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教研组简介

(2009-03-13 15:44:46)
标签:

杂谈

杭州求是高级中学

                         语文教研组简介

我校语文教研组由10位教师组成,其中高级教师2人,一级教师1人,二级教师7人。任《求是高中》、《求是教育》主编1人,兼任责任编辑3人。兼任卓越课程中心副主任1人,另有多位教师兼任芳草文学社、广播社、话剧社、新闻摄影社等社团指导老师工作。

语文教研组重视教学、教改的研究和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每两周青年教师相互听课一次,每学期青年教师上一次汇报课,并及时进行评议,帮助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提高课堂的掌控能力,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全组教师在教研组长吴清芬老师的带领下,认真学习“三校”教改的经验,结合本校本组的实际,进行课堂模式的改革,坚持课堂教学“多学少讲”,真正把课堂教学活动的话语权还给学生。吴清芬老师的“多学少讲”课堂教学模式受到市教研室的好评,并在全校开“多学少讲”示范课。吕琪、吴文翔老师的课获校级“多学少讲”优质课奖。

由吴文翔老师负责、吕琪老师协助的求是卓越课程中心已经开设卓越课程近二十门,授课一个多学期。其中刘伟老师指导群星广播社,李莹、何娟老师指导话剧社,陈慧老师指导新闻摄影社,董嘉怡老师指导芳草文学社的工作。卓越课程中心及其社团中的语文组老师们,不但为学校的大型活动排演并贡献了节目,更是给优秀的学生社长们提供了一个施展自己能力,锻炼自己领袖气质的平台。

语文教研组不少老师热心教育研究,撰写教育教学随笔、论文。吴增荣老师的专著《语文漫谈》在2007年5月出版,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同行的好评。他撰写的《2001年高考作文失分点》获《作文报》“鸿宇杯”一等奖,《从实到虚开拓思路》获“二十一世纪第三届‘素质教育杯’全国中小学教师论文大赛”一等奖,并且两文分别发表在《作文报》和《中学语文报》上。陈慧老师撰写的《“蜕米”——浅议作文构思方略》和《试论语文教学中审美心理结构的构建》也发表在《服务导报》等报刊上。李莹、刘伟、董嘉怡、吴清芬、吕琪、康九星等老师撰写的教学反思文章,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学反思文章。

语文教研组还重视第二课堂活动。一是成立兴趣小组或社团。《芳草》文学社和影评小组成立十多年来,学理论、听讲座、谈心得、写随笔、出社刊,并邀请知名作家、教授、编辑来校做报告,与社员座谈。在众多报刊上发表了小说、随笔、诗歌、影视评论等习作400余篇。1998——2005年,在省市乃至全国的中学生作文比赛中,屡屡获奖,其中国家级一等奖3篇,二等奖3篇,三等奖10篇。2008年6月,社员们参加了第四届“为学杯”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其中有多篇社员习作获银、铜奖;特别是胡一泓同学的《墓地里盛开的百合花》荣获“中华杯”第四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入围奖。2003年3月芳草文学社被全国教育学会中学文学社团研究中心评为“全国校园文学社团百面旗”之一。吴增荣老师被评为“全国校园文学社团优秀指导老师”。由吴增荣、查挹美两位老师主编,由名誉校长、特级教师闻乾和本组部分教师参加点评的《芳草地》一书于2006年3月出版。该书收录了学生习作330篇,反映了学校、家庭、社会的生活,表现了当代中学生的精神风貌,展示了求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体现了我校作文教学的现状和水准。二是进行本学科的各项比赛。既有校级的比赛,又有年级的竞赛活动,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如语文知识竞赛、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作文比赛、订正错别字比赛等。

语文教研组很重视加强教研组的思想建设和物质建设,积极贯彻学校新老挂钩的措施,在思想上、工作上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学习理论和教育实践不断提高全组教师的素质和人文修养。利用报刊发行费购置了诸如《辞海》《辞源》《中国成语大字典》《现代汉语字典》《现代汉语规范字典》《古汉语词典》《古汉语虚词词典》此类的工具书共70多本,以供教师备课时查阅。

现在,语文教研组老师遵循学校“求是、进取、严谨、和谐”的校训,团结一致,脚踏实地,爱岗敬业,勇于开拓,为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而努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附;语文组合影

 

 http://www.hzqs.net.cn/upload/20090325110813460.jpg

         前排自左至右: 吴清芬、董嘉怡、吴增荣、练布捷、何 娟

         后排自左至右: 李 莹、陈 慧、吕 琪、吴文翔、刘 伟

                                                 摄于2009年3月25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