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六年级下册“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教材简析及教学设计案例(二稿)-
(2015-03-19 19:29:31)
标签:
转载 |
【整体说明】
综合复习材料放在小学生活即将画上句号的时候,目的在于为期末的复习作为参考,教学时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取舍,也可全用,也可直选一部分。本主教材以“生活的广阔”为主题,编排了《养花》《生活是多么广阔》等九篇文章。本主教材多视野,多广角反映了生活的丰富多彩,印证了“生活是一本大书”的妙言,为我们指明了汲取知识的方式不仅仅是从书本,还应该在书本以外去获取。
在这几篇阅读材料中囊括了很丰富的内容:生活乐趣、民族瑰宝、抒发情怀、彰显智慧、动手操作……如此丰富内涵的文章要整合在一起,只有站在生活的广度上将其统领到“生活广阔”这个平台上,以阅读,阅历为蓝本,潜移默化地将读书与生活经历结合起来的传递给学生。
【设计理念】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以知识树为线,遵循“面——点——面”的原则,指导在点,拓展在面,“读、思、谈、辩、品”在课内,动手操作在课外。通过合理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的读得有色,思得有度,谈得自由、辩得精彩,品得有味。(尤其是论辩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传统阅读的基础上尝到批判阅读的快乐,从而真正地喜欢阅读。)
【教学重点】
1.明白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既有平静,又有喧嚣,既有……又有……
2.指导一般的阅读方法。
3.在论辩中渗透批判阅读的基本理念。
【教学内容】
综合材料九篇《养花》《生活是多么广阔》《中华第一龙》《狱中联欢》《名碑荟萃》《琥珀》《智慧之花》《看说明书做玩具小台灯》《给外地亲友写封信》,重点教学《养花》《生活是多么广阔》《中华第一龙》《智慧之花》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2.读书收获卡(或者质疑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生活就像穿越辽阔的大海,既能够欣赏到波澜不惊的温柔,又能历经波涛汹涌的壮阔。孩子们,我们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点点滴滴的积累,让我们回味更多的仍然是老师同学生动的容颜,仍然是校园悦动的身影,仍然是走出校园探索自然的行踪……我们的生活多美丰富,我们的生活多美广阔。让我们带着甜美的回忆走进“综合复习”材料,用我们实际的收获为这棵枝繁叶茂的知识树挂满果实。
二、主题回顾
在“综合复习”中,编者共选取了9篇材料,通过自己的初步阅读,很多事物已经在我们的心里留下了印记。在我们的眼中这不仅仅是9篇没有生命力的文字,而是充满活力的宽阔大道,引领我们走进广阔生活的大门。它们就像一只只大手,触动着我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神经,让我们去品,让我们去评,让我们去论。(由于篇幅过多,主要由老师完成,引导孩子用何其芳的诗歌提炼出主题——我们的生活多么广阔)
三、阅读概览
品味这些文字,哪儿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什么样的印象?为什么?(安排学生呈现自己耳朵阅读收获卡或者质疑卡,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现关键词)
《养花》——找乐趣
《生活是多么广阔》——探宝藏
《中华第一龙》——展神圣
《狱中联欢》——囚中乐
《名碑荟萃》——识瑰宝
《琥珀》——趣猜想
《智慧之花》——现智慧
《看说明书做玩具小台灯》——勤动手
《给外地亲友写封信》——抒真情
四、精彩赏析与片段分享
(一)精彩导赏(学法指导)
由于时间有限,这节课,我们精选了《养花》《生活是多么广阔》《中华第一龙》《智慧之花》四篇文章,演绎分享。
1、“读”:出示音乐,让学生自由地随着音乐的情景自由朗读《生活是多么广阔》。
2、“思”:孩子们朗读得真投入,朗读的声音真美妙!请你们想一想,是什么原因让你们读得如此深情?学生交流发言。
3、“谈”:体会到——作者积极的生活状态。(学生分享体会过程和原因)
4、“品”:感受到——作者对生活执着的爱(陶醉朗读呈现后理解发言)
5、“辩”:明白了——生活中原来也有平平常常,也有轰轰烈烈。
诗中共用了11个“去”字,正是这些“去”字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对立性。老师挑起学生认知的矛盾,引起辩论:究竟过平平常常的日子好呢,还是过轰轰烈烈的日子好呢?(临时组成论辩对立方,激活生活小事以及书本事例,达到书内书外和书本与现实生活的整合)
(二)总结学法,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另外三篇的赏析与分享。
刚才大家的学习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精彩纷呈,虽然辩论已经结束,但仍然给人一种余音绕梁的感受。之所以,我们的课堂让我们如此享受,是因为我们用了上述学习方法,请看板书(学生读):读文本、思问题、谈体会、品感受、辩真理。
这些方法不光是用与这首诗歌,其他课文依然使用。请大家自主选择合适的方法继续分享另外三篇文章。
1、《养花》
欣赏了诗歌,我们在随着编者的踪迹到老舍家看看他是怎样养花的吧?在《养花》一文中,那个片段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你能不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让我们在看看这样的画面?在你的眼中,老舍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环节的教学融进了“读”、“思”、“谈”、“品”让学生谈得有理有据,读得有声有色。)
画面感最强的片段有:
“花虽然多,但没有奇花异草……我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草”
“不过,尽管花草自己会奋斗,我若置之不理……”
“我不是右腿病吗,不但不利于行,也不利于久坐……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送牛奶的同志进门就夸‘好香’……看着有人拿走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自然特别喜欢。”
问题呈现:文章结尾写道“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抛出辩题:1、有喜有笑才有乐趣;有忧有泪没有乐趣。2、我怎么只看到辛劳,没看到乐趣呢?(课文与生活又激活了)
2、《中华第一龙》
品评了养花之道,我们再到河南省濮阳市博物馆里去看一看《中华第一龙》。
问题呈现:读了这篇文章,我不禁热血沸腾,很自然地想起了一首歌《龙的传人》,多么神圣的一种动物,多么鼓舞豪情的文字,你从文章的哪些地方能感受到这种作为龙的传人的豪情?
本文的教学主要运用的方法是“读”和“谈”。读出豪情之感,谈出龙的传人之意,意犹未尽者还可以唱《龙的传人》。可能出现的精彩的文段由二:
一是第二自然段“‘中户第一龙’说明中华民族在形成初期,就把龙作为自己的图腾……以它作为自己民族的象征和希望。
二是地五自然段“龙在我们心目中,代表着吉祥,又是力量的象征……‘古老的东方有一条河,它的名字叫黄河’,抒发了我们的壮志豪情。”
这些文段根据孩子的反馈情况相机以先“谈”后“读”再“唱”的方法,让教室里变得书声琅琅,歌声缭绕,豪情充盈。
3、《智慧之花》
问题呈现:智慧是一种“巧”的艺术,文中哪些地方你能感受到这种智慧流溢的“巧”?你打算用什么方法与大家分享这种巧?
本文是有两个相对独立的小故事组成,学生可以自由地运用我们的学习方法与大家分享。
五、主题拓展
现在,知识树上已经结满了果实,那是我们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广阔生活的呈现。我们四处游历寻找宝藏,翱翔蓝天摘一朵云彩,跨越沙漠寻一片绿意,追随硝烟找一阵静谧……去以心发现心,以自己的火点燃别人的火,在平凡或者喧嚣的生活中睁大自己的眼睛发现真、善、美。
附:
1.板书设计
我们的生活多么广阔
读文本
思问题
谈体会
品感受
辩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