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种种原因在诺贝尔得奖项中没有设立数学奖,因此世界各国设立了为数不少的数学奖项,其中菲尔兹奖在数学界影响最大,被誉为数学的诺贝尔奖。
菲尔兹奖是为纪念加拿大数学家菲尔兹(1863—1932)而命名的。菲尔兹出生于加拿大渥太华,在多伦多上大学,而后再美国的约翰
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于1892—1902年游学欧洲,而后回到多伦多大学执教。1924年,菲尔兹作为多伦多国际数学家大会主席,成功地主持了该届大会,并在会后提议利用这次大会结余的经费设立一项国际性数学大奖。
菲尔兹的建议在1932年苏黎世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得到通过。但遗憾的是,菲尔兹已在数月前去世,临终前他捐献出一大笔钱作为奖金的一部分,并再次强调奖金的国际性。
1936年奥斯陆国际数学家大会上首次颁发了菲尔兹奖,规定每次获奖者不超过4人,每人获得一枚金质奖章和一笔奖金,奖章的正面为阿基米德头像,背面刻着“数学是宇宙的语言”的拉丁文。此后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中断,1950年恢复颁奖。
菲尔兹奖的获得者由国际数学家联盟执委会选定,主要奖励年轻数学家的杰出成就。1974年温哥华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更明确规定该奖项只授予40岁以下的数学家。因此,于1994年证明费马大定理的英国数学家威尔斯未能获得菲尔兹奖(威尔斯1994年刚过40岁)。由于历届获奖成果的重要性,菲尔兹奖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声誉。
菲尔兹奖的获得者,多为欧美数学家,我国仅有丘成桐教授于1983年因在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相对论领域的杰出成就获得菲尔兹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