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去年的感悟。到今天仍然是这样的心境。喜欢书籍,也希望好朋友们热爱书籍。不由想起今年3月给宜宾筠连中学的孩子们捐书的故事。这个活动是我所在的成都科协的科普作家群里发起的,里面有工程技术人员、媒体编辑,也不乏有很多的血气方刚的年轻作家,有少儿社的编辑,有写让你毛骨悚然并且很缠绵悱恻的灵异小说的本地才女。当时有几个人兴致大起、意气风发,有人要捐10本自己编辑的儿童书,更厉害的要捐自己写的10本书。那时候我仅参与写过一本《地震灾后家园重建手册》,而且是专业书籍,或怕孩子们没兴趣去看,感觉好似以前给蒲江白云乡小学的小朋友捐书,有人居然说要把自己高考的复习卷子捐给人家,真的让人狂汗~~~于是弱弱的说了一句,那我捐10本经典的可否——世界名著。众人鸦雀无声,呵呵(开了个很好玩的玩笑,有点酸酸的幽默).....后来还真的买到到冰心、狄更斯、马克吐温还有我们的革命先烈故事及传统的民间故事、科学家的励志故事,当然不止10本,希望能给那里孩子们业余生活带来快乐。
当时的文章如下:
常常听到老师们说到“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但我也同时认为我们也是书最好的朋友,我是她最忠实的倾听者.对我来说一杯清茶、一碟果干、一本书是我闲暇时候,最惬意的享受了;随着书里跌宕起伏的情节,精彩的描述。我的思绪飞到了神秘的雅典神庙、浴血奋战的古罗马战场;看到太阳甚阿波罗倾诉衷肠,爱神维纳斯娇媚的微笑;我为斯巴答克思悲壮的命运惊叹,我也为早早辞世的犹太女孩安尼的日记噫嘘不已;我为瑞典的小飞人卡尔松的恶作剧开怀大笑,也为瑞士小女孩小海蒂的善良感动;我为童话故事保存童心,我为民间故事保持民族自豪感......呵呵,这就是我——一个喜欢书的女子,为家里上下堆满了书还乐不知疲的买书的人.下面请大家欣赏余秋雨先生对自己爱书、渴求书本的点评:
六谈阅读的艰辛[荐]
http://imgcache.qq.com/qzone_v4/b.gif
余秋雨
上了大学,图书馆好多了,也开架,如鱼得水。但是,那时上大学大多数时间要到乡下劳动,享用图书馆的时间不多。在田头最想念上海的,除了祖母和爸爸、妈妈,就是图书馆了。
不久“文革”爆发,我们要到外地军垦农场服劳役来“改造思想”,而且当时被告知是一辈子的事,没有回来的时日。我临走还带了两本书,一本中国古典诗赋,一本外国译著。但一到农场就要被军人收缴,我通过艰难的方法留下了一本,却永远也不敢拿出箱子来读,因为当时一间草棚住了三十几个人。偶尔到镇上去,首先到一家书店,希望在那里看到一本非政治读物推出,那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在草棚里读了。看了几个月,终于发现了一本非政治读物,叫《赤脚医生手册》,如获至宝地买来。再下个月到镇上去,更惊喜地发现,又“解放”了一本“文革”前出版的《中国医学简史》,这毕竟是有学术气息的书了,买来后就手不释卷。军人也不再阻止,因为这是新华书店公开卖的,一定经过有关部门审查。
农场的生涯可歌可泣,留下了很多不堪回首的故事,能够不动感情地轻松想起的,就是那本《中国医学简史》。
笔者评: 我想与书分离久了之后,即使一本机械说明书也会使人感到开心哒!!!
听静夜之钟声,唤醒梦中之梦;观澄潭之月影,窥见身外之身.
古德曰:竹影扫阶尘不动,月轮穿沼水无痕;吾儒曰:水流任急境常静,花落虽频意自闲;
人常持此意,以应事接物,身心何等自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