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琥珀制作的精美饰品从古罗马起就开始在欧洲流行。有史以来,人们也就一直尝试使用物理和化学的干预来改变琥珀外貌,有时候是双管齐下。在古罗马,人们就知道将琥珀放在热油中进行澄清,并在油中添加燃料对琥珀进行上色。
优化的过程是为了改变琥珀的外观,使它们更能接近流行趋势。这个方法直到19世纪中期都不是很常见。在此之前,人们多直接使用采集到的透明和半透明的琥珀,使用它们原始颜色的加工制品。但有时候为了更加突出展现琥珀的魅力,原始矿石有必要进行优化处理。
威廉森·乔治在1932年出版的《琥珀之书》中提到过使琥珀颜色加深的方法。他写道,将琥珀放进盛满细沙的铁锅缓缓加热,可以使琥珀的颜色由淡色加深到棕色、黑色。
在俄罗斯加里宁格勒琥珀博物馆对琥珀屋进行重建时,一些古老的普鲁士琥珀工匠的加工法浮出水面。如使用下列方法使琥珀变得清澈和进行上色:在亚麻布和蜂蜜里煮;在沙中闷;加热到1000℃用有机染料上色。据说,通过一些古老的技术古罗马人可以将琥珀做成各种颜色,甚至为得到红色,可以将琥珀放入蜂蜜中煮。
热处理琥珀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温度的提升来加快琥珀的氧化,通过压力改变琥珀的透明度。现在俄罗斯唯一的钻石与贵重金属出口代理机构的公司——钻石首饰出口公司,在前苏联时期研究出一种改变琥珀硬度和颜色的方法:使用高压锅,在高压下往炉膛注入惰性气体(氮或是氩)。炉膛里的气压由几个大气压加到每平方米300千克。温度上升到200℃时琥珀开始变软,里面所含有的气泡(琥珀透明度的影响因素)开始浮向表面,琥珀变得异常清澄。不过很可惜,这个过程也使琥珀丢失了原本的颜色,这个过程后的琥珀呈无色的或是带着水样的浅绿色。为了获得想要的颜色,有时会进行下一个步骤:对它们进行高温烘焙,在琥珀的外层烘上很薄的一层颜色,模仿氧化后的颜色。琥珀因为高温发生氧化,颜色会逐渐加深。而琥珀里的气泡则因受热不均匀,就会炸开形成放射状的太阳鳞片。当气泡被挤出,即使是云雾状的蜜蜡也能变得清澈。在控制温度的情况下,适当的工艺操作可以保留不透明琥珀当中位于正中的部分蜜蜡,制作成深受大家喜爱的“珍珠蜜”。
经过热处理,琥珀的透明度、硬度都大幅提高,更易加工成各种珠宝首饰。对于热衷收藏古旧宝物,喜欢颜色均匀和深红、深黄老色琥珀的亚洲各国,经过热处理的方法得出的“血珀”和“老蜜”颇受欢迎。
热处理和烤色后的琥珀变得更加坚硬,没那么易碎,更易于保存和佩戴。这是业内许可的加工方法,出售时不需要特别注明。但是该方法并不适于处理含昆虫和其他内裹物的琥珀,因为高温会使它们受到损害。处理后的琥珀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变。琥珀颜色的加深通常只停留在表层,不会深及到内部,这点和琥珀在自然界中的氧化是一样的。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深色的琥珀珠的孔芯会依然是浅色的原因。
通过将琥珀放入菜油(葵花油)加热的试验,我们可以亲身感受到琥珀热处理后的变化,加热后,琥珀会有很多气泡不断溢出来。有的工匠会使用盐作为媒介加热:将金属容器注入盐,然后放一张锡纸在盐上,把琥珀置于锡纸上,然后进行加热,直到颜色加深,产生鳞片。
经过优化处理,可以使原本不同颜色的琥珀的颜色和透明度能达到统一。这样,在批量处理加工时就简化了操作过程,不用再像古时候的人们为了特别的设计,苦苦寻觅等待相同颜色和透明度的琥珀原料。而且优化处理也保证了琥珀颜色的多样化,人们甚至可以将一块琥珀加工成两种颜色,并且保证色带均匀分布。
带着美丽纹路鳞片的琥珀在市场上倍受青睐,鳞片折射着太阳的光芒,有称为太阳花的,有称为荷叶鳞片的。初接触琥珀的朋友会以是否含有灵动的太阳花作为辨别真假琥珀的方法。
文章来源:李江彦:《琥珀》,重庆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