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用”不是“用不着”
(2015-04-17 08:45:41)
标签:
垂老别焉用身独完用不着何以 |
分类: 咬文嚼字 |
“焉用”不是“用不着”
忻州一中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五册第304页收录了杜甫著名的组诗“三吏”“三别”中的一首《垂老别》,对“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二句句意作如是解释:“子孙都死在战场上,我这样的老头子也用不着活下去了。”这条注释很欠斟酌,问题就出在对“焉用”两字的理解上:“焉用,何用,表反问,用不着的意思”。而这条解释又是对错混杂,“焉用,何用,表反问”毫无问题;“用不着的意思”就是臆测妄言了。
既然是“表反问”,那么就不应该用否定陈述口气的句子去翻译,说成“我这样的老头子也用不着活下去了”,此其一。
以“何”释“焉”,千真万确;但以“用”释“用”,废话一句,两个语素,仅释其一,此其二。
珍爱生命乃人之常情,但白发人送黑发人,毕竟不是人间常态,年长的“生者”自然会肝肠寸断呼天抢地捶胸顿足发出“焉用身独完?”的浩叹与天问,其中浸透的情感与“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杜甫《石壕吏》)和“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藜”的既尤人又怨天的情感如出一辙,此其三。
那么,究竟“用”是什么意思?我们从教材中不难找到类似例子。《左传·烛之武退秦师》:“焉用亡郑以陪邻?课下注释如是说:“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焉,何。用,介词,表原因”。这个“用”作“介词,表原因”,依据何在呢?
查《辞源》义项⑥,“以也”。
查《辞海·词语分册》义项⑦,“因,由。《诗经·小雅·小旻》:‘谋夫孔多,是用不集。’”
查《汉语大辞典》义项第21条第②分条,“为。《诗经·节南山》:‘国既卒斩,何用不监?’”
上述权威工具书,为我们把“用”解释为“表原因”的“以”“因”提供了强有力的佐证。“焉用”是典型的介词的宾语前置现象,“焉用”等于说是“何用”,“何用”等于说是“何以”,“何以”等于说是“以何”。这样,“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就可以理解为“子孙都死在战场上,自己为什么要苟且偷生呢?”如此一来,既保留了反问语气,又恰切地解释了“焉用”。
另外,《荀子·劝学》中有两个人们很容易习非成是以今律古的例子:“用心一也”“用心躁也”。其实,这里的“用心”,属于古汉语的古今异义中的古分今合的情况,是两个词,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用心”,“用”是“以”,应释为“因为”,“心”,名词活用为动词,用心。要整体理解为“是因为用心专一”“是因为用心浮躁”。理解翻译时一定得加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