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虎寺初创于晋时,宋代称龙神堂,清初贯之、可闻师徒重建,历二十载始成。由弥勒殿,普贤殿,大雄宝殿,罗汉堂,御书楼,华严宝塔亭等组成,殿堂楼阁,气派宏伟。寺周广植榛楠杉柏,林木繁茂,绿云蔽日,素有“密林藏伏虎”之称。

由报国寺沿虎溪河上行1华里,就看到了高耸的"伏虎寺"牌坊,牌坊后是近现代名家赞美峨眉山的题刻.

前往伏虎寺的游人和香客不绝于道.

虎浴桥
虎啸桥

虎溪桥
在林中山道中穿行,过虎浴,虎啸,虎溪三座别具特色的廊桥之后,见望见伏虎寺的山门了.

"布金林"牌坊,周围有数颗高大的银杏,一到秋季,金黄色的树叶飘落下来,如同佛经中描述佛祖说法布金满地一般.
山门上书"虎溪精舍"四大字,因供奉弥勒菩萨及四大天王塑像,故名弥勒殿.

普贤殿,"离垢园"三大字为康熙皇帝所题,伏虎寺因此亦称"离垢园".
大雄宝殿,宽敞的殿宇,显示出不凡的气势.

1995年复建的五百罗汉堂.

御书楼
亭,亭内供奉华严宝塔,铸造于明万历年间,塔体上雕刻有佛祖"七处九会"说法的场景和华严经文.展现了古代高超的铜雕艺术.

华严宝塔局部.
峨眉山佛学院尼众班,就设立在这个清幽宁静的小院里,不时传出晴朗的读书声.

石狮

石狮

鸟瞰整个寺宇,掩映在绿荫之中.

寺周为高大挺拔的楠木林,取名"布金林",系清康熙年间寺僧寂玩上人按<法华经>一字一株栽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