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老洞”内说敬老(图)

标签:
弃老孝子封建社会百行孝为先布棚杂谈 |
分类: 时事杂谈 |
百行孝为先,中华民族的敬老传统源远流长。然而,湖北郧县等地发现的大量弃老洞的存在和当地广为流传的弃老传说,对中华民族的敬老传统提出质疑和挑战。(重庆晚报)
“弃老洞”也叫“寄死窖”、“自死窖”、“老人窖”等。据传,当地老人会被自己的子女送至“弃老洞”,或饿死或自杀。“弃老洞”多建在悬崖峭壁上。有的建在离水面不远的石壁上,等水涨了就会把老人淹死,再把尸骨冲走,不留痕迹。据说是免得亲人们看见了伤感(活着的人还挺为自己着想的)。还有的洞内安装了自杀装置,便于老人们快速解决自己。还有的洞外有门,而门闩是朝外的。老人刚送进去几天后子女们会送几天的饭,这之后就会将闩死。这真叫活活等死。而洞外不远处可看见村子里飘出的屡屡炊烟。这是怎样的处境?比铜墙铁壁的牢房还要可怕,想想不寒而栗。
不过这仅仅是传说,究竟有没有这回事还有待考证。但我妄自揣测,在封建社会,有太监,有极刑,这极度冷漠的“大义灭亲”也并非没有。就拿现代社会来说,也有这样的事情。曾听一位同学讲,他们村里一对夫妻将自己的老母赶出屋外,在村子一角搭个油布棚就作为居所;前不久武汉的媒体也曾报道一位“孝子”在小区里用铁皮给老父做了一间“房子”,所谓的“房子”不过是一个长方形罢了。这算不算变相的“弃老洞”呢?不过是没有封建社会那般野蛮罢了。为什么要这样?不外乎贫穷和疾病。当年轻一辈的生活遇到困难时就得“理所应当”地牺牲自己的亲生父母?这是对亲情的极度冷漠还是对亲情的无奈眷念?再说有钱人家的老人,其实也不一定好到哪去。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话虽然绝对,但还是会印证绝大多数人的。我高中时寄住在一熟人家里。熟人的父亲有三子一女,家庭条件都不错,可老人独居在熟人家(熟人全家在外工作)。有一次老人向我讲,他预备吊死的,可怕吓到我。当时听老人说来既害怕又不安。老人哪里是想死啊,不过是一种孤独的倾诉和祈求温暖的极端说法。
记得孩提时,母亲总会和奶奶吵架。 那时候我很不理解,每当她们吵架时我就会冲母亲吼。我知道,奶奶总是要吃亏的。还记得,我外公行将去矣的那几年,境况很是惨淡。尽管儿子媳妇,孙子都有,但大人不大照料老人,孙子还小有同情心,但终归是贪玩。还记得,那年去看望外公。我扶他到外面透透气,我与他相对而坐,却终是无言。每每此时,我不禁困惑。
说到底,年轻人嫌老年人是累赘。却不会想起自己也有老的一天。
大千世界,粉墨红尘,生命何去何从?是醉生梦死,还是豪情万丈?孤老后不过是寻求内心的一丝淡定和亲情的温暖。再多的钱,再大的房子于老人有何用?仔细想来,当人类面对自然灾害的时,抚慰我们心灵的是金钱吗?不是,是人与人的相互关怀、慰籍。只要我们多一点人性关怀,相互支持、鼓励,生命就是快乐的。
连接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