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罩染法

(2012-04-20 10:33:32)
标签:

油画

罩染法

文化

   按:清朝来华的西方传教士画家及其培养的中国油画家在画肖像画时多使用罩染法。我对油画罩染法的了解不多,借网络资料整理一篇小文,以供自学。 
http://s3/bmiddle/59a0b5acg796859ee6302&690
《关乔昌自画像》关乔昌(1801~1854)英文名Lamqua,音译蓝阁,又名林呱。清代油画家,广东南海人,擅长肖像画。
一、什么是罩染法  
   罩染技法在英文中的名称是glazing,也有上光的意思,实际上指的就是用很薄的颜色在干燥色层上做的透明罩染,利用光的透叠效果来呈现色彩,在古典油画中应用较多,最擅长罩染的画家是伦勃朗。从原理上来讲,直接画法是用调和的办法来获得颜色,比如画一个柠檬,亮面的颜色就会在黄色中加比较多的白去提高亮度,同时会降低纯度。而罩染技法则不同,是先用白色和生褐等暗色在柠檬处做出素描,塑造出形体,亮部用铅白堆厚,产生肌理,等这层素描干了以后,用很薄的黄色颜料去罩染,下层的素描依旧可以见,同时整个柠檬会带上一层黄色的调子,亮部会呈现出明亮的黄色,这样获得的效果纯度和明度都很高,比直接画法显得明亮滋润,更具有油画的材料审美特性。罩染技法使用的工具也是传统绘画工具,多用貂毛圆头笔(涂刷和衔接)和扇形笔(扫平笔触,减薄色层)。【参考百度知道】
二、古典罩染技法的步骤及与新罩染法的比较
    (一)起形 
     古典技法:不管油画最终效果在层次上、色阶上多么复杂,线条在最初阶段的提炼和概括却至关重要,它首先表现为对大的构图的设置,其次则是对各部分形体的定位与描绘。因此,构图与大形的编排在这一阶段必须基本确立,而在后阶段很少进行改动,这是传统油画在起形上严谨的表现,所以要求最初的起形必须严格而考虑周全。 
    新罩染技法:对于新罩染技法来说,由于其后期罩染覆盖性很强,所以前期的起形用什么方法并不重要。线,面,甚至复印都可以 。
   (二)铺色与塑造 
    古典技法:第一遍铺色的主要目的是简练地画出大的色彩区域、大的形体关系,以及为后来的肌理、色层打下好的基础。这里所说的大的形体关系是指概括而整体地对待画面中的各个形体,省去在素描意义上小的细节和小的变化,减少明暗层次,甚至可以将体积、起伏归纳为大面积的平面化效果而进行概括。大的色彩区域是指将色彩的各种细小的变化简化为基本的固有色倾向,而色彩的冷暖变化和固有色细节等都尽量概括到大的固有色里。塑造是指在第一遍铺色的大致平面效果上用笔触进行由大到小的体积建立,目的是使形体和色彩逐渐明晰、实在。由于第一遍色很可能将起形的线条几乎覆盖掉,这便需要我们用具有一定色彩差别的重色重新勾画,确定形体的轮廓与结构,同时,从暗部画向亮部的逐渐塑造。塑造必须是由薄到厚地逐层进行,同时在用油上仍然必须遵守“肥盖瘦”的原则,让含调色油多的色层留在以后的透明罩染上。这个部分需要用到各种技法和绘画方法,比如手擦(手掌球部的混合),具体操作没有定论,看个人水平和喜好。
    新罩染技法:但重要的是——由于其后期覆盖性的增强而无法改正和不可能在罩染过程中改正,所以前期的起形一定要准确无误,不能有丝毫的马虎。与古典罩染技法一样,可以说,前期的构图和塑造构成了画的完全的骨架和身体。罩染就是衣服。
 (三)全面罩染与局部罩染 
    古典技法:罩染还分局部罩染和全面罩染,局部罩染适宜刻画细部,也叫分染,全面罩染则有利于画面的整体关系及整体表面光泽的均匀一致。反之局部罩染过多则会影响这种关系。在我们用反复覆盖、多次罩染进行对物象的塑造、刻画中,免不了会产生对整体关系和气氛的忽视,从形体和色彩上或是肌理和色层上都会顾了局部而失去了整体的关系。这时需要我们用含油量相对浓稠的透明色对整个画面进行全面的罩染,色彩的选择可以根据自己对总的色调的需要来考虑。这样便可以获得一种浑厚、圆润的形体感;一种谐和、明澈的色彩气息;一种亚光而润泽的表面油层;各种丰富的肌理和色层都被笼罩于其中,产生出一种凝重而浑朴的艺术感染力。
   新罩染技法:等塑造完画面,或者完全黑白素描或者是完整的画面干透以后,罩染部分其实很简单,但这却是这幅画最重要的时候,罩染进行时候所需要的温度和时间的控制需要自己把握,因为它几乎是一次罩完就全盘定格。在全面罩染的同时选取局部给以增加和减少量的大小,以你自己的画面来控制其画面的薄厚,没有薄厚的限制,达到水面一样平滑为最佳状态,然后放到通风处晾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