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房地产市场关注应放在微观层面
(2009-01-16 05:49:25)
标签:
房产证券房地产价格问题房地产市场微观财经 |
分类: 房地产 |
问:近日发改委、住建部、北京市领导在不同场合上对房地产市场特别是房地产价格发出一些评论。有些内容似乎有些矛盾,有些内容比较直接。
答:我的看法是,不必太在意。发言大多是“应景”之作,属于表态性质。今年政府的行动层面已经比较清楚了,一个是建经济适用房“助民”;一个是在房地产交易环节上“减负”。在2009年这个特殊年份,政策基本都是围绕着这两个方面进行。我不觉得政策出完了,还会根据市场情况继续跟进。今年不是看官员说什么的一年,而是看做了什么的一年。中央层面在房地产要做什么已经很明白了。
问:相关部门领导对地方一些措施给予了“越权”的警告,如何理解?
答:主要是在“减负”问题上,而非建经济适用房的问题上。所谓“越权”警告,可能是担心全局和中央权威的问题。这是一个看问题的角度问题和所在不同位置问题。但是从实际各地方情况看,由于房地产政策上,属于地方管辖政策范围补贴、税收等,是由地方自主决定的。只有信贷和利率属于中央层面的。我的观察地方的“优惠”政策,并没有形成攀比和挑战中央权威态势,而是各有不同的,总体还是比较理性的。
问:房地产价格问题一直是一个焦点问题,部分政府官员也出现了“劝降”的呼声。
答:房地产价格问题确实是房地产市场一个“堰塞湖”,特别是一线城市更加突出。但是“呼声”是一种声音而不是一种命令。价格问题最终还是要有市场决定,虽然可能很多人现在不满意。如果采取强迫企业降价,只有收紧它们银根,但是目前情况不是这样的,银行对于房地产企业还是比较宽容的。地方政府对土地款的交付问题,也是比较宽松的。除非政策出现转向。在分析房地产市场问题上不能由“情绪”来主导。近期应该完全放在微观层面的观察。如成交量和价格的变化、龙头地区市场氛围等。政策、领导讲话不应作为重点观察。
问:目前市场情况如何?
答:进入1月份主要城市新房成交量相对12月份有所下降,估计下个月也是如此。并且由于去年年底对“次新房”售卖期限放款,税费降低,解放了“投资者”,二手房交易量在1月份主要城市都有大幅明显的增加。整体看,房地产第一波调整已经结束,并且进入反弹周期。虽然价格的底部仍然没有出现,但是成交量的底部已经见到,并且估计今年1、2月与去年9、10月形成一个双底形态。我对今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房地产交易保持一个乐观态度。对政府房地产政策继续推出抱有信心。当然此轮房地产大的调整周期,我仍然认为要持续3-5年(20007年6月算起),但是期间不会是“一黑到底”,市场它有自身运行规律。由于中国房地产市场“市场化”时间比较短,没有经历过一个完全周期,样本和数据都比较匮乏,因此经验也需要积累和不断认识。好歹目前正是一个很好的观察情况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