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教改勇于开拓
(2023-09-08 15:01:43)今日下午,学校召开教研组长会议,由各教研组长汇报交流1983学年教研组工作的情况,以便为评选先进组作好准备。在会议前我已写好了发言稿,并把稿子给副组长黄长城老师过目,他在个别文字的运用上提了些许意见,我也采纳了。下面附上发言稿:
在1983学年教研组工作中,我们语文教研组做了如下工作:
为了执行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必须“面向四个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们以“改进教法”为突破口,以“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专题,自1983年下半年由黄长城老师上了《梅花岭记》《师说》、周伯群老师上了《伶官传序》公开课进行专题研究开始,接着朱维敏、杨守群、贺漪、吴增荣老师也分别上了《两小儿辩日》《芙蕖》等四次公开课。
1984年上半年,我们在1983年教学研究的基础上,除了继续研究“如何培养文言文的自学能力”外,还着重研究“语体文自学能力”的问题。为此,班志欧老师率先上了《物种起源导言》的公开课,然后,赵卫东老师上了《荔枝蜜》的公开课,刘小平老师上了《黔之驴》的公开课,韩美娟老师上了《王忠肃公翱事》的汇报课。
我们组进行教研教改有三个特点:一是广泛,上公开课的同志比较多。这充分反映了我组同志教研教改的自觉性、积极性和进取精神;二是持之以恒,“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虽是一个公认的难题,但我们知难而上,连续三个学期进行集体研究,像接力赛跑一样,一个一个地去研究、攻克这个难题;三是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每次公开课后,我们都集体讨论,一丝不苟,认真总结,肯定方向,扬长补短。事实证明,通过公开课,不仅改进了教法,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加浓了教学研究的气氛,促进了进修和师资水平的提高。
在改革阅读教学的同时,我们还比较注意作文教学和批改方法的改革。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比较重视读写结合、写作和活动结合以及自评自改、互评互改能力的培养。如初三年级的议论文教学,能紧密结合课文,根据认识事物的过程和学生实际水平,由分解到综合,由简单到复杂,由读到写,把读和写结合起来,效果比较好。我们在进行写作教学时,还十分注意引导学生深入实际,观察生活。开过校运动会后,我们就要求学生写作文,诸如《运动场一角》《运动会花絮》之类;秋游活动结束,我们就要求学生写作文,诸如《无锡之行》《西湖景物记》之类……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高三(4)班同学在班志欧老师指导下,深入社会实际,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历时一月,共写出了《中东河现状及规划的调查报告》等31篇。通过调查和写作,同学不但受到了形势教育、党的方针政策教育,而且初步掌握了社会调查的方法,练习了调查报告的写作。整个活动充分发挥了同学自己动手、自写、自改、自评的积极性,提高了同学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三、高一、高二各年级也作了作文自评自改、互评互改的尝试,对培养同学的自改能力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总之,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我们既不否定传统教学的成功经验,又不固步自封,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自改能力作为重要课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为了将来不教的思想,积极地稳妥地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事实证明,这样的教学教改是有成效的,同学们的能力得到了培养,智力得到了发展,语文教学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这次展出的高三调查报告专辑、高二优秀作文选、高一小报选以及初一的班级日报、文学报、语文资料简报、初三的《大地的儿子》阅读心得体会选集、《钢是怎样炼成的》的阅读心得体会选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组语文教学教改的成绩。
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两者相铺相成、相得益彰。语文教学,从“大语文”来看,光靠45分钟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培养创造型、开拓型的人才,我们必须开辟第二课堂,大力开展课外活动,使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一年来,我组积极引导同学开展课外活动。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
1.从实际出发,按年级按班级建立各种形式的语文兴趣小组。
多层次、多渠道、多内容的兴趣小组一个接一个地产生,建立和健全阅读、写作、朗诵、影评、书法等兴趣小组共22个。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定时定人定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活动。例如,初三(6)班阅读兴趣小组,为了响应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青年读书活动”的号召,王雪芹等老师组织同学阅读《大地的儿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前,还请刘小平老师作了《大地的儿子》的介绍。周总理感人肺腑的光辉事迹深深打动了同学们的心,激起了阅读《大地的儿子》的强烈愿望。然后,按班级轮流阅读,阅读后又组织讲故事,讲最使自己感动的二三则故事。这样,既训练了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再次在赞美周总理伟大品格的同时教育了自己,陶冶了情操。最后,在此基础上让同学们撰写读后感,并且按班级进行交流《读后感》的活动。其中,这次杭州市中学生读书演讲比赛三等奖获得者郦挺同学的《做锐意进取的一代》的演讲稿,就是这一活动的产物。又如高一(1)(2)两班语文兴趣小组在杨守群老师的带领下,增加阅读量,扩大知识面,本学期阅读了《民族魂》《花园街5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书。他们不仅读,还动手写随笔、评论,在小组里交流,互相启发提高。然后把所写文章编小报,大家自己命题、排版、抄写、美化,形式新颖美观,不拘一格。诸如此类的兴趣小组的建立、健全及其活动的开展,在培养同学们的语文能力即读、写、听、说能力方面已经显示并且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积极作用。
2.开展了多种多样的语文竞赛活动。
为了激发同学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各年级开展了下列单项的竞赛活动:
初一:写钢笔字比赛;初二:订正错别字比赛;初三:演讲比赛、基础知识竞赛;
高一:词语竞赛;高二:作文比赛;高三(4):黑板报比赛。
3.搞好语文组的黑板报,并指导同学编辑各类小报。
《语文学习园地》黑板报由我组定人定时出版。除了介绍语文信息、读写知识外,还登载学生优秀习作,对推动各班办好黑板报、指导语文学习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由于形式美观,内容翔实,字迹整洁,受到师生的欢迎。
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各班办起了一张张小报,如初三(6)办的《晨曦》《瞭望》、高二(4)办的《蒲公英》、初一(1)办的《文学报》《语文资料简报》以及初二、高一年级办的各种类型的小报,充分显示了同学们自己动手的积极性。
建立兴趣小组,大力开展活动,是要花时间花精力的,众所周知,语文老师教学任务一般比较重,大部分又担任班主任工作,但为了贯彻“三个面向”的指示,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四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我们不辞辛苦,克服财力、物力和地点安排的困难,和同学们一起,积极活跃在第二课堂的阵地里。
发扬风格
本学期江小白、王雪芹、朱维敏三位老师先后生病、怀孕小产,不少同志一知道学校在安排解决上课问题时,不约而同地说:“我来,我来。”,出现了争相代课的动人情景。林燕、李伟、周坚、赵卫东、吴增荣五位老师分别代了初二初三有关班级的课。江小白老师假满归来,二话没说就代上王雪芹老师的课,有时一天上6节,有时上午一连上四节,也毫无怨言。虽然加重了负担,但心中装的是学生,想的是不使班级开天窗。为解决学校困难尽一点力,是心甘情愿的。杨守群老师已近退休年龄,这次因李秀娟老师生病,领导要她代班主任,她也欣然接受。贺漪老师经常担任施教第二类教学计划班的班主任,工作细致负责,任劳任怨。韩美娟刚大学毕业来我校任教,就担任班主任,而且是后进班,她虚心求教,积极工作。周坚老师和李伟老师分别担任了全校唯一的初一、初三两个“重读班”的班主任,耐心细致地做后进生的思想转化工作,对稳定两个年级的正常教学秩序作出了努力,为学校承担了困难。
长期以来,我们语文组全体同志还不计时间、不讲报酬,基本上坚持早自修下班辅导。本学期早自修时间短,领导不作硬性规定语文老师下班管理和辅导,但我组大部分同志仍坚持下班,带领同学朗读语文。
一年以来,我们虽然做了些工作,取得了些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主要是:
1.课堂教学我们虽然作了改革尝试,注意同学自学能力的培养,但我们做得不够大胆,有时还不够放心,做出了越俎代庖的事。
2.第二课堂是逐步开辟起来了,但我们还缺乏统一的组织领导。有些还受到财力、物力以及时间地点的限制,挫伤了师生的积极性;
3.我们的工作做得不少,感性知识也比较多,但善于总结经验不够。这次个人年终总结,汇报工作谈心得体会较多,如何把实践的经验上升到理论,加以系统化、科学化、理论化,还待于今后的努力。
教改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