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奇妙蝴蝶的重生

标签:
杂谈 |
http://s5/middle/59a0d75bx86fe859cb764&690
在自然界中生物间有着共生的关系,如同本文中提到高贵的蝴蝶与卑微的蚂蚁、静止的花朵有着微妙的联系。那么,我们不妨反省我们的人类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微妙的关联。想想我们生活的生态环境,周围的动物、植物。我们怎能不善待他人、善待生命、善待我们的地球。
·方舟子·
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英国,采集蝴蝶是一项非常流行的爱好,其中最受追
逐的标本之一是一种在中国也产的灰蝶科蝴蝶,英国人称为大蓝蝶(中名嘎霾灰
蝶)。实际上这种蝴蝶既不是很大,也不是很蓝。它并不是一种特别美丽的蝴蝶,
被特别看重的原因可能是其难得:它数量稀少,而且生长在人迹罕至的荒野,每
次采集相当于一次远征。
即便如此,仍然有大量的大蓝蝶被采集制作成了标本。至今还有大约3000个
大蓝蝶标本收藏在英国的博物馆里。在19世纪末就已经开始有人呼吁对它进行
保护。进入汽车时代以后,到大蓝蝶栖息地采集更加方便了,有的地方的大蓝蝶
已经绝迹,保护变得更为迫切。1930年,英国建立了第一个大蓝蝶保护区,围起
栅栏,雇了一名铁匠在那里看守不让人采集标本,停止在那里烧荒,并禁止放牧。
那里原来生活着一个较大的大蓝蝶种群,但是在受保护9年之后,就一只不剩了。
此后还有更多的大蓝蝶保护区逐渐建立起来,但是大蓝蝶的数量却越来越少。
1950年代时英国大约还有数万只大蓝蝶,到1972年时只剩下了300多只。1975年英
国通过的野生动植物保护法首次把大蓝蝶列为法定保护对象,但已无济于事。
1979年,英国最后一只大蓝蝶死去。
大蓝蝶在英国灭绝的前夕,牛津大学杰里米·托马斯等人追踪残存的大蓝蝶
的生活史,发现了大蓝蝶灭绝的秘密。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英国著名博物学家
佛罗霍克在研究了大蓝蝶20年之后,已发现了它与蚂蚁存在着奇妙的关系。托马
斯等人的研究表明这一关系要比人们想像的还要奇妙得多,也重要得多。
大蓝蝶对生活的要求极为挑剔,离不开一种百里香植物和一种红蚁。每年的
六、七月间,是英国大蓝蝶飞翔的季节。每只大蓝蝶成虫的寿命只有四、五天。
在短暂的生命结束之前,雌大蓝蝶必须找到合适的百里香产卵。这些百里香必须
是生长在红蚁巢的边上,而且含苞待放。她把卵产在百里香的花蕾里。一、两周
后,幼虫孵化出来,就以百里香的花为食。在吃了大约两周的花宴,蜕了三次皮
之后,幼虫掉到了地上,等待路过的红蚁发现它。http://s13/middle/59a0d75bx86fe80bbf3ac&690
大蓝蝶幼虫靠分泌蜜汁吸引红蚁。红蚁发现大蓝蝶幼虫后,会用触角拍打它,
让它分泌蜜汁,然后把它带回地下蚁巢。在蚁巢里,其他红蚁和红蚁幼虫围上来,
分享大蓝蝶幼虫的蜜汁。等到蜜汁被吃完,大蓝蝶幼虫失去了利用价值,就有生
命危险,所以它还必须能够保护自己,像红蚁幼虫那样蠕动,散发出红蚁的气味
和声音,让红蚁误以为大蓝蝶幼虫是它们当中的一员,允许它继续在蚁巢中住下
去。
大蓝蝶幼虫必须在蚁巢中整整待上10个月,不仅能躲避天敌,而且还有营养
丰富的食物供享用。在给了红蚁一点小甜头后,大蓝蝶幼虫在蚁巢内四处走动大
吃红蚁的卵和幼虫,把自己吃成大胖子。在这种情况下,大蓝蝶幼虫仍然危险重
重。如果蚁巢中有蚁后,她会误以为大蓝蝶幼虫是一只以后也将变成蚁后的超级
红蚁幼虫,从而发出化学信号让工蚁把它杀死。如果蚁巢的规模太小,或者红蚁
又搬来了一只大蓝蝶幼虫,红蚁的卵和幼虫不够吃,大蓝蝶幼虫最终也会饿死。
所以大蓝蝶幼虫藏身的蚁巢规模要足够大,不能有竞争同伙,还不能有蚁后。
在满足了这些苛刻条件之后,大蓝蝶幼虫才能在蚁巢内安全度过秋、冬、春三季,
在蚁巢内结茧、化蛹,在夏天来临时变成蝴蝶,从蚁巢中走出,飞翔而去。
如果没有红蚁的收养,大蓝蝶不可能生存。红蚁本身对生活环境也有一个要
求:它们喜欢温暖,在朝南向阳的山坡筑巢,而且地面上的草的高度最好少于2~3
厘米。如果草的高度太高,把阳光遮住了,蚁巢的温度太低,红蚁幼虫会冻死。
大蓝蝶的栖息地被划为保护区后,禁止烧荒和放牧,反而让那里草的长势失
去控制,让大蓝蝶更快地灭绝。即使是在没有保护的地区,山坡的放牧也越来
越少。本来,还有野兔吃草能对之有所制约,但是在1950年代,一种传染性很强
的病毒入侵英国,让野兔患上致命的粘液瘤病,野兔的数量锐减99%。随着草皮
越长越高,大蓝蝶依赖的那种红蚁迅速消失,被另一种较耐寒冷的红蚁取而代之,
这种红蚁也喜欢吃大蓝蝶幼虫的蜜汁,但能识破伪装,将它杀死。等到草皮高度
超过10厘米,连百里香也难以生长、繁殖了。
这些发现来得太迟,无法拯救英国大蓝蝶的灭绝。但是大蓝蝶在其他国家还
有幸存,可以从那里引进。英国逐渐恢复了52处百里香草地,并进行管理,通过
割草、放牧绵羊控制草皮的高度,红蚁数量也随之上升。1983年起,大蓝蝶被从
瑞典带到英国释放,它们逐渐在30多个地方成功地繁衍下来。到2008年,英国大
蓝蝶的数量已多达数以万计。大蓝蝶成了第一个成功获得重生的濒危蝴蝶物种,
这一切都是由于对它的习性和灭绝的原因有了较为透彻的了解。英国大蓝蝶因人
类的盲动而灭绝,因科学的进展而重生。生态学的研究让人类有了逆转环境恶化
的能力,但是如果环保不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想当然地采取行动,结果反而会
更为糟糕。http://s4/middle/59a0d75bx86fe8367b553&690
http://s15/middle/59a0d75bx86fe89d683ee&690
逐的标本之一是一种在中国也产的灰蝶科蝴蝶,英国人称为大蓝蝶(中名嘎霾灰
蝶)。实际上这种蝴蝶既不是很大,也不是很蓝。它并不是一种特别美丽的蝴蝶,
被特别看重的原因可能是其难得:它数量稀少,而且生长在人迹罕至的荒野,每
次采集相当于一次远征。
大蓝蝶标本收藏在英国的博物馆里。在19世纪末就已经开始有人呼吁对它进行
保护。进入汽车时代以后,到大蓝蝶栖息地采集更加方便了,有的地方的大蓝蝶
已经绝迹,保护变得更为迫切。1930年,英国建立了第一个大蓝蝶保护区,围起
栅栏,雇了一名铁匠在那里看守不让人采集标本,停止在那里烧荒,并禁止放牧。
那里原来生活着一个较大的大蓝蝶种群,但是在受保护9年之后,就一只不剩了。
1950年代时英国大约还有数万只大蓝蝶,到1972年时只剩下了300多只。1975年英
国通过的野生动植物保护法首次把大蓝蝶列为法定保护对象,但已无济于事。
1979年,英国最后一只大蓝蝶死去。
的生活史,发现了大蓝蝶灭绝的秘密。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英国著名博物学家
佛罗霍克在研究了大蓝蝶20年之后,已发现了它与蚂蚁存在着奇妙的关系。托马
斯等人的研究表明这一关系要比人们想像的还要奇妙得多,也重要得多。
六、七月间,是英国大蓝蝶飞翔的季节。每只大蓝蝶成虫的寿命只有四、五天。
在短暂的生命结束之前,雌大蓝蝶必须找到合适的百里香产卵。这些百里香必须
是生长在红蚁巢的边上,而且含苞待放。她把卵产在百里香的花蕾里。一、两周
后,幼虫孵化出来,就以百里香的花为食。在吃了大约两周的花宴,蜕了三次皮
之后,幼虫掉到了地上,等待路过的红蚁发现它。http://s13/middle/59a0d75bx86fe80bbf3ac&690
让它分泌蜜汁,然后把它带回地下蚁巢。在蚁巢里,其他红蚁和红蚁幼虫围上来,
分享大蓝蝶幼虫的蜜汁。等到蜜汁被吃完,大蓝蝶幼虫失去了利用价值,就有生
命危险,所以它还必须能够保护自己,像红蚁幼虫那样蠕动,散发出红蚁的气味
和声音,让红蚁误以为大蓝蝶幼虫是它们当中的一员,允许它继续在蚁巢中住下
去。
丰富的食物供享用。在给了红蚁一点小甜头后,大蓝蝶幼虫在蚁巢内四处走动大
吃红蚁的卵和幼虫,把自己吃成大胖子。在这种情况下,大蓝蝶幼虫仍然危险重
重。如果蚁巢中有蚁后,她会误以为大蓝蝶幼虫是一只以后也将变成蚁后的超级
红蚁幼虫,从而发出化学信号让工蚁把它杀死。如果蚁巢的规模太小,或者红蚁
又搬来了一只大蓝蝶幼虫,红蚁的卵和幼虫不够吃,大蓝蝶幼虫最终也会饿死。
在满足了这些苛刻条件之后,大蓝蝶幼虫才能在蚁巢内安全度过秋、冬、春三季,
在蚁巢内结茧、化蛹,在夏天来临时变成蝴蝶,从蚁巢中走出,飞翔而去。
求:它们喜欢温暖,在朝南向阳的山坡筑巢,而且地面上的草的高度最好少于2~3
厘米。如果草的高度太高,把阳光遮住了,蚁巢的温度太低,红蚁幼虫会冻死。
去控制,让大蓝蝶更快地灭绝。即使是在没有保护的地区,山坡的放牧也越来
越少。本来,还有野兔吃草能对之有所制约,但是在1950年代,一种传染性很强
的病毒入侵英国,让野兔患上致命的粘液瘤病,野兔的数量锐减99%。随着草皮
越长越高,大蓝蝶依赖的那种红蚁迅速消失,被另一种较耐寒冷的红蚁取而代之,
这种红蚁也喜欢吃大蓝蝶幼虫的蜜汁,但能识破伪装,将它杀死。等到草皮高度
超过10厘米,连百里香也难以生长、繁殖了。
有幸存,可以从那里引进。英国逐渐恢复了52处百里香草地,并进行管理,通过
割草、放牧绵羊控制草皮的高度,红蚁数量也随之上升。1983年起,大蓝蝶被从
瑞典带到英国释放,它们逐渐在30多个地方成功地繁衍下来。到2008年,英国大
蓝蝶的数量已多达数以万计。大蓝蝶成了第一个成功获得重生的濒危蝴蝶物种,
这一切都是由于对它的习性和灭绝的原因有了较为透彻的了解。英国大蓝蝶因人
类的盲动而灭绝,因科学的进展而重生。生态学的研究让人类有了逆转环境恶化
的能力,但是如果环保不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想当然地采取行动,结果反而会
更为糟糕。http://s4/middle/59a0d75bx86fe8367b553&690
http://s15/middle/59a0d75bx86fe89d683ee&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