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逆境中的自我救赎

(2023-07-01 06:11:24)

逆境中的自我救赎

——读《金鱼》后感

困难和折磨对于人来说,是一把打向胚料的锤,打掉的是脆弱的铁屑,铸成的将是锋利的钢刀。一位伟人曾这样说过。

人生处处都有磨难。《金鱼》一书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叫莱拉的非洲小女孩,小时候被拐卖到摩洛哥。她,卑微的出生,没有国籍,没有名字,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小时候的事,像一场梦,一场遥远的噩梦。在女主人拉拉·阿玛去世后,她由于不堪忍受女主人儿媳左娅的种种虐待而逃出了这个家。她先是住在一个小客栈中,与其他姑娘快乐地生活着。不幸的是,这样无忧无虑的日子没有持续多久,她就被左娅请来的警察抓到,生活仿佛又回到了最初的起点——她常常因为没有做好一点小事而被左娅拉毒打,吃的是用来喂狗喂鸡的饭,甚至还被反锁在家中禁止出门。之后她又来到了德拉爱太太家,然而在这表面上温馨而又充满爱的地方,她却受到了道貌岸然的伪君子的骚扰。她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从摩洛哥到巴黎,最后又去到了芝加哥,波士顿,加利福尼亚,她所经历的不光光是肉体上的折磨,还有精神上的空虚。在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是向她张开的美丽的网。她经历了人间的种种辛酸与美好,虚伪与真诚,也从一个不曾谙世的小女孩逐渐学会反抗和自我保护……

都说“什么样的时代,什么样的背景,就会造就什么样的产物。”同样的,《金鱼》一书的作者勒·克莱齐奥出生在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战争的恐怖给他的心灵投下了阴影,他认为这个世界到处充满了威险与邪恶。他所经历的这个世界的丑恶,绝不亚于他笔下的莱拉。而莱拉又有如克莱齐奥的缩影,她的坚韧与执着折射了克莱齐奥的品格。克莱齐奥并不是一夜成名的,他走过45年文学创作生涯,他的辉煌来源于丰富的人生经历,以及历经磨难后的思考。

人生有价值正因为其有困境,倘若件件事都完美了,自然没有希望来临,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

人生应该在逆境中自我救赎。生活抛弃了莱拉,她却不曾抛弃自己。莱拉说“我只想一个人静静的,独自穿梭于人群中间,像鱼儿游水一样自由自在地去发现和认识这个世界。”纵然看见了人世间的污秽,她依然像一条可爱的小金鱼一样渴望自由,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伴着钢琴的旋律,我仿佛听到了远处雷雨交加,仿佛听到了大街上汽车轰鸣、人声鼎沸,仿佛看到了伴着……和着从指尖泻出的琴声,莱拉有如看到了另一个明媚的世界。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总能抓住任何一丝美好的东西,继而把它变成逃脱困境的动力。对于莱拉而言,或许钢琴是她在困苦生活中的另一种解脱。拖着残存的身体,她却仍倔强地活着,倔强地面对生活中的坎坷与磨难。

这使我想起,几年前,我曾阅读过《居里夫人传》,居里夫人的生平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童年的她,经历了丧母之痛,又体会到了祖国波兰被沙皇占领的耻辱以及女性在社会上受到的不平等待遇。之后她又经历了失恋以及一连串的打击。她的早年生活被痛苦占据,而她却不曾失去信心,或许是因为父亲对科学知识如饥似渴的探求精神熏陶着她,她靠着自学以及不懈的努力,最终实现了留学巴黎的梦想。而不久之后,不幸又降临到了她身上,居里先生在1906418日死于车祸,这使居里夫人再一次受到了打击。可是磨难并没有把她击倒,她选择向她不幸的人生发起挑战。而事实证明,她正是这次挑战的赢家。她继续了皮埃尔居里生前共同的工作,最终,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正是逆境造就了居里夫人如此美好的性格——她坚定、刚强,有远大执着的追求并且永远对她所从事的事业怀有满腔的热忱,最重要的是她有一颗身处困境却懂得自我救赎的心灵。

同样,在《肖生克的救赎》这本书中,Tim Robbins 饰演的安迪杜弗雷是一位出色的银行家,由于误判被关入了鲨堡监狱。但是19年,他足足用19年,策划了一场越狱;19年,他仅仅用19年,靠一把小铁锤,从地狱挖向了自由天堂。他是被律师诬陷的,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放弃,没有被监狱的污秽所玷污,反而改变了一个犯过无数次盗窃罪的人,并扳倒了一开始就在利用他并“乐此不疲”于洗钱的典狱长。他有本事让有史以来最严厉的狱警心甘情愿地请他和朋友喝酒,他也有本事每周写一封信给州议会要求出资扩建图书馆,他的坚持让所有人震惊!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都放弃自己了,还有谁会来救你?每个人都在忙,忙着生,忙着死,忙着追逐名利,忙着柴米油盐的你可曾想过,你是否已经选择在困境中放弃直面人生?

而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就是一个反面的例子。他本才华出众,天资过人,而他的父亲却企图以方仲永的文采作为生财的工具。他的父亲“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最终导致前途一片光明的方仲永“泯然众人矣”。这篇文章原本想借仲永为例,告诫人们绝不可单纯地依靠天资而不去学习新知识,同时强调了后天教育和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那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思考:如果说方仲永父亲的无知与目光短浅是使他的儿子沦为众人的原因之一,那么仲永的不懂得自我救赎便是他最终泯然众人的最重要的原因。假设,他与其父的做法展开斗争,不甘于把才华浪费在“哗众取宠”上,或许他的一生将传为一段佳话,而非现在人人警觉的反面教材了。

相同的,曾经的名噪一时的球星罗纳尔迪尼奥因受伤缺席多场比赛,在俱乐部失去核心位置,从此自暴自弃,现在只能沦为平庸的球员……

黑暗过后,总有黎明。小说在描述到莱拉回到故乡之后便收了尾,可这样的留白带给读者的想象却不会仅限于此。我忍不住幻想,十五年后再踏上故土的莱拉,不再是当初那个无知的女孩,而是一个带着满满的人生经历和怀着渴望自由的心的女人。是这般坚毅的性格使她得以重生,从此,莱拉不仅得到了肉体的解脱,还在自我救赎之后,获得了行走的力量和内心无限的自由。

自然而然地想起,不久之前,中国女排勇夺奥运会桂冠,与此同时,关于赞美女排教练郎平的报道也扑面而来。更能占据我眼球的,却是关于郎平出走海外的经历。“生活不独立,感觉便不完整,所以我必须勤工俭学给自己挣学费,更重要的是,这对我们中国运动员的价值是一种证明。”郎平这么说道。1989年,她受聘加入意大利A排球俱乐部。很快她便成为了队里的主力。但是赛季只打到一半,她的右膝关节严重受伤,同时又崴到了脚,不得不动手术,医生关照,必须休息一个月。然而郎平缺席的四场球,俱乐部全都输了。为此,没等伤好利索,她便咬牙上场。“你拿人家的钱,干不了也得干,我真的是卖命地打。这是一种全新的感受,是我生平第一次为钱打球。”

在出走海外之前就已经得到奥运会冠军,名震四方的郎平原本可以安逸地待在中国,或是体校体委做领导工作,或是继续她的排球生涯。而她都没有这样选择。她选择了为自己的生活设置更多的障碍,然后靠着顽强的毅力,一一克服,走出逆境。这时的她,更能心安理得地品尝黑暗之后,迎来黎明的喜悦。就如郎平所说的“如果我没有经历过出国后一文不名、一无所有的生活,没有这些起起落落、沉沉浮浮的经历,我的人生就不会有第二次起航。”或许总是要经历过一番苦难与挣扎,生活才显得尤为美好。

不光是现在,自古我们便有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文学家宋濂的抄书苦学,项羽用以激励楚军的破釜沉舟。古往今来,“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柴静在《看见》中写到:“有些笑容的背后,是咬紧牙关的灵魂。”每个人都可以有梦想、有激情,但只有知道怎么走,并且坚持下去的人,才能是赢家。由此,我想说的是,学会接纳当下的挫折和磨难,认清自己,最终引航我们走出逆境的,是懂得自我救赎的智慧。

                (写于2016826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