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细读红楼之第三回(4)
(2013-01-17 11:07:57)
标签:
细读红楼第三回文化 |
分类: 转载 |
转帖:细读红楼之第三回(4)
作者:前世我是雪芹
“翠幄青紬车”“黑油大门”“仪门”
【当下茶果已撤,贾母命两个老嬷嬷带了黛玉去见两个母舅。】
当下:立即,马上。大家说说闲话吃吃茶果,时间就过去了。
嬷嬷:老妇。源于满语奶妈一词,清代时传入中原。
母舅:就是舅舅,母亲的兄弟。它不是直接用来称呼的,而是书面称呼或与第三人交谈使用的词汇。
【时贾赦之妻邢氏忙亦起身,笑回道:“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倒也便宜。”】
倒也便宜:这里的便是biàn,方便的意思。
【出了垂花门,早有众小厮们拉过一辆翠幄青紬车。邢夫人携了黛玉,坐在上面,】
翠幄wò青紬chōu车:用绿色粗绸做垂檐,青色粗绸作帏子的车。翠,绿色。幄,篷帐。紬,粗绸。
【[未识黛卿能乘此否?]】
候伯的夫人才能乘坐翠幄青紬车,不知道黛玉未来嫁的怎样,是否能够有资格乘坐。
【往东过荣府正门,便入一黑油大门中,】
黑油大门:清代三品以下的官员用黑油漆粉刷大门。
【至仪门前方下来。】
仪门:明清两代称官署办公地大门内的门为仪门。用在府第建筑中,泛指大门以内的正门。
【黛玉度其房屋院宇,必是荣府中花园隔断过来的。】
【甲戌侧批:黛玉之心机眼力。】
黛玉聪明伶俐,善于观察,有眼力。
【进入三层仪门,果见正房厢庑游廊,悉皆小巧别致,不似方才那边轩峻壮丽,且院中随处之树木山石皆有。】
厢庑wǔ:正房前面两旁的廊屋。
游廊:连接亭台楼阁的走廊。
【甲戌侧批:为大观园伏脉。试思荣府园今在西,后之大观园偏写在东,何不畏难之若此?】
为了大观园的修建而伏脉(大观园建造的时候挪用了这边荣府旧园的树木山石,而且大观园就是从宁国府的会芳园接过来,占了贾赦现在住的园子的一部分)。试想荣国府在西面,后来大观园偏偏写的是在东边,怎么不怕为难到这种程度啊?
脂批的意思是,作者写大观园必有一个原型,当时的曹家花园应该是在府的西部,根但是为了避免“先生堕泪”作者不辞“畏难”,在书中把园子写到了府的东边,这样小说写成后,基本方位没有什么问题,但偶尔在书中某几处流露了实际生活环境的方位和小说方位不太吻合的一些矛盾现象。
连日身上不好,见了姑娘彼此倒伤心
【一时进入正室,早有许多盛妆丽服之姬妾丫鬟迎着,邢夫人让黛玉坐了,一面命人到外面书房去请贾赦。】
【甲戌侧批:这一句都是写贾赦,妙在全是指东击西打草惊蛇之笔。若看其写一人即作此一人看,先生便呆了。】
这一句都是写贾赦的好色,妙处就在全是用声东击西打草惊蛇的写法。意思就是写贾赦的好色不直接写,而是通过旁敲侧击带出来。表面上是写姬妾,实际上通过姬妾盛装丽服和数量(许多)来暗示贾赦的好色。如果我们看作者写一人便以为就是写这个人,就是呆子了。
打草惊蛇法:这种文法,其实也就是戚蓼生序中的“注彼而写此,目送而手挥”。
【一时人来回话说:“老爷说了:‘连日身上不好,见了姑娘彼此倒伤心,】
【甲戌侧批:追魂摄魄。】
这句批是畸笏叟夸赞作者写的真实。看到这句话畸笏叟想起了往事,当年他也是像贾赦这样推辞不见小辈的,所以这句话突然间触动了他的回忆,顿然感觉到追魂摄魄。
追魂摄魄:迷信指摄取魂魄,致人死命。
【甲戌眉批:余久不作此语矣,见此语未免一醒。】
我很久没写“追魂摄魄”这类的批语了,见到这句话未免触动了我的回忆让我一惊。忽然一段情节映射了你私密的往事,换作是你也一定会惊讶一下的。
【暂且不忍相见。】
【甲戌侧批:若一见时,不独死板,且亦大失情理,亦不能有此等妙文矣。】
贾赦、贾政若见了年幼的外甥女能说什么呢?总不见得教导一番,告诫要好好读书,这得跟薛蟠说才合适。若黛玉早夭的弟弟还在,一块儿上京,两母舅倒是会见上一见,教导一番。在那个男女有别,不能混坐的年代,外甥女由内眷见见就行了,虽然黛玉7岁还未到。
【劝姑娘不要伤心想家,跟着老太太和舅母,即同家里一样。姊妹们虽拙,大家一处伴着,亦可以解些烦闷。】
【甲戌侧批:赦老亦能作此语,叹叹!】
【一时黛玉进了荣府,下了车。众嬷嬷引着,便往东转弯,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
【甲戌侧批:这一个穿堂是贾母正房之南者,凤姐处所通者则是贾母正房之北。】
黛玉还是从西角门进去,这个穿堂是在贾母正房的东南方向,由西穿堂进入荣府的中轴线。凤姐的住处时在贾母正房的东北方向,中轴线倒座三间小小的抱厦厅的后面。
【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
向南大厅是在东西穿堂的南边,仪门内大院落是在穿堂的北边。
【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比贾母处不同。】
厢房:东西两边的房屋叫做厢房。
鹿顶:指东西房和南北房连接转角的地方。
耳房:正房的两边或者两侧厢房的南边还各有一间进深、高度都偏小的房间,如同挂在两侧的两只耳朵,故称耳房。
钻山:和“穿山游廊”的穿山相同,指的是在耳房的山墙上开门洞,与游廊相连接。
【黛玉便知这方是正经正内室,一条大甬路,直接出大门的。】
甬路:院落的纵横轴线上用砖石砌成的路。
浅探荣禧堂
【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
堂屋:是旧式民居的起居活动空间,也就是现代家居的客厅。一般在房屋中间,又称“客堂”。
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周围是纯金的九条龙的框,青色的底色,上面写荣禧堂三个字。
赤金:纯正的金。赤金就是其金含量接近100%的意思。俗语有“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荣禧堂:康熙他六次南巡,六次之中有四次到了南京之后住在他从小的好朋友曹寅的织造署里面。为什么?因为康熙生下来以后,要由奶妈和保姆养大,这是清宫里面的一个规则。而康熙的奶妈孙氏,就是曹雪芹曾祖母。后来曹雪芹的祖父曹寅被选进宫当康熙的伴读。康熙登基后,曹寅又成为他宝座前的贴身侍卫之一,关系非常铁。所以康熙让曹家去谋江南织造这个美差。
有一次,康熙南巡,又住在织造署。那时孙氏还活着,康熙见了孙氏以后,据文字记载,“色喜”,说“此吾家老人也”,这就是我们家的老太太。并且立刻写了三个大字“萱瑞堂”,“荣禧堂”跟“萱瑞堂”是生活到艺术的一个过程。
万几宸翰之宝:意思是皇帝很忙日理万机,但就算如此繁忙却还是抽空写下了这几个字。“万几”表示皇帝办理事务的繁多,“宸翰”表示是皇帝的笔记。“之宝”表示墨宝。
【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
紫檀:明朝,紫檀为皇家所重视,开始用来制作家具。明朝末年,当时世界上所产紫檀木绝大多数尽汇集于中国,清代所用紫檀木全部为明代所砍伐的。因为紫檀木生长缓慢,非数百年不能成材,明代采伐殆尽,清时尚未复生,来源沽竭,这也是紫檀木为世人所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清朝中期,由于紫檀木的紧缺,皇家还不时从私商手中高价收购紫檀木,这时逐渐形成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即不论哪一级官吏,只要见到紫檀木,决不放过,悉如数买下,上交皇家或各地织造机构。
螭:中国古代传说中一种没有角的龙。古建筑或器物、工艺品上常用它的形状作装饰。它是龙九子中的一子,好险,勇猛,檐翘起的部分都有它。
待漏:是封建时代大臣在五更前到朝房等待上朝的时刻。漏,铜壶滴漏,古代计时器,此处代指时间。
待漏随朝墨龙大画:水墨画的一种主题,以水墨画龙,其下绘有浪潮,“潮”谐音“朝”,意思大臣“随朝”而进,“随朝”而升。实为吉祥语,表面随朝大臣待漏朝见皇帝,以示主人身份高贵。
【一边是金蜼彝,】
金蜼wěi彝yí:金色的上有长尾猿花纹的礼器,古代多用于祭祀。蜼,昂鼻而尾长,类似长尾猿。彝,古代礼器,周礼所记载的六种礼器之一。
【甲戌侧批:蜼,音垒。周器也。】
音垒:蜼和垒的发音不一样,难道是脂批的错注?其实是当时批书人查了康熙字典的结果,康熙字典上标注“蜼”用在“蜼彝”这个词中发音是“壘”。
【一边是玻璃海(上台下皿)。】
【甲戌侧批:海(上台下皿),音海。盛酒之大器也。】
玻璃海:盛酒器具。指进口的周身磨出花纹的大碗,清康熙、乾隆时期富贵之家的高级陈设品。
上台下皿:说的是这个字的写法。
【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
楠木:珍贵的木料,木质坚硬耐腐,生长缓慢,成为栋梁材要上百年。产地范围小,主要分布于四川、贵州、湖北和湖南等海拔1000~1500米的阴湿山谷河旁。
交椅:因其交椅下身椅足呈交叉状,故名。据资料考证,起源于古代的马扎,也可以说是带靠背的马札。
【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
乌木联牌:指在乌木板上刻文字的对联。乌木是珍贵木材,木材有光泽,无特殊气味,结构细而匀,材质硬重,耐腐,耐久性。
錾银的字迹:前面荣禧堂三个字是赤金大匾,因为是皇帝所写。而这里是银色则是低一个级别,是太子所写。
【甲戌侧批:雅而丽,富而文。】
乌木、錾银是艳丽富贵,对联、书法是雅致文采。说明了贾府不单是富贵的钟鸣鼎食之家,而且还是翰墨诗书之族。
【道是: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贾家的富贵尊荣与日月齐辉,家族的权势地位像烟霞一样散发着光芒。
珠玑:珍珠。古代贵族妇女衣服常用珍珠作花纹,这里有富贵尊贵之意。
昭日月:与日月齐辉。
黼fǔ黻fú:古代礼服上所绣的花纹,借指爵禄。
焕:散发光彩,放射光芒。
【甲戌夹批:实贴。】
作者的家里的的确确悬挂过这个对联的贴。
【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
这句话没有加标点符号,我认为标点应该这样加: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
同乡:表示自己与贾府的关系非常的亲近。
世教:世是世交,指几代或两代人之间有教诲或被教诲的关系。
弟:相对于荣国公。
勋袭:有卓著的功勋而世袭好几代的家庭,表示尊贵。世袭好几代的家族更加显出富贵。
东安:东平郡王和东安郡王是两个人。
郡王:中国古代爵位名。爵位从高到低是,亲王、郡王、公、侯、伯、子、男。其中亲王很少有外姓的,清朝只有四个外姓亲王吴三桂、尚可喜、耿仲明、孔有德。
穆莳:末世。如果断句成“穆莳拜”,那就是末世败了。
拜手:表示敬意的礼节。
【甲戌侧批:先虚陪一笔。】
这里先虚陪一下这个人物,以突出荣禧堂的尊贵。
正室东边的三间耳房
【原来王夫人时常居坐宴息,亦不在这正室,】
【甲戌侧批:黛玉由正室一段而来,是为拜见政老耳,故进东房。】
东房:也就是房东这个词的由来。因为自古以东为上为大,所以东房就是上房,中国的老式房屋组成一般都是一座向南的主屋,主屋的东首房间就是上房,而上房是主人或家中最权威的人的住房,上房连晚辈和下人都不能住,就更不要说是出租给外人住了,所谓的房东就是住在东首上房的人,也就是主人的意思。
【只在这正室东边的三间耳房内。】
【甲戌侧批:若见王夫人,直写引至东廊小正室内矣。】
东廊小正室是在东院的王夫人院里,不是主屋东边的第一间房,所以不会是贾政住的地方。而黛玉是来见贾政的,所以不是引至“东廊小正室”而是“正室东边的三间耳房”。
【临窗大炕上铺着猩红洋罽,正面设着大红金钱蟒靠背,】
靠近窗户的大炕上铺着深红色的国外进口毛毯,床的正面摆放的是绣球花纹的靠背。
猩红:比朱红色更深一点的红色。
罽jì:用毛做成的毡子一类的东西。毡子,兽毛蹂压而成的厚片状制品。
金钱蟒:又称绣球花纹,原是一种瓷器的纹样,因花朵形状像绣球而得名。后多用于形容高级纺织品的绣纹。
【石青金钱蟒引枕,秋香色金钱蟒大条褥。】
深蓝色绣球花纹的倚枕,黄中带绿底色绣球花纹的大褥子。
石青:深蓝色。
引枕:一种圆墩形的倚枕。
秋香色:浅橄榄色,黄中带绿。
褥:睡觉时垫在身体下面的东西,多为棉制品。
【两边设一对梅花式洋漆小几。】
两边设着一对梅花式样金色漆的小茶几。
洋漆:又名“泥金”,据载明代从日本传入。用金粉和漆合后涂绘于漆器上的一种特殊装饰技艺,清雍正、乾隆时期是洋漆生产的全盛期,清宫“造办处”设有洋漆作,工匠多来自江南。
【左边几上文王鼎匙箸香盒,右边几上汝窑美人觚】
茶几左边放着香炉、舀香粉的小勺子、筷子、还有香粉盒,右边放着青瓷的花瓶。
文王:周文王创造了《周易》,周易堪称我国文化的源头。它的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无论孔孟之道,老庄学说,还是《孙子兵法》,抑是或《黄帝内经》,无不和《易经》有着密切的联系。
鼎:这里指香炉。香炉和鼎都是祭祀祈祷之用的,简单的说香炉就是鼎发展到后来的一个分支。它的种类比起鼎来更多了,并且制作也精细了,总体来说型号也变小了。香炉呢最常用的用途就是插香祭祀,一般摆放在桌子上,所以给我们的印象是很精巧的。
文王鼎:所以文王鼎是纪念周文王的香炉。
匙箸:匙,香匙。箸,火筷子用来夹烧红的炭放入香炉。是所谓“瓶炉三事”之一,一般与香炉、香盒一起摆放。
香盒:古时焚香均使用香面或香屑,所以必须要用盒来贮放以备使用。
熏香的步骤:1.香炉内用上好白纸烧成的灰。2.闻香前,以火箸夹将烧红的炭放入灰内,炭上放置银叶子。3.以香匙从香盒取出香面香屑放在银叶子上,待炭热将香气熏出。4.这个程序是北宋起更加兴盛的,其实唐朝已经有了。5.衣服的熏香就是用的这个方法,只是在火盆上放置竹罩子,衣服放在罩子上熏。
汝瓷:是我国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瓷之一,名瓷之首。
美人觚:饮酒器和礼器,盛行于商周时期。而美人觚在这里是花瓶的意思。
【觚内插着时鲜花卉,并茗碗痰盒等物。】
花瓶里插着鲜花,并且还有茶碗、吐痰的盒子等物品。
【地下面西一溜四张椅上,都搭着银红撒花椅搭,底下四副脚踏。】
屋内的西面有四张椅子放了一排,椅子上都披着银红色的撒花椅罩,下面放着四个脚蹬子。
银红:银朱和粉红色颜料配成的颜色。
椅搭:披在椅子上的一种长方形装饰织物。
脚踏:是我国古时人们在坐具前放置的一种用以承托双足的小型家具。
【椅之两边,也有一对高几,几上茗碗瓶花俱备。】
椅子两边,也有一对高挑的茶几,上面也都放的茶碗、花瓶这些物品。
【其余陈设,自不必细说。】
【甲戌侧批:此不过略叙荣府家常之礼数,特使黛玉一识阶级座次耳,余则繁。】
这不过是简单叙述荣国府家常的礼数,作者的目的是特意让黛玉见识荣国府的阶级座次,其余陈设如果详细写就显得繁琐了。
【老嬷嬷们让黛玉炕上坐,炕沿上却有两个锦褥对设,黛玉度其位次,便不上炕,只向东边椅子上坐了。】
锦褥:锦缎缝制的坐垫。
对设:分别放置在炕桌的两边。炕桌没有描写就是上面所说的“其余陈设,自不必细说”。
黛玉度其位次,便不上炕:贾政的炕黛玉肯定不便上炕,黛玉是小辈,说明黛玉懂礼。
【茶未吃了,只见一个穿红绫袄青缎掐牙背心的丫鬟】
红绫袄:用红色的绫做面料的棉袄。
青缎掐牙背心:外面是用青色缎子做的花边背心,掐牙,是指在领口等边缘处的花边,在花边的空处镶入缎的边线、窄的条锦。
【甲戌侧批:金乎?玉乎?】
是金钏还是玉钏?
【老嬷嬷听了,于是又引黛玉出来,到了东廊三间小正房内。正房炕上横设一张炕桌,桌上磊着书籍茶具,】
东廊三间小正房是王夫人住处,因为贾政不在家所以把黛玉叫到了自己的院中。
【甲戌侧批:伤心笔,堕泪笔。】
桌上磊着书籍茶具是宝玉用的。宝玉虽然吃住读书都跟着贾母,但平日在王夫人这里也会做做功课。他的外书房,这会子还没开始装修呢。批者看到这句,不经意就想起幼时随母温书情景。
再和二十五回对看。贾环抄写佛经、烫宝玉,也是在这个炕上。当时宝玉正跟王夫人撒娇,“一头滚在王夫人怀内,王夫人便用手满身满脸摩挲抚弄他,宝玉也搬着王夫人的脖子,说长说短的。”此处朱批“余几几失声哭出”,“普天下幼年丧母者,齐来一哭”。
【靠东壁面西设着半旧的青缎靠背引枕。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亦是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
引枕放在炕的靠东部分,面朝西面摆放。
【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
【甲戌侧批:写黛玉心到眼到,伧夫但云为贾府叙坐位,岂不可笑?】
是写黛玉不但有眼色而且心思灵敏,凡夫俗子只会说这一段是为了把贾府的座次写出来,难道不可笑吗?
伧cāng夫:指粗野庸俗的人。
胫骨变成金玳瑁,眼睛嵌作碧璃琉
【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
【甲戌侧批:三字有神。此处则一色旧的,可知前正室中亦非家常之用度也。可笑近之小说中,不论何处,则曰商彝周鼎、绣幕珠帘、孔雀屏、芙蓉褥等样字眼。】
“半旧的”这三字很有神,这里的陈设都是旧的,可以判断出前文正室中的陈设并不是家常使用的东西。可笑近来的小说中,不管写到什么地方,都是用商彝yí周鼎、绣幕珠帘、孔雀屏、芙蓉褥等样字眼,来形容描写对象的富贵和陈设的华丽,其实真正的富贵人家并非如此。
【甲戌眉批:近闻一俗笑语云:一庄农人进京回家,众人问曰:“你进京去可见些个世面否?”庄人曰:“连皇帝老爷都见了。”众罕然问曰:“皇帝如何景况?”庄人曰:“皇帝左手拿一金元宝,右手拿一银元宝,马上稍着一口袋人参,行动人参不离口。一时要屙屎了,连擦屁股都用的是鹅黄缎子,所以京中掏茅厕的人都富贵无比。”】
【试思凡稗官写富贵字眼者,悉皆庄农进京之一流也。盖此时彼实未身经目睹,所言皆在情理之外焉。又如人嘲作诗者亦往往爱说富丽语,故有“胫骨变成金玳瑁,眼睛嵌作碧璃琉”之诮。余自是评《石头记》,非鄙弃前人也。】
试想一下凡是野史烂俗小说写富贵所用的字眼,都是乡下人进城之流的水平。因为他们当时并没有亲身经历,亲眼目睹,所以讲的东西都不合情理的。又比如有人嘲笑写诗的人也常常滥用富丽堂皇的文字,所以才有对“胫骨变成金玳瑁,眼睛嵌作碧璃琉”这样的诗进行嘲讽。而我只是点评《石头记》写的好,并不是鄙视以前的人。
稗bài官:古代的小官,专给帝王述说街谈巷议、风俗故事的小说家。后称野史小说为稗官。
胫骨变成金玳瑁,眼睛嵌作碧璃琉:腿骨都变成了金玳瑁,眼睛都是镶嵌的碧绿琉璃。
玳瑁:dàimào,一种龟类动物,壳可以做装饰品,产量稀少,极其名贵。
璃琉:就是琉璃,在古代是一种很珍贵的天然宝石。琉璃被誉为中国五大名器之首(金银、玉翠、琉璃、陶瓷、青铜)、佛家七宝之一,到了明代已基本失传,只在传说与神怪小说里有记载,《西游记》中的沙僧就是因为打破一只琉璃盏而被贬下天庭的。而现代的琉璃是一种以人造水晶为原料的宝石,而非天然的了。
琉璃的名字由来是范蠡和西施两情相悦之时,范蠡想亲手送一件定情之物给西施,但思来想去,始终认为金银玉翠等天下俗物俱无法与西施相配。范蠡遍访能工巧匠,精心打造成一件举世无双的信物送给西施。相传这件首饰就是世界最早的琉璃配饰。范蠡将这个信物以自已命名“蠡”。后来为了与吴国和亲,被迫要把西施送给吴王夫差,西施泪别范蠡时泪花滴落于胸前的信物“蠡”上,晶莹剔透的“蠡”就有了生命,琉璃闪烁的光芒就是西施的泪水在其间流动,后人称之为“流蠡”,今天的“琉璃”就是由这个名字演变而来。
诮qiào:嘲讽。
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
【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
弹墨:以纸剪镂空的图案覆于织品上,用墨色或其他颜色喷成各种图案花样,叫弹墨。
椅袱fú:用棉、缎之类做成的椅子套。
【王夫人因说:“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
【甲戌侧批:点缀宦途。】
《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子之所慎:齐、战、疾”,意思就是“孔子小心谨慎对待的事有三件:一是斋戒,二是战争,三是疾病。”
齐:同斋,斋戒。古人在祭祀前要沐浴更衣,不吃荤,不饮酒,不与妻妾同寝,整洁身心,表示虔诚之心,这叫做斋戒。
《左传》曾说“国之大事,唯祀与戎róng。”国家最大的事情就是祭祀和战争。这也是孔子所最为谨慎对待的。祭祀就是指祭神、祭祖,以示对上天的敬畏与虔诚,和遵守孝道不忘先人。祭祀是个很复杂的过程。其中有个很重要的步骤是斋戒。斋戒就是,在祭祀前要:沐浴更衣,不吃荤,不饮酒,不与妻妾同寝。做这些是为了整洁身心,以表达自己的虔诚之心。其中不吃荤一条,指的主要不是不吃肉。荤指的是“五辛”,五种辛辣的食物,如葱、蒜、椒、姜、芥之类。大家都有经验,吃过葱蒜的人,嘴里有浓重的气味。祭祀的时候,对着祖先和神说话,那自然是会熏到人,很是不敬。
《礼记》里面还说“齐者不乐,不弔(吊)”,就是斋戒的时候,不能听音乐娱乐,也不能参加吊丧活动。这是为了让心情保持不喜也不哀,心如止水,专心致志,这都是表示一种虔诚。从《礼记》可以看到,儒家最为重视的,毫无疑问是斋戒。
斋戒是个很需要诚心的过程,因此孔子要表现得非常慎重。毕竟,孔子对礼的遵行,是一丝不苟的。礼是孔子最重要思想,后世儒学弟子将这种斋戒之礼形式化,变成道统文化中必须的仪式,贾政的斋戒表明他是儒家道统的忠实信徒。
【再见罢。】
【甲戌侧批:赦老不见,又写政老。政老又不能见,是重不见重,犯不见犯。作者惯用此等章法。】
两人虽然都不能见,可是不见的原因不一样,看似结果相同,其实原因是不同的。看似重复,却各有各的写法,读来并不觉累赘、啰嗦。
【或是偶一顽笑,都有尽让的。】
或者偶然间的一个玩笑而导致了摩擦,三春都是大度的人,都是会尽量谦让的。
【是家里的‘混世魔王’,】
混世魔王:比喻扰乱世界、给人们带来严重灾难的人。儒家道统文化中,宝玉的行为在当时都是叛逆的,比如不想考取功名,说女人是水做的等等。
【甲戌侧批:与“绛洞花王”为对看。】
绛jiàng洞花王:绛,深红色,胭脂是红的表示女儿。洞,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记载,一个渔夫只身舍船进入一山洞,发现世外桃源。所以这里的洞指的是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也就是后文中所描写的大观园中的生活。花王,含“花之领袖”或“女儿们的保护神”之意。
【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
【甲戌侧批:是富贵公子。】
还愿就是对神佛有所祈求,并许下某种酬谢,祈求达成后,兑现对神许下的报酬。穷人家的孩子拜一拜就完了,不会轻易对神许下报酬,因为还愿是要花费银子的。除了富家的公子,一般人家的孩子怎么会在没有父母陪同的情况下凑这个热闹。
所以第二十五回马道婆才会忽悠贾母,叫贾母为宝玉出灯油钱,因为很富贵所以肯为孩子花这些钱的。
这是一段反衬笔法
【黛玉亦常听得母亲说过,二舅母生的有个表兄,乃衔玉而诞,顽劣异常,】
【甲戌侧批:与甄家子恰对。】
前面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时候,贾雨村提到甄家宝玉,也是顽劣异常,与甄宝玉恰好是一对。
【极恶读书,】
【甲戌侧批:是极恶每日“诗云”“子曰”的读书。】
诗云:照本宣科的调用《诗经》上的诗句,比如“诗云: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迂腐的读书,死抱教条,不肯变通,不敢创新改革。(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儒家经典,五经之一。)
子曰:《论语》中,满篇“子曰”,孔子之言,皆以“子曰”标明。
【最喜在内帏厮混,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今见王夫人如此说,便知说的是这表兄了。】
内帏:内室,女子的居处。
【甲戌侧批:这是一段反衬笔法。黛玉心用“猜度蠢物”等句对着去,方不失作者本旨。】
反衬笔法:主要事物(本体)与陪衬事物(衬体)有相反的特点或不同的情况,用衬体从反面衬托本体,叫反衬。
前文凤姐出场,黛玉心中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黛玉的心中所思的和后来见到的王熙凤的形象是一致的。而这里王夫人先对宝玉进行了一番贬低,才使得后面宝玉出场时,黛玉心中疑惑:“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一直到宝玉出场前夕,在黛玉心中都是这样一种印象。直到真正见到宝玉才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宝玉是一个英俊帅气的阳光男孩,所以大吃一惊。
这种在人物出场前一再加以贬抑的手法,一方面造成了一种强烈的悬念,使读者产生必欲看个究竟的愿望,同时,它又和后面黛玉实际的目中所见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从而更衬出了宝玉的神采风韵,所以脂批说“这是一段反衬章法”。如果说凤姐的出场是以先声夺人取胜,那么同回宝玉的出场是以强烈的悬念和反差见长,这样的写作手法才是作者的真正用意。
此一笔收回,是明通部同处原委也
【因陪笑道:“舅母说的,可是衔玉所生的这位哥哥?在家时亦曾听见母亲常说,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小名就唤宝玉,】
【甲戌侧批:以黛玉道宝玉名,方不失正文。】
这是第一次从书中人口中说出宝玉的名字,而作者让黛玉说出来,是因为黛玉和宝玉是有木石前盟的,所以批者说不失正文。
【虽】
【甲戌侧批:“虽”字是有情字,宿根而发,勿得泛泛看过。】
虽字体现了黛玉对宝玉的理解,黛玉生来就是为还宝玉灌溉之恩的,所以黛玉转而说宝玉的好处是前世的根源而发,千万不能很肤浅的看过。
宿根:佛教、道教谓前世的根基。
泛泛:肤浅。
【极憨顽,说在姊妹情中极好的。】
听说宝玉他对姐妹们很好。
【况我来了,自然只和姊妹同处,兄弟们自是别院另室的,】
【甲戌侧批:又登开一笔,妙妙!】
登开一笔:也就是宕dàng开笔墨,跳过某些正在写的内容,去开始下一段的描写。前面的“虽”和这里都是“登开一笔”。
妙妙:批者的意思是这种写法是作者故意把叙述的线索从正题处扯远,造成行文的曲折,使人读来有曲径通幽、扑朔迷你的感觉。
【你不知道原故。他与别人不同,自幼因老太太疼爱,原系同姊妹们一处娇养惯了的。】
【甲戌侧批:此一笔收回,是明通部同处原委也。】
上面黛玉说的话行文曲折,把叙述的线索从正题处扯远,而王夫人紧接着的这番话,又把叙述的线索又从远处扯回来,即“此一笔收回”,回到了宝玉的话题上。
这回收的一笔,是说明通部小说宝玉都能在女儿闺房的原因。
前四十九字迥异之批今始方知
【若姊妹们有日不理他,他倒还安静些,纵然他没趣,不过出了二门,背地里拿着他两个小幺儿出气,咕唧一会子就完了。】
【甲戌侧批:这可是宝玉本性真情,前四十九字迥异之批今始方知。盖小人口碑累累如是。是是非非任尔口角,大都皆然。】
盖:发语词,表示要发议论,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没有实际意义,翻译时可以省去。
前四十九字迥异之批:指的是前一回冷子兴介绍宝玉时的评价:“‘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你道好笑不好笑?将来色鬼无移了!”也就是说那四十九个字是外面那些多事的小人对宝玉的评价,而这一段正是说明宝玉和姊妹们的关系,并不是像外面传说的是色鬼。所以说这是“宝玉本性真情”,而这里王夫人的叙述,和外面的传言也确实是“迥异”。
【黛玉一一的都答应着。】
【甲戌眉批:不写黛玉眼中之宝玉,却先写黛玉心中已早有一宝玉矣,幻妙之至!自冷子兴口中之后,余已极思欲一见,及今尚未得见,狡猾之至!】
前面黛玉说“在家时亦曾听见母亲常说,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小名就唤宝玉,虽极憨顽,说在姊妹情中极好的。”她本人入府后,又听王夫人亲口嘱咐:宝玉乃是家里的“混世魔王”,“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只休信他”。这个时候黛玉还没见到宝玉心中已经开始思考宝玉了。宝玉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引起读者强烈的悬念,所以朦胧玄妙到了极点!
“夹道”“倒座”“抱厦”“粉油大影壁”“总角”
【只见一个丫鬟来回:“老太太那里传晚饭了。”王夫人忙携黛玉从后房门】
【甲戌侧批:后房门。】
【由后廊】
【甲戌侧批:是正房后廊也。】
【往西,出了角门,】
【甲戌侧批:这是正房后西界墙角门。】
以上这些批是提醒读者注意这里的房屋布局,看清楚王夫人院落、贾母院落、凤姐院落的布局。只有看清楚这里的布局,才能对第十二回贾瑞等凤姐的位置有个清楚的认识。第十二回中是这样描写的“盼到晚上,果然黑地里摸入荣府,趁掩门时,钻入穿堂。果见漆黑无人,往贾母那边去的门户已锁倒,只有向东的门未关。贾瑞侧耳听着,半日不见人来,忽听咯登一声,东边的门也倒关了。”东西穿堂的夹道是荣府后堂的交通要道,这么重要的道路为了防贼晚上肯定会锁上角门的。
【是一条南北宽夹道。南边是倒座三间小小的抱厦厅,北边立着一个粉油大影壁,后有一半大门,小小一所房室。】
南北宽:南北宽的意思就是东西方向的夹道。
夹道:左右都有墙壁等的狭窄道路。
倒座:跟正房相对的房屋,通常坐南朝北。通常为外客厅、账房、门房、客房、仆人居住等用途。
抱厦:是指在原建筑之前或之后突建出来的小房子。
粉油,是用滑石粉和颜料,再加熟桐油、松香水等混合成的糨糊状物,广泛用于墙面装修、家具刷漆等表面装修装饰工程。
影壁:一面断墙挡住正门,古时白天门都是开着的,让进来的人不至于一眼就看到屋里的情形。
【王夫人笑指向黛玉道:“这是你凤姐姐的屋子,回来你好往这里找他来,少什么东西,你只管和他说就是了。”这院门上也有】
【甲戌侧批:二字是他处不写之写也。】
“也有”两个字,是为了说明在其他门上都是有小童恭敬地站立,准备随时听从吩咐。
【四五个才总角的小厮,都垂手侍立。】
总角: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东西穿堂”“一带之屋”
【王夫人遂携黛玉穿过一个东西穿堂,】
【甲戌眉批:这正是贾母正室后之穿堂也,与前穿堂是一带之屋,中一带乃贾母之下室也。记清。】
一带:一条带子(条状物)。常用以形容东西或景物象一条带子。
与前穿堂是一带之屋:前后穿堂中间部分是房屋。把房屋部分比作带子,说明两条穿堂是平行的。
下室:内室。是指贾母的五间上房。
中一带乃贾母之下室也:中间的区域就是贾母的内堂。
“前穿堂”处于贾母正院之东偏南,两处穿堂同是东西走向,中间连着的房屋是贾母正房。注意不是这个穿堂“林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而是“一时黛玉进了荣府,下了车。众嬷嬷引着,便往东转弯,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
记清:东西穿堂就是贾瑞蹲了一夜的穿堂,所以要记清。不要把“前穿堂”、“后穿堂”、“垂花门内的穿堂”混淆了,因为后文中提到过多次穿堂。出贾母后院之北的东西穿堂,可达凤姐院、王夫人院、梨香院。出贾母正房东南的东西穿堂,可达荣禧堂正院。凤姐扫雪拾玉处是垂花门内的穿堂。例如后文宝玉探宝钗,怕遇见贾政就避开北边的穿堂,从东南穿堂经向南大厅后着北去梨香院。这里让你记清院落布局,以免看得稀里糊涂。
【已有多人在此伺候,见王夫人来了,方安设桌椅。】
【甲戌侧批:不是待王夫人用膳,是恐使王夫人有失侍膳之礼耳。】
是等王夫人来了,由她来安排座位,不然她就失礼了,因为媳妇是要服侍婆婆吃饭的,包括安排座位的这种形式。
【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
贾母的左边为东,尊者之位。四个座位依次是:东上首,西上首,东下首,西下首。
【黛玉方告了座,坐了。贾母命王夫人坐了。迎春姊妹三个告了座方上来。】
告了座:告罪之意,因为同席的有王夫人等长辈,长辈尚未坐,自己先坐了,礼节上有逾越之处,应向其告罪。
【旁边丫鬟执着拂尘、漱盂、巾帕。李、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
拂尘:俗话叫甩子又称拂子。乃将兽毛、麻等扎成一束,再加一长柄,用以拂除尘埃和蚊虫等。而在道教的体系里,拂尘又是道场中的一种法器。
布让:将菜肴、茶点等分送到席上人的面前,请其进食。
【当日林如海教女以惜福养身,云饭后务待饭粒咽尽,过一时再吃茶,方不伤脾胃。】
惜福养身:饮食要有节制,要懂得知足常乐,不要过分享受。惜福,珍惜眼前幸福,一种知足常乐的心态。
【甲戌侧批:夹写如海一派书气,最妙!】
书气:儒雅的风度。古人云“人无书气,即为粗俗气、市井气,而不可列于士大夫之林矣。”(士大夫,是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
惜福养身是指林如海懂得长寿之道,而暴发户只会看到眼前享受,所以用这样一种方式夹写出如海博学儒雅,所以很妙。
【今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因而接了茶。早见人又捧过漱盂来,黛玉也照样漱了口。盥手毕,又捧上茶来,这方是吃的茶。】
盥guàn:浇水洗手,泛指洗。
【甲戌眉批:余看至此,故想日前所阅“王敦初尚公主,登厕时不知塞鼻用枣,敦辄取而啖之,早为宫人鄙诮多矣”。今黛玉若不漱此茶,或饮一口,不为荣婢所诮乎?观此则知黛玉平生之心思过人。】
辄zhé取:立刻就取出。
啖dàn:吃东西。
诮qiào:嘲讽。
脂批说的这段故事其实是出自《世说新语》中的《纰漏第三十四》说的是,东晋初的权臣王敦是个粗人,尚武帝为了政治目的,把女儿襄城公主下嫁于他,上厕所的时候王敦看见厕所箱子里有干枣,本来这枣子是用来塞鼻子的,可是他却自以为是的把枣子全吃了,所有的宫女都掩口嘲笑鄙夷。《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所做,江苏徐州市人。这本书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部记述东汉末年至东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言谈轶事。
【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
【甲戌侧批:好极!稗官专用“腹隐五车书”者来看。】
写的非常好!专门喜欢用“赋隐五车书”来写人物的野史小说家,你们来看看曹雪芹是如何写的。
似此应从《国策》得来
【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
【甲戌侧批:文字不反,不见正文之妙,似此应从《国策》得来。】
《战国策》以“善写计谋应对”而闻名,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内容记述了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脂批的意思是先反写贾宝玉的形象,之后宝玉出场的时候由于反差,会让人眼前一亮。这种说反话的写作方式是出自于《战国策》的理念。(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
比如《战国策.韩策一》颜率见公仲:周臣颜率想会见韩相公仲,公仲不愿见他。颜率就对公仲的礼宾说:“公仲一定认为我是个阳奉阴违喜欢撒谎的人,所以不愿意见我。公仲明明很好女色,我却恭维他喜欢贤士;公仲明明贪财吝啬,我却说他乐善好施;公仲明明品性不端,我却说他急公好义。从今以后,我一定实话实说,再也不敢撒谎了。”公仲听到礼宾官的转告以后,立刻出来迎接颜率。
如果好好的话对方听不进去,建议不妨可以用讽刺的。对无礼的人有时真不能以常理对之,这就是《韩策一》想表达的思想。
【倒不见那蠢物】
【甲戌侧批:这蠢物不是那蠢物,却有个极蠢之物相待。妙极!】
【也罢了。】
这里说的蠢物不是石头,不过的确有个真蠢的石头在等待相见。
石头本想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结果却是乐极悲生,人非物换,到头一梦。所以借此讽刺调侃石头真是太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