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养的动物野蛮的长大

(2010-01-30 16:18:20)
标签:

经济学家

刘戈

笼子

人力资源总监

野性

狼图腾

   昨天天气一直很好,阳光灿烂。下班时候,同事说今天一直感觉屋子很热。结果发现有人开了空调。一老同事开玩笑说多半是办公室最年轻的那个女孩开的,要不就是我。我回答说,我从来不用空调,一直就处于“野生”状态。他们笑了,可能他们并不明白我在说什么。是的,夏天不管多热,我都会坐在柜式空调后面,空调吹出的冷风跟我毫无关系,我就是在训练自己,不要失去自身的调节能力。工作上亦是如此,我也经历过几千个人应考一个公司的竞争,或是在曾今待过的公司一个人担任过几份工作或是同时干几个人工作(但工资却始终只有一份),甚至很多时候会积极的去承担别人额外给我的工作责任,用额外的时间加班加点并把它干好。我想这些能力对我来说迟早都会有作用,我对一时的利益或是多付出的劳动计较并不上心。这是我之前看过的文章,很喜欢,现在终于在网上搜索到它,又名《你是野生的还是家养的》,与大家共享: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的一个草原度假村,我看到两匹草原狼——当然是养在笼子里的。这里距离《狼图腾》中所描写的乌珠穆沁草原并不远,同属于典型的草地草原。也就是说,这里的两匹狼和《狼图腾》中描写的狼同宗同族,同样凶残,同样有战斗力。

    看管它们的一个蒙古族老人给我讲了这两匹狼的故事:这两匹狼是两年前被捉来的,关在笼子里。一个小伙子多事,把一条在度假村看家护院的狗也关进了笼子里,想看看笑话。因为有主人撑腰,体形比狼还大的看门狗进了笼子后显得很是威武,对两匹狼掌脚相加,又咬又啃。狼显得窝囊,只是躲躲闪闪的,不敢反抗。

     看客们散去,狗被忘在了笼子里。第二天,当小伙子再去看笼子的时候,想起了他的狗,但笼子里只有两匹狼!笼子是完整的,锁完好地挂在那里,除了满地的血迹,看不到狗的任何痕迹——可怜的狗,已经成为两匹草原狼的腹中餐,连一块骨头都没剩。这个故事让我的脊背发凉,不知道当人们散去的时候,狗是否感到了恐惧。

    这就是家养和野生的区别。

    被豢养着真好啊,有定时定量的吃喝,有可以遮风挡雨的笼子住,有主人的宠爱,还可以向看客展露一下威武的身姿。但可悲的是,他们面对的不仅仅是自由的的丧失,还有野性和生存能力的退化。

     而喜欢被豢养却是我们的本能。求职的时候,大部分人会尽量选择声望高、实力强、福利待遇好的机构。和动物不同的是,人类在大多数情况下会按照经济学的原理来权衡利弊,这被称做理性。在现代社会,我们在理性的指导下生存,所以我们要找到让我们感到足够安全的雇主。这样,进入某种形式的牢笼就成了大多数人不可避免的选择。

     那么我们还可以做什么呢?就是尽量保持身上的野性,尽量延缓生存能力的退化,甚至有时候要有意识地给自己寻找一种野生状态。

     在找到一份令人艳羡的好工作以后,我们会突然发现,原来自己很牛啊。我们会把自己所在的机构的地位和影响力当做自己的能力,会把职位赋予自己的权力当做自己的能力。然而,在一家行业里数一数二的公司工作,轻易地签下一个大单不是你的能力;在一个著名的新闻机构里工作,采访到一位要害人物,也不是你的能力——在和外界交往的过程中,你受到的热情款待,对你的肉麻恭维,其实都来自于你所在的机构和你的职位。

     在办公室,经常会碰到一个形迹可疑的人摸了进来,向大家推销某一牌子的蚕丝被或者哪里产的茶叶。每到这个时候,我都在想,自己能不能像他们那样做得那么从容而得体。

     你可以认真回忆一下,在你进入一家著名机构之后的岁月里,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当对方不知道你的真正身份的时候,你办成过几件事?或者你是不是在和所有陌生人打交道的时候,头几句话就一定要把自己所在的机构和自己的职务搬出来,否则你就不可能办成任何事情?

     很多人是因为足够优秀而不是足够有能力而被招到著名机构的麾下。所谓优秀,是指在所受的教育、综合素质、智商、相貌、家庭背景等方面优于他人。而要把优秀变成能力,还要加上不怕挫折的性格、强烈的成就动机、对人情世故的把握和对眼前这份工作的热爱。很多在著名机构工作的人,始终没有机会和愿望完成从足够优秀到足够有能力的转化,他的职业生涯基本就是一个野性和能力退化的过程。

     一位著名外企的人力资源总监曾经向我透露过这样一个小秘密:每年,他都要偷偷地去一些民营企业应聘,看看还有没有人要自己,可以把自己卖一个什么价钱。当老板们和他有过一次长谈,许以更高的职位和薪水力邀他加盟之后,他便哼着小曲凯旋而归——他知道,自己依然保持着野生的状态,是可以卖得上价钱的。如果有兴趣,你也可以试一试,通常那些民营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和老板个个火眼金睛,他们对你的评估比你自己对自己的判断准确得多。

     当你供职的机构又一次洗牌到来的时候,当你听到了裁员的风声在员工中悄悄传播的时候,你依然泰然自若——恭喜你,你依然保持着野生的状态。一位经济学家说过这么一句话,我读到的时候马上记在了小本子上:真正的自信,不是面对困难有着必胜的勇气,而是在任何时候都从容得不惧失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