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诗歌鉴赏:《野歌》(李贺)知识背景
(2018-06-23 17:49:33)
标签:
高考2018年古代诗歌鉴赏李贺野歌 |
分类: 教学资料 |
2018年高考诗歌鉴赏《野歌》(李贺)知识背景
试题变化:
第一、题型变化,第14题由原来的五选二的多选题变为四选一的单选题。第二、分值变化,2小题共11分变为2小题共9分。省出的2分去了哪里?1分给了名篇名句默写,1分给了文学类文本阅读。这是不是意味着诗歌鉴赏的比重受到削弱?不一定。第三、无片言只字注释,倒逼考生博览群书。
试题材料呈现:
野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试题回放之一: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答:B(以“穷”的今义解释“穷”的古义)
逐句解读:
1.李贺的“心头苦闷与抑郁”从何而来?
李贺:字长吉,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出身于没落的皇室后裔家庭。少年时才华出众,最早被韩愈发现。但因父亲名叫李晋肃而必须避家讳(晋、进同音),不能应进士试。韩愈为李贺避家讳事鸣不平曾写过著名的《讳辩》一文。李贺一生只做过职掌祭礼的九品官奉礼部,死时才二十七岁。这个背景告诉我们,李贺为了避家讳,连“高考”(参加“春闱”)报名的资格都没有了,这位才华出众的年轻人就此丧失了仕途。他“心头苦闷与抑郁”自不待言。
2.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注释:水部张十八员外:张籍时任水部员外郎,排行十八。天街:皇城中的街道。润如酥:形容初春小雨很滋润,就像酥油那样。草色遥看近却无:远远地看去,地面上有着草的浅绿色,可是走近时反而看不见了。(这是因为早春时草芽很短,极为纤细,稀稀落落,颜色又浅,所以只有远看才能在视线中连成一片。)最:恰,正。处:时。绝胜:远远超过。大大好过。烟柳:烟柳很茂盛,远看像团团绿烟。皇都:京城,这里指长安。
总评:整首诗,韩愈以皇城早春之景与皇都晚春之景作对比,实写皇城眼前早春之景,展望“皇都”晚春之景,虚实结合,盛赞早春之景。
3.“穷”的古义用例:
必修五P31穷:困厄,处境艰难。
君子固穷:有教养、有德行的人能安守贫穷。指君子能够安贫乐道,不失节操。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穷而后工:旧时认为文人越是困顿不得志,诗文就写得越好。
试题回放之二:
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答: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表层意思,即解释句意】
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深层意思】
小结与启示:
一、仅靠刷题已经远远不能应对目前的高考,必须尽可能地多读书、读好书。
二、必须熟记教材母题(学过的句子),分类归纳,烂熟于心,培养迁移知识的能力。
三、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增强咬嚼字词、参悟微言大义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