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商品价格不当控制最终让经济处于全输状况

(2008-07-15 07:32:36)
标签:

商品价格

出口经济

调节价格

支出压力

中国

分类: 国内财经

    如果一个国家市场处于市场经济状况,商品价格控制一般只有在战争和强自然灾害地区进行使用,因为这样特殊情况让市场调节失效,不能发挥影响和作用。政府在市场经济的调节价格主要采取税收方式,如暴利税、奢侈品税等。如果控制主要商品价格,那么必然使得经济处于扭曲状况,使得市场得到不当错误供需信号,让企业做出不当选择(这种不当选择是相对于整体经济的发展,而非企业所在个体环境)。我们前些年为了经济快速发展在油价、电价和水价人为进行了“从低”地控制,加上外汇大量流入(中国是资源价格和人力成本洼地),资金非常充裕使得中国有很多外汇消耗进口石油、大豆。从去年以来通货膨胀形成,政府控制物价力度在增强,问题似乎还没有爆发。但是在今年由于国际社会出现了经济滞涨现象(需求减弱、物价高企),因此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开始受到威胁,加上中国出口商品转嫁成本能力有限,人民币升值压力依然升高,政府一直企图采取保守“拖”的战术,让外部环境变化,度过难关。但是实际情况则是完全事与愿违。为了保持出口经济竞争力和招商引资力度,因此还是用老办法控制非出口行业的石油、电力和水务价格。但是这些行业成本越来越来源外部世界的资源决定。本来在一个通货膨胀周期中可能收益行业,也处于政策性亏损,因此就出现所有行业无一幸免状况。“全输”是在一个经济调整周期中最可怕情况,特别是造成这种局面是政策原因。本来可能亮点、此消彼涨的局面,变成全面僵化和冻结。最近政府变化原因,我们不认为是改变价格控制态度,而是来自财政支出压力。奥运会、雪灾、地震和新税制,使得政府资金压力重重。由于今年大量自然灾害的出现,其实地方政府根本没有时间去招商引资,但是有趣的是外汇则是大量不请自来,数量甚至已经到了政府害怕地步。这是市场经济开行政经济的玩笑。因此就出现现在这个局面,银行系统流动性非常大、但政府和企业都缺钱状况。由于价格控制了,钱无法在不同行业中转移、流动和财富重新分配,而基础资源价格也无法听从中国命令下降。价格疏导是让资金流动起来关键,压抑最终将使得经济处于全输状况。协调经济是不同行业有着不同周期,而非齐步走、一同落。在经济上行时多数行业受益、在经济下调也有行业可以避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