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难得的写诗探讨
(2022-12-02 21:12:11)
2022年11月30日,下了一场难得的雪。阔别25年的同学,欢迎我参加原来我任教过的两个班级的同学群。为了重温昔日度过的青葱岁月,我发了一张我和《芳草文学社》大部分文学社社员的合照,并配以“《芳草地》后记、校长的寄语和著名书法家陈振濂的题字。”
凌晨观照后拍手点赞说:“都不记得何时拍的照片,芳草地里鲜花多,五棵小草藏其中。”
黄峥说:“感谢海月老师带着我们成长。”
海月回复凌晨说:“高二时拍的,当时男社员来得少。‘芳草地里鲜花多,五棵小草藏其中’,以花草喻人,形象生动,一个“藏”字,耐人寻味,写得好极了。”
凌晨立马回应:“那再补两句,凑个七言:‘若问芳华今何在?园丁桃李满天下’。”
Candy赞道:“才子才子。”
海月说:“偶句尾字‘中zhong’和‘下xia’未能押韵(韵母不同),如果押韵就更好了。谁能改成押韵吗?”
江东抢先回答:“天下桃李园丁种。”
海月点评:“押韵是押韵了(“中zhong’”和“种zhong”韵母相同,都押ong),这很好;但可惜答非所问,作者问的是园丁桃李在什么地方呀。”
聪明的凌晨立即把“满天下”改为“遍西东。”(东dong)(以便与第二句尾字“中zhong”相押),并写下了完整的诗句:
诗1:观照有感
芳草地里鲜花多,五棵小草藏其中。
若问芳华今何在?园丁桃李遍西东。
海月文问;“有否更好的对句?”
黄峥回应:
诗2:观照有感
芳草地里鲜花多,五棵小草藏其中。
若问芳华今何在?桃李芬芳报春晖。
并说:“第四句押韵有难度啊,但要改动前两句,实在不忍心坏了初读的趣味。”
海月评说,意见是对的,但还是答非所问。把“园丁桃李”改成“桃李芬芳”较好,此诗以花草喻人,主要讲“桃李”,且“桃李芬芳”,含义丰富深沉,耐人寻味。
海月问:“有否改得更好的?”
凌晨说:“我们心中想突出园丁。”
海月解释:“‘报春晖’指‘报母爱’,有时‘春晖’也用于对你栽培有恩的人,这样,就包含有‘园丁’的意思。”并更正:“黄峥的意见是对的,这里没有答非所问。取‘遍西东’还是‘报春晖’?取后者,因为立意为先,韵律其次。”
凌晨立即对我说:“@海月,‘报春晖’对‘今何在’这块立意上又弱了,所谓‘今何在’,实为满天下园丁者,只求‘桃李满天下’,不求‘桃李报春晖’。若下句‘报春晖’,上句应取‘若问园丁今何求’,只为 ‘桃李报春晖’。”
candy说:“‘报春晖’更好。”
海月说;“既然肯定了‘报春晖’,可否对‘藏其中’忍心动动手脚?”因为虽说“立意在先,韵律其次”,但为读诗朗朗上口,注意韵律有什么不好?
有人提出把“小草”改为“明珠”,又把“藏其中”改为“闪光辉”,“辉”与“晖”都拼hui,,韵母相同,像煞有介事地说:“物以稀为贵,鲜花丛中明珠闪烁,更突出五颗明珠的可贵。”由于“报春晖”对不上“今何在”,所以他的“高见”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
海月问凌晨:“你心中的‘芳华’什么意思?搞清‘芳华’的含义,设问就明确了。”
凌晨胸有成竹地回答:“芳草地上曾经的花花草草。”
海月接着说:“好。‘芳华’意即‘香花’,喻为‘美好年华’。凌晨同学指‘芳草地上曾经的花花草草’也未尝不可。而且这里和上面的花草相呼应,很好。”
海月自我纠正:“这样看来,‘桃李芬芳报春晖’对‘ 若问芳华今何在’的回答不够严密。
凌晨说:“‘西东’两字来自清华大学校歌:‘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海月说:“很好,用词有根据。其实,东西是并列复词,可前可后。这里因押韵的需要,把‘东西’写成‘西东’,都是‘东西南北、四面八方’的意思。”
凌晨最后定诗:
诗3:观照有感
芳草地里鲜花多,五棵小草藏其中。
若问芳华今何在?桃李芬芳遍西东。
并说:“‘芳华’第一解释就是‘香花’,和芳草地对应,本身对应上句的花花草草,也对应文学社那时候的青春年华,就是问当时的那些人、那些青春在哪里。”
海月说:“你的理解很对。”并故意设问;“把‘遍’改为‘溢’或‘飘’如何?因为‘芬芳’意即‘香、香气’,‘西东’已含有‘遍’的意思。”
诗4:观照有感
芳草地里鲜花多,五棵小草藏其中。
若问芳华今何在?桃李芬芳飘西东。
黄峥应道:“学习了。”
Candy说:“我觉得如果仅仅是用桃李来形容我们那些学子的话,用‘遍’会更好,但如果增加‘芬芳’一词和气味相关,那还是用飘香的‘飘’更为合适。”
杨俊赞道:“群里真是降龙伏虎,尤其是凌晨同学。”
单凌燕提出;“把‘飘’改成‘馥’是否可以?”
海月说:“改‘飘’为‘馥’是好的,查《现代汉语词典》,‘馥’字条下注:馥fu 香;香气。并举例:芬芳馥郁。‘馥郁’,形容香气很浓,如花朵散发着馥郁的香气。
单凌燕又提出;“我个人认为,不讲押韵的话,把‘飘西东’改为‘馥天下’更大气。”candy说:“同意,不考虑押韵的话,‘馥天下’更大气。”
诗5:观照有感
芳草地里鲜花多,五棵小草藏其中。
若问芳华今何在?桃李芬芳馥天下。
海月提出;把“其中”改为“咱家”如何?
诗6:观照有感
芳草地里鲜花多,五棵小草藏咱家。
若问芳华今何在?桃李芬芳馥天下。
从家走向世界,不亦有为乎?
黄峥评说:“都挺好,用‘家’大气,还有寓意大家在最好的年纪像一家人一样;用‘其中’也颇有童趣,作为小草之一,也挺喜欢藏在花丛美滋滋的。
单凌燕说:这样押韵了。
海月说:“立意为先,韵律其次。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当‘立意和‘韵律’不能两全其美时,应取‘立意’而舍‘韵律’。但‘韵律’毕竟是达到声律美的一种语言手段,在立意为先的前提之下,押韵也是不能等闲视之,因为读之朗朗上口,会增加表达效果,为大家所喜闻乐听。像黄峥同学对‘藏咱家(押了韵)和‘藏其中’(未能押韵)都认可时,还是选择押韵为好。既重视‘立意’,又注意‘押韵’,岂不两全其美?”
王纯路说:“吴老师真是宝刀不老,同学们才情洋溢,我这些年疏于中文钻研,要向大家多多学习啊。”
海月提出问题:有的诗既注重立意,又重视押韵,你喜欢哪一首?请作评价。
周先:“我认为诗3好。”
童超:“我认为诗 2好。”
王纯路评说:“都挺好!我觉得凌晨的原版也很赞。芳草地上的鲜花小草,对应我们的青葱岁月和园丁的辛勤付出诲人不倦。真情实感,不落俗套,别有一番趣味。”
海月评论:“诗5比较大气,从家走向天下,可谓有所作为。桃李的芳香,遍及四方,人人都可闻到。而对‘馥’的读音(fu)和含义,一般人不甚了解,又没有注意韵脚。相比之下,诗3既重视了韵脚,读起来声音铿锵,诗意又一目了然。大家是否同意,该诗可以夺冠:
观照有感
凌晨
芳草地里鲜花多,五棵小草藏其中。
若问芳华今何在?桃李芬芳遍西东。
这是一次难得的写诗探讨。单凌燕说“这样的讨论让大家的思路开阔了许多,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