現象的幾可肯定說是將脫殼)。

藏在底沙3-4星期也不出來這個行為一般會出現於小型和中型的陸寄居蟹身上較大型的個體也會有挖掘底沙這個動作,但到最後大多會選擇在沙上脫殼。稍後會有更詳細的說明。

?走近水源(水盆)/ 打翻水盆 / 躲在水盆底附近底沙 ----- 這和牠們挖掘底沙有很大關係,因脫殼時需要較高水份,所以牠們會往往走近水盆,挖掘在水盆下的底沙,做成水盆打翻

?把身體浸在水盆裏 ---- 會不時靜待在水盆裏目的是儲蓄水份於螺殼內,為脫殼做準備

?不進食 ---- 牠們在脫殼前可以整整一個月不進食(我家的大型短碗在脫殼前有將近2個月沒有進食,只是不斷掘沙和躲藏起來),雖然不會飢餓而死,但除非個體是躲在沙裏或看到已經脫掉舊殼,否側最好也應該繼續擺放食物

?動作變得不活躍 ---- 終日不活動,躲在螺殼

?經常躲起來 ---- 躲藏在洞穴、水盆底、底沙裏、流木下等等
?呆在角落 ---- 最常看到是呆在水盆旁或飼養缸的角落
http://www.tonycoenobita.com/stayingatcorner.jpg
呆在角落個體(紅圈)   

 

這裏還可以看蟹友C聖大的個人觀察分享

http://www.tonycoenobita.com/ic_new.gif 其實看到很多初養者覺得開始挖沙便會立即脫殼其實這個觀念想要改一改
開始挖沙
並不代立即脫殼挖沙是脫殼前一個先兆但以下和以下的文章有寫了「這個動作可以維持多個星期」很多個體也會在正式脫殼前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前已經開始挖沙所以挖沙是代表牠們將會脫殼要到牠們躲藏在沙裏超過一星期不出來才正式踏進脫殼階段


在牠們
沙行為時一切可依平日一樣去照顧
 


以上提及陸寄居蟹脫殼前的較明顥的徵兆,其中有以下3點想作一些補充:
?不斷重覆挖掘底沙
?動作變得不活躍
?經常躲藏起來

不斷重覆挖掘底沙,但又不活躍和躲藏起來? 看起來這3點好像有些矛盾。在此說聲不好意思,因為一直未有詳細解釋得很清楚。 其實我們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去看看。

個人把脫殼分成3個時期,「脫殼潛伏期」,「脫殼準備期」,「脫殼進行」。
?
(1)「脫殼潛伏期」
個人認為要判斷個體是否將要脫殼,一般來說最明顯是觀察牠們有沒有重覆挖沙這動作。除了剛購回家的個體,因為要適應新的環境而 會有一些挖沙的動作外,當個體穩定一來後,其實平日是不會看到牠們有挖沙這動作的(有說溫度過高和濕度過低時,牠們也會挖沙,但如溫濕度正常的話,也可排除了這問題)。所以,當陸寄居蟹開始有挖沙這行為時,我把它稱為「脫殼潛伏期」,意味著牠們期後便會有脫 殼行為。不過這「脫殼潛伏期」倒沒有一個確定的時間。跟據我自己記錄下來的挖沙情況,從起初挖沙到最後躲藏在沙裏脫殼,期間牠們 重覆挖沙、躲藏、返回沙面、又再挖沙、躲藏等這些動作的時間,可以是幾天、一星期、甚至一個月時間,有的還會直接一開始便挖沙躲藏 起來。

「脫殼潛伏期」期間有些個體還會進食,有些不會進食。另外會發現有些個體起初挖沙後,會停了下來,再隔了一段日子才會挖沙。

簡單來說,當看到個體開始有挖沙這動作,便要注意牠們會在期後進行脫殼,而這時便不要干擾牠們,雖然不知道這段時期會維持多久, 但我們還是要待心等待。
?

(2)「脫殼準備期」
當陸寄居蟹四處挖沙,找到一個適合的地方躱藏後,便會進入「脫殼準備期」,牠們會靜下來,不活躍。

個人覺得可分成2個場合來看:

A. 「在沙底下脫殼」
挖沙(1)→躲藏在沙裏(不活躍)(2)→進行脫殼(3)
B. 「在洞穴/黑暗處(沙面上)脫殼」
挖沙(1)→躲藏在洞穴/黑暗處(不活躍)(2)→進行脫殼(3)

看看(2)這時段,其實這時不論是A場合或B場合,牠們都是不活躍,靜了下來。

問題是如果牠們是A的場合,牠們會在沙底下作準備靜止下來,不活躍。

另外B的場合,有些個體起初一樣會挖沙,但其後會選擇在洞穴或暗黑處裏作準備,這段時期牠們也會不出來活動(不活躍)。
?

(3)「脫殼進行」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脫殼準備期,牠們便真正開始進行脫殼這個動作(請看"脫掉舊殼這個動作")。

看起來好像很複雜似的,我不知我的表達能力是否清楚能讓大家明白想說的東西,如有不明,可聯絡我或到
討論區一起再討論。

不明顯的徵兆:

?遠離其他個體

?眼睛變得白而矇目像白內障 ---- 西方和日本皆有這說法

?感覺到牠們身體甲殼不鮮艷和很乾燥

?會發出一點魚腥味 ---- 未能確定

?更換較大的螺殼 ---- 聽說有些個體會在脫殼前先換上較大的螺殼為的是當牠們在脫殼後便可緊緊地躲在較大螺殼的深處不易被別人搔擾和感覺較安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