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君窃符救赵》词类话用例谈
(2011-11-08 08:10:09)
标签:
杂谈 |
《信陵君窃符救赵》词类话用例谈
古汉语词类话用的现象,在《信陵君窃符救赵》中随处可见,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名词用作状语。例如:
①皆谦而礼交之;②力能窃之;③北救赵而西却秦;④椎杀晋鄙。
例①名词“礼”加在动词“交”前,意为“用礼”、“有礼貌地”,表示“交”的方式。例②“力”,有能力,表示“窃”所依据的情势和道理。例③“北”,向北;“西”,向西,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救”、“却”的方位和趋向。例④“椎”,用椎,表示“杀”所凭借的工具。
二、名词活用为动词。例如:
①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②公子遂将晋鄙军;③尚安事客;④朱亥袖四十斤铁椎;⑤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例①“壁”,②“将”,③“事”,④“袖”,⑤“鼓”原为名词,它们的后面分别带省略“于”的补语“邺”和宾语“晋鄙军”、“客”、“铁椎”、“刀”,用作动词可相应译为“驻扎”、“率领”、“用”、“袖中藏”、“拿”。
三、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例如:
①且公子纵轻胜;②今有难;③今公子有急。
例①形容词“轻”带宾语“胜”,用作动词,意为“轻视”。例② ③形容词“难”、“急”均作“有”的宾语,用作名词,可分别译为“危难之事”、“危急之事”。
四、动词活用为名词。例如:
①公子从车骑;②而魏救不至。
例①动词“骑”充当“从”的宾语,用如名词:“人马”。例②动词“救”充当谓语“至”的主语,用如名词,可译为“救兵”。
五、使动用法。
⒈动词的使动用法。例如:
①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②公子从车骑;③已却秦存赵;④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
例①不及物动词“立”带上宾语“公子车骑”,意为“使……立”、“让……停留”。例②“从”,动词的使动用法,意即“使……跟从”。例③“却”、“存”和例④“止”、“留”分别带上宾语“秦”、“赵”和“晋鄙”、“军”。这些宾语,不是上述动词的支配对象,而是在主语的驱使下完成这些动作的施行者。因此,“却”、“存”、“止”、“留”分别是“使……却”、“使……存”、“使……止”、“使……停留”的意思。
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例如:
①臣修身洁行数十年;②公子亲枉车骑;③虚左;④以便国家;⑤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原。
例①“洁”,例②“枉”,例③“虚”例④“便”例⑤“破”,它们原来都是形容词,这里是使动用法,可相应译为“使……廉洁”、“使……枉”、“使……虚”、“使……便”、“使……破”。
⒊名词的使动用法。例如:
“侯生乃屏人间语曰”中的“屏”,原为名词,这里是使动用法,意为“使……退”。
六、意动用法。例如:
在“公子怪之”中的“怪”原为形容词,带上宾语“之”,用作动词,而且是意动用法,“怪之”意即“以之为怪”。
七、为动用法。
⒈形容词为动用法。例如:
①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②不敢以其富贵骄上。
例①“急”例②“骄”,原来都是形容词,它们分别带上宾语“人之困”、“土”,“急”的主语“公子”为“人之困”这一原因而“急”、“骄”的主语“公子”对“土”这一服务对象而“(不敢)……骄”,因此形容词“急”、“骄”可译为“为……着急”、“对……骄傲”。
⒉动词为动用法。例如:
①公子患之。②欲求报其父仇;③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
例①“患”,动词为动用法。“患之”意即“为之患”。例②“报”,动词为动用法,“报其父仇”,即“为其父仇报”,也就是“为其父报仇”的意思。例③“怒”,带的宾语“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说明“怒”的原因,“怒公子……杀晋鄙”意即“为公子……杀晋鄙而愤怒”。
⒊名词为动用法。例如:
①如姬资之三年;②公子为人,仁而下士。
例①名词“资”,例②方位名词“下”,均是为动用法,“资之”,即“为之资”、“下士”即“对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