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全球濒危珍稀动物  (1)--鱼类

(2008-11-11 16:18:56)
标签:

动物世界

多骨 肉也并不鲜美的刀项吸口鱼

http://www.people.com.cn/media/200303/03/NewsMedia_244645.jpg (1)--鱼类" TITLE="全球濒危珍稀动物  (1)--鱼类" />
图1:洛斯特里弗吸口鱼

    吸口鱼指任何属于亚口鱼科的淡水鱼,与鲤鱼有很近的亲缘关系。有许多种和鲤科小鱼很难区别。它们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嘴和咽骨的结构上。吸口鱼的嘴通常有厚厚的软唇,咽骨则比较低。它们在湖底和水流比较缓慢的水底栖息和捕食。各种吸口鱼的体型有很大的区别。在湖中栖息的湖吸口鱼体型较小,最大的也大约只有25厘米。而体型较大的大嘴吸口鱼身长可达90厘米,体重可达33千克。体型较大的吸口鱼常溯游到小河和溪流的上游去产卵。

    全世界大约有80~1OO种吸口鱼,除少数几种产于亚洲以外,其他的都产于美洲。

    产于科罗拉多河流域的刀项吸口鱼(也叫刀项亚口鱼),以及美国的洛斯特里弗吸口鱼、莫多克吸口鱼等几种属濒危动物。

http://www.people.com.cn/media/200303/03/NewsMedia_244646.jpg (1)--鱼类" TITLE="全球濒危珍稀动物  (1)--鱼类" />
图2:刀项吸口鱼
http://www.people.com.cn/media/200303/03/NewsMedia_244647.jpg (1)--鱼类" TITLE="全球濒危珍稀动物  (1)--鱼类" />

图3:莫多克吸口鱼

 

 

身长会长到2~3米的浅色鲟鱼

http://www.people.com.cn/media/200212/11/NewsMedia_228541.jpg (1)--鱼类" TITLE="全球濒危珍稀动物  (1)--鱼类" />
密西西比河铲鲟

    鲟鱼分布在北半球的温带水域,全世界大约有20多种,属软骨硬鳞鱼类,鲟属。多数种类的鲟鱼栖息在海洋中,可能几年一次在春天或者夏天回游到河流中去产卵。有几种栖息在淡水中。好几种鲟鱼的卵可以用来制作鱼子酱。

    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南方,以及北美的河流都是盛产鲟鱼地区。每年夏天到来的时候,都有大量的鲟鱼从大海中游入河流或湖泊中去产卵。鱼苗出世以后,幼年期生长迅速,然后速度放慢,几年以后身长和体重还在增加。成年的鲟鱼个头很大,有的种类身长会长到2~3米。

    鲟鱼的肉、卵和鱼鳔都有很高的价值。新鲜的、腌制的、熏制的肉都很受欢迎。鱼卵可以用来制作鱼子酱,鱼鳔可以用来制作工业上用的明胶。俄罗斯和乌克兰南方的鲟鱼捕捞业非常发达,其次是美国和西欧。由于大量捕捞,许多种鲟鱼都有数量逐年减少的危险,面对这种情形。许多地区已经采取了严格限制捕捞的措施。

    旧大陆比较常见的鲟鱼主要产于斯堪的纳维亚到地中海海域。北美的东海岸鲟鱼和它非常相似,但有些专家认为它们属于两个品种。它们的体长大约是3米,体重约227千克。

    分布在俄罗斯西部内河,东至贝尔加湖中的鲟鱼是最有经济价值的一种。它的体长和普通的鲟鱼差不多,在注入黑海和里海的河流中盛产这种鲟鱼。分布在黑海和里海中的鲟鱼体长约O.9米,也是一种有价值的食用鱼。

    里海、黑海和亚述海中还有一种体型很大的鲟鱼,又叫白鲸,体长可达7.5米,重量可达1300千克。不过它的肉和用它的卵制作的鱼子酱不如其他鲟鱼的有价值。

    北美产的湖鲟鱼主要分布在密西西比河、五大湖和加拿大的河流之中。体重超过90千克。分布在北美太平洋沿海的白鲟鱼是北美最大的鲟鱼,体重超过820千克。

    浅色鲟鱼从头到尾都被看成排的骨质鳞甲,和铲鲟非常相似。它们分布在密西西比河和黄石河中。浅色鲟的体重可达36千克。

    浅色鲟喜欢栖息在多淤泥的河底,兴修水利和人工筑坝使河水的流速增加,水底变清,水温降低,改变了它们的生态环境。加上过量的捕捞,使浅色鲟鱼数量逐年减少,陷入濒危的状态。同样处于濒危状态的还有海湾鲟鱼、白鲟鱼和短吻鲟。

http://www.people.com.cn/media/200212/11/NewsMedia_228542.jpg (1)--鱼类" TITLE="全球濒危珍稀动物  (1)--鱼类" />
捕捞浅色鲟

 

贪婪的肉食鱼类之一:叶唇鱼
    
http://www.people.com.cn/media/200207/15/NewsMedia_193426.jpg (1)--鱼类" TITLE="全球濒危珍稀动物  (1)--鱼类" />
叶唇鱼


    叶唇鱼属鲤科,叶唇鱼属,是产于北美洲西部地区河流中的几种食用鱼。它们是北美洲鲤科鱼中最大的鱼种之一,嘴大,体长,样子像梭子鱼。叶唇鱼是贪婪的肉食鱼类之一,也是人们喜欢的垂钓鱼。科罗拉多河中的叶唇鱼,也有人叫它白鲑鱼,可以长到1.5米长,36千克重。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异,科罗拉多叶唇鱼数量逐年减少,已经处于濒危状态,属濒危动物。


菲尔角银光鱼:渔民的活诱饵
http://www.people.com.cn/media/200207/12/NewsMedia_193082.jpg (1)--鱼类" TITLE="全球濒危珍稀动物  (1)--鱼类" />
银光鱼

    银色鱼,也叫发光鱼,是指分布在北美洲的多种鲤科小鱼,栖息在淡水河流中。它们大多是很有价值的捕捉大鱼的活诱饵,许多渔民往往只是为了这个目的而捕捉它们。其中较为知名的有钝鼻银色鱼和体长约1O厘米的橄榄银色鱼。此外,比较出名的还有两种:一种是身体呈蓝色和银色的银色鱼,体长大约有20厘米;另一种是金银色鱼,也叫美国拟鲤,身体呈金色和绿色,体长约30厘米,体重约O.7千克,既可做诱饵,也可食用。

    欧洲和亚洲北部的银色鱼身体较细长,鳞较小,栖息在清澈的河流和溪水中,体长大约7.5厘米。金色和绿色都有。像其他一些鲤科的鱼类一样,每到春天的繁殖季节,雄鱼的腹部会变成明亮的红色。它们是其他鱼类、鸟类和一些动物很有价值的饲料。

    美国菲尔角银光鱼等几种银光鱼属濒危动物。


http://www.people.com.cn/media/200207/12/NewsMedia_193083.jpg (1)--鱼类" TITLE="全球濒危珍稀动物  (1)--鱼类" />

 

 

适合做诱饵和饲料的小杜父鱼
    
http://www.people.com.cn/media/200207/11/NewsMedia_192827.jpg (1)--鱼类" TITLE="全球濒危珍稀动物  (1)--鱼类" />
粗皮杜父鱼

    杜父鱼,又叫大头鱼,锯鮋,属鮋形目,杜父鱼科。这是一类在咸水和淡水中都能找到的小鱼,主要栖息在北半球。杜父鱼头大而扁,向尾巴方向逐渐变小。胸脊较大,像扇子。表皮通常没有鱼鳞。

    杜父鱼一般栖息在水底,不喜欢活动,大多数生活在浅海区域,也有一些生活在较深的海洋里。由于它们的肉味道不好,所以对人来说,价值不是很大。一般用来充当捕捉龙虾的诱饵和喂养有价值的虾和鲑鱼的饲料。

    全世界大约有300种杜父鱼,最大的体长可达6O厘米,如栖息在淡水中的一种杜父鱼。欧洲和北美产的一种棘鳍杜父鱼生活在湖泊和河流之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杜父鱼。体长大约10厘米。

    大西洋中常见的杜父鱼有短角杜父鱼和长角杜父鱼。短角杜父鱼栖息在北美和北极的大西洋区域,色彩斑杂或呈褐色。长角杜父鱼有多种颜色。

    太平洋中比较常见的是若鮋杜父鱼,它的肉呈蓝色和绿色,但是可以食用。

    小杜父鱼属杜父鱼中数量最为稀少的一种,已处濒危状态。


http://www.people.com.cn/media/200207/11/NewsMedia_192828.jpg (1)--鱼类" TITLE="全球濒危珍稀动物  (1)--鱼类" />
 
广州发现绝迹野生唐鱼
http://www.people.com.cn/mediafile/200407/08/F2004070816005800000.jpg (1)--鱼类" TITLE="全球濒危珍稀动物  (1)--鱼类" />
这种鱼成为测定环境质量的“指标鱼”

  20多年前已经绝迹并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广州市特有品种———唐鱼如今终于在从化发现了野生群体!水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主任梁健宏表示,作为对生存环境要求极高的鱼种,唐鱼将有可能成为测定环境质量的一种“指标鱼”。

  唐鱼是广州特有鱼种

  据介绍,唐鱼又名白云山鱼、白云金丝、红尾鱼等,是广州白云山、流溪河附近溪流的特有种。1932年,鱼类学家林书颜等首次在广州的白云山发现唐鱼,由于其独特的观赏价值,很快流传至世界各地,成为人们喜爱的观赏鱼,人们把这种来自于中国的漂亮小鱼命名为“唐鱼”。

  由于唐鱼繁殖能力不强,种群小,加之人类开发活动造成唐鱼分布区山林破坏,水土流失,山涧断流或改道,生态环境发生改变等原因,唐鱼从上世纪80年代起已经逐渐绝迹。1988年,唐鱼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998年版的《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标明,唐鱼的濒危等级为“绝迹”。梁健宏告诉记者,广州市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中心从1992年起多次进行野外唐鱼资源调查,但始终未能发现其野生种群。

  曾从海外引进唐鱼进行繁育

  梁健宏说,唐鱼是广州市生物多样性的一个成员,野生种群的灭绝意味着某一生态链的断裂,由此可能带来的生态灾难性后果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是难以评估的。因此,该中心自2001年立项研究唐鱼人工繁育技术,从海外引进了唐鱼的亲本,并将人工繁育的唐鱼向野外放生。为此,救护中心先后于2001年7月和2002年9月,在流溪河、白云山放流唐鱼10余万尾。

  水温升高或是唐鱼重现原因

  昨日,记者来到从化市西部的一个小村庄,在一条绕田而流的窄窄小溪里看到了野生的唐鱼。从化市畜牧水产管理中心副主任邓国斌告诉记者,此地共发现两个唐鱼种群,据初步统计,两个种群共有唐鱼两万余尾。记者在现场看到,孕育着唐鱼的这条小溪长约3公里,水流较为平缓,溪流之上还覆有密密麻麻的植物。

  唐鱼为什么能够“失而复现”?据邓国斌介绍,发现唐鱼之后,他们立即邀请华南师范大学有关专家前来鉴定,初步认定为野生种群后,专家表示,唐鱼的灭绝有可能是水温降低引致,而现在的水温又恢复到适宜唐鱼生存的温度;另外一种可能则是该地区本来就有唐鱼存在,但是一直未被发现。

  唐鱼生长区域应建保护区

  此次发现的唐鱼会不会是之前人工放流时存活下来的群体?梁健宏表示,经过初步鉴定,此次发现的唐鱼确属野生种群。据悉,人工放流的唐鱼目前尚不可能繁殖下一代,而此次发现的唐鱼有不少小群体都出现了母鱼带着小鱼的情景,有的雌鱼还“大腹便便”,即将进入产卵期。这些情况基本表明,此次发现的唐鱼属于野生种群而非人工放流品种。

  梁健宏表示,唐鱼是世界闻名的观赏鱼,在美国市场上标价达到9美元/条,而与其同属的稀有鱼句鲫已经成为了研究环境质量的实验动物,作为广州特有的鱼种,唐鱼完全可以作为衡量环境质量的一种“指标鱼”。

  据悉,根据有关规定,此次发现的唐鱼生长区域应当建成自然保护区,私自进行捕捞和运输者将被法办。(记者叶卡斯)

  唐鱼小资料:

  唐鱼体细小,最大个体不超过30mm。体长,侧扁,背部微隆,腹部无棱。身体呈现暗绿色,身体两侧各有一条金红色的水平条纹从眼睛直达尾柄基部,叉形的尾鳍呈艳红色,腹鳍和背鳍略带黄色。其背鳍和尾鳍的基部有许多带红色的小斑点,背鳍与臀鳍呈绿色,边缘透明。

  唐鱼身上的每一块鳞片都有许多小黑点,这些小黑点在“金丝带”和鱼体下半部形成一根根黑色的线条,十分醒目,虽然在小型鱼类中算不上格外艳丽,但是清丽淡雅的色彩以及犹如灯鱼般的荧光带格外吸引人。

  唐鱼多栖息在山区清澈的溪流微流水环境中,性活泼。虽然为生活在南方的群体,但能耐寒,当水温降至5摄氏度时,仍能正常生活。其为杂食性小型鱼类,以食浮游动物和腐植质为主。

http://www.people.com.cn/mediafile/200407/08/F2004070816011600000.jpg (1)--鱼类" TITLE="全球濒危珍稀动物  (1)--鱼类" />
这种鱼对生存环境要求极高 谭庆驹摄

 

 

无鳞甲三刺鱼
    
http://www.people.com.cn/media/200211/08/NewsMedia_220467.jpg (1)--鱼类" TITLE="全球濒危珍稀动物  (1)--鱼类" />

    全世界大约有12种刺鱼,属刺鱼形目,刺鱼科,主要栖息在北半球的温带地区。刺鱼的体型较小,身体细长,一般最大不超过15厘米。有些生活在淡水中,有些生活在海水中,有些在淡水和海水中都能生存。刺鱼的特点是背鳍前面有两根或多根能活动的棘刺,腹部只有一根棘刺和一小片鳍刺,身上无鳞,但体侧常有骨片保护。刺鱼生性活泼。

    刺鱼以它们特殊的繁殖方式而著称,每年春天是它们的繁殖季节。每到这个时候,雄鱼会呈现出明亮的红颜色。刺鱼也是出色的建筑师,它们用自己身体分泌出的像线一样的粘液把一些植物材料粘合在一起,筑成非常奇特的巢。然后连哄带骗地把雌鱼赶进巢中产卵,接着使其受精。进入巢中的雌鱼可能不止一条。卵产下来以后,雄鱼就是它们的忠诚看守者和保卫者,直到小刺鱼长出来。

    比较常见的刺鱼有几种。三刺鱼有3根脊骨,几乎分布在北半球的各个地区,在淡水和海水中都能找到。它的体长大约在5~1O厘米之间。九刺鱼大小和三刺鱼差不多,它的脊骨更多,分布地区也相当广。其他还有北美洲的淡水溪刺鱼,栖息在北美洲海洋中的四刺鱼,欧洲海岸的十五刺鱼。

    无鳞甲三刺鱼数量稀少,属濒危动物。
来源:人民网 2002年11月08日

 

灭蚊子的好材料:帕朗泊鳉鱼

    
http://www.people.com.cn/media/200207/10/NewsMedia_192609.jpg (1)--鱼类" TITLE="全球濒危珍稀动物  (1)--鱼类" />
斑纹泊鳉鱼

    鳉鱼产于亚洲的南部、非洲和从加拿大东南部到南美洲的淡水、咸水和沿海水域之中,全世界大约有1OO多种。其生存能力较强,在沙漠地区的恶劣条件下也能存活,它们所能承受的高温和水中的盐分,超过了任何脊椎动物。成年的鳉鱼体长一般不超过3O厘米。人们常用它们来作饵,也喜欢放在鱼缸中饲养。由于它们食昆虫的幼虫,所以也是用来灭蚊子的好材料。底鳉鱼还是鱼类学家进行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对象。

    各种鳉鱼中,帕朗泊鳉鱼属濒危动物。

来源:人民网 2002年7月10日

 

 

胸刺有毒的黄鳍连尾鮰
    
http://www.people.com.cn/media/200207/09/NewsMedia_192071.jpg (1)--鱼类" TITLE="全球濒危珍稀动物  (1)--鱼类" />
黄鳍连尾鮰

    连尾鮰是指分布在北美的几种美洲鲶鱼,属美洲鮰科,身体矮胖,体长大约5~7.5厘米。连尾朝的特点是脊鳍很长,有些种类的连尾鮰脊鳍和尾鳍连在一起。胸鳍上常有锯齿状的刺,刺的根部有毒腺,被它刺伤以后会产生疼痛和创伤。

    连尾鮰栖息在河流以及湖边的水底。比较知名的有石猫,一种产于美国密西西比河谷和五大湖地区的连尾鮰,身体呈黄褐色,白天常藏在石头底下。胸刺也是有毒的。还有一种叫软连尾鮰长相有点像蝌蚪,分布在美国的东部和西部。

    黄鳍连尾鮰等几种连尾鮰属濒危动物。


来源:人民网 2002年7月09日
(责任编辑:刘克)

 

 

 

潮汐虾虎鱼
    
http://www.people.com.cn/media/200207/08/NewsMedia_191650.jpg (1)--鱼类" TITLE="全球濒危珍稀动物  (1)--鱼类" />
图1:大西洋黑虾虎鱼

    虾虎鱼分布于全世界,特别是热带地区。全球大约有800多种,属鲈鱼目,虾虎鱼亚目。它们主要栖息在海水中,是一类体型小的食肉类鱼,大多数(约700种以上)种类属于虾虎鱼科。它们的特点是身体细长,有两条脊鳍。第一条有几根细微的脊骨,头部和两侧有一系列小的感官,尾巴呈圆形,身上都有明亮的色彩。有些种类,如欧洲的水晶虾虎鱼呈现透明的色彩。多数成年鱼身长约1O厘米,分布在菲律宾的一种虾虎鱼身长只有13毫米,是世界上最小的脊椎动物之一。

    有许多种虾虎鱼,如产于东太平洋区域的刺虾虎鱼栖息在沙土的洞穴或者泥泞中,有些还和其他动物住在一起。如加利福尼亚的一种粉红色的小盲虾虎鱼,就住在某些虾类动物挖掘的洞里。还有一种带有鲜明的蓝色环,产于加勒比海的小虾虎鱼,也喜欢和其他动物同巢共穴。它们往往会充当其他大鱼的清洁工,把它们身上的寄生物吃干净。

    虾虎鱼亚科的鱼一般都会注意保护自己产下来的卵,常常把卵产在贝壳、岩石等不容易被吃掉的地点。

    栖息在海岸线上的潮汐虾虎鱼数量逐年减少,属濒危动物。


http://www.people.com.cn/media/200207/08/NewsMedia_191651.jpg (1)--鱼类" TITLE="全球濒危珍稀动物  (1)--鱼类" />
图2:一对六点虾虎鱼
来源:人民网 2002年7月08日

 

适于家养的大弯食蚊鱼
    
http://www.people.com.cn/media/200207/05/NewsMedia_191200.jpg (1)--鱼类" TITLE="全球濒危珍稀动物  (1)--鱼类" />
大弯食蚊鱼

    食蚊鱼是一类体型较小的银色淡水鱼,主要以食蚊子的幼虫为生。它们属卵胎生鱼,其特点是雌鱼直接产下小鱼而不产卵。一般栖息在生长植物的池塘、湖泊和水流缓慢的溪流中。主要产于美国南方、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岛。它们被许多国家引进,以控制蚊子的滋长,特别是那些容易传染疟疾的地区。食蚊鱼的食欲很大,有时也会对当地的某些物种构成威胁。

    普通的食蚊鱼呈银灰色,身上可能有黑色的斑点或者条纹。雌性食蚊鱼一生都在不停地生长,体长一般可长到5~7厘米。雄性性成熟以后就停止生长,体长只有雌性的一半。

    雌食蚊鱼每年可生产3~4次,每次可产下2OO多条小鱼。肚子里有小鱼的时候,雌食蚊鱼的身体两侧会出现大块的黑色。小鱼一般产在靠海或者含盐分的水中。由于对水温不是很敏感,食蚊鱼也适合于在家中饲养。

    大弯食蚊鱼栖息在泉水流淌的河流中,现在只存活于美国德克萨斯州西部的大弯国家公园里,属濒危动物。属于濒危动物的还有清溪食蚊鱼、美国的佩科斯河食蚊鱼、巴西的圣马科斯湾食蚊鱼。
来源:人民网 2002年7月05日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