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然”乎?“固然”乎?
(2018-01-21 14:37:35)“故然”乎?“固然”乎?
今日看博客,看到“知名作家杨雪舞的博客”上的《共和国的知识青年们·前言》一文(2017年4月19日发布),其中有这样两句:
2.更何况,经历故然可以塑造人,心智和视野更能决定人的眼力!
例(1)中的两个“故然”和例(2)中的“故然”,似宜改为“固然”。
何以见得?
“固然”和“故然”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意思和用法上大相径庭。
“故”,连词,连接分句,表示因果关系,相当于“所以”、“因此”。如“近日旧病复发,故未能如期返校。”
“故然”,因此;本然、必然。虽然现在词典未收录,但不能否认它的存在。前者如贾谊《新书·淮南》“……燕太子丹富,故然使荆轲杀秦王政。”后者如晋·阮侃《释》“犹食非命,而食必胥食,故然矣。”
而“固”,本来,原来,是个副词,例如“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在“固然”条下注:表示确实某一事实,然后转入下文,前后意思有转折,如“远固然远些,不过交通还方便。表示确实某一事实,也不否认另一事实,前后意思无转折,如“考上了固然好,考不上也别灰心。”
对照《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解释,显而易见,例(1)中,两个“故然”均应改为“固然”。因为这是一个两重因果复句,ab和cd为第一层,因果关系。a和b是递进关系;c和d是转折关系,它们都处在第二层。Cd分句是ab分句的原因,可见全句是个因果倒装句。既然已有“因为”领起,那么,“故然”绝不可能解为“必然”或“因此”。按照句意当改用“固然”,解为“的确”“确实”“诚然”为宜,因为正如《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所说,“固然”表示确实某一事实(有理由赞美那些名声大震的人),然后转入下文(更有理由歌颂那些默默无声的人),前后意思无转折;表示确实某一事实(有许多是由于自己的原因),也不否认另一事实(但也有许多来自于“命运”——一种自己把握不了的社会、家庭、生存环境产生的合力所致),前后意思有转折。
例(2)中,如果把“故然”解为“因此”,显然是不通的。其实,例(1)解决了,例(2)便迎刃而解,无须多说。
作家也会用错词,我们要原谅他。如果笔者的意见是正确的话,希望在该书出版前能加以修正。
备考:
1.卖东西看价格,故然是对的,但更要看质量。(一商家促销条幅)
2.吃牛奶故然是好,是增钙的,但是任何一样奶制品都比不上母乳的。(英语单词大全)
3.魏氏集团在对待政敌方面故然有其残暴的一面,如……
让人所不齿,但是东林党人对政敌又何尝仁慈呢?
4.这些乐器能被展示于世,故然可喜,然而看到它们优雅地陈列着,却静然着,被剥夺了它们生命中的第一功能,令人不能不悲伤。(互动百科《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
以上句子中的“故然”用法,笔者不敢苟同,应统统改为“固然”才对,理由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