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远程研修笔记之6(《鸿门宴》听课记录)

(2009-07-21 10:04:28)
标签:

2009年

高中语文

山东省

网上培训

笔记

教育

分类: 教学参考资料

远程研修笔记之6

两堂《鸿门宴》听课记录
       王者玉

 

《鸿门宴》听课记录1
执教:济南外国语学校 李新武

本堂课讲解《鸿门宴》第3——4节课文内容。

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之第3——4节。
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提问、讲析:
提醒学生注意人物说话的声音:刘低项高。

提问:双方矛盾冲突表现在何处?
剧烈冲突有三:范增举玦   项庄舞剑   樊哙闯帐

图示如下:

             范增举玦                  项庄舞剑               樊哙闯帳
      

 

  刘邦请罪                项王默然                  项伯翼蔽           项王不应 


注意塑造人物的手法:
矛盾冲突
细节描写
表情、语言

讨论:谁是英雄?
      以成败论英雄————-刘邦;
      不以成败论英雄————项羽。

让学生上台板书简要理由,并向大家陈述。

板书纲要

          英雄            英雄 
       人物:          刘邦           项羽 
       理由:   


教者引用——

一法国人的话:
             是懦夫把自己变成懦夫,
             是英雄把自己变成英雄。
一首诗: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执教教师谈体会:

一、文言文教学,诵读是重要环节。
    要求:
      读准字音,
      读清句读,
      读出感情。
  关键句教师作指导。
  注意重音、音量。   
  注意总体把握。
二、纪传体散文,注意情节、人物、细节描写。
   通过情节分析人物性格,注意矛盾冲突与细节描写。
字词的理解,注意把字词放到语言环境中去。
 例如:目——示眼色。
       翼——
四、采用新的版本,注意标点的不同。
    结合最新的影响成果。这堂课就借鉴了易中天和山东一学者对汉朝这些风云人物的看法。

 

女主持提出的问题:
这堂课的教学思路给你什么启发? 

 

 

《鸿门宴》听课记录2
执教:江苏省苏州市高级中学  杭尧尧(女)

 教师向学生交代研究课题:
 
        在鸿门宴上,假如项不放刘,项是否能避免其日后兵败身死的结果呢?

问题:阅读下面两首诗,你同意谁的观点?

鸿门
(唐)胡曾
项籍鹰扬六合晨,
鸿门开宴贺亡秦。
 樽前若取谋臣计,
 岂作阴陵失路人。
鹰扬:象鹰展翅腾飞那样奋起,形容大展雄才。

                                        项羽  
                         (清)郑燮
                已破草邯势莫当,八千子弟赴咸阳。                 新安何苦坑秦卒,灞上焉能杀汉王?                玉帐深宵悲骏马,楚歌四面促红妆。                 乌江水冷秋风急,寂寞野花开战场。
请找出诗歌的关键句。
第一首:第3、4句。     第二首:第3、4句。

讨论——
“鸿门赦汉”是项羽成败的关键吗?

问题一
    怒火中烧的项羽,“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后来而又为何不怒,不杀了?


人物 项羽 刘邦 
形势 兵40万,在鸿门 兵10万,在霸上 
        宴前  
       两告两定 曹无伤告密——怒
范增浇油——定
(主动) 项伯夜告——惧
收买项伯——定
(被动) 
宴中  范增举玦                   项庄舞剑
         樊哙闯帳
   项伯翼蔽  
项王受賜
刘邦逃席       
宴后 项王受壁
范增受壁 立诛杀曹无伤 

鸿门宴——最难吃的一顿饭!

樊哙有勇有谋;
张良善于谋划;
刘自身的临危不惧。

归纳
项伯:泄密与倒戈;
刘邦:鸿门宴谢罪的“诚意”及谦恭;
樊哙:合适的说辞;
张良:精心的策划。

问题二
    三人说辞有何特色?
刘邦
樊哙

问题三
    三人说辞为何打动了项羽?
        于实:关中已成为自己的;
        于名:落个宽怀的美名。
             ——威胁消弭,不必杀刘邦!

问题四
    真杀了刘邦会如何?
归纳
   仍会有后继者。

问题五
 从当时局面看,宴上放过了刘邦,项羽还会有杀刘邦的机会吗?
 
 出示——
 
             楚汉战争大事记
 
 结论:有!
 
 归纳:
    1、此后仍有机会。
    2、没有必杀之心!
 
 由此推知:

   “鸿门赦汉”不是项羽成败的关键!

   项羽自负,自认是个大英雄,绝不会用卑鄙的手段杀刘邦。

   分析历史人物,要结合“全篇”分析“全人”。

 

    钱钟书在《管锥篇》第一卷中这样分析:“‘言语呕呕’与‘喑恶叱咤’,‘恭敬慈爱’与‘剽悍滑贼’,‘爱人礼士’与‘妒贤嫉能’,‘妇人之仁’与‘屠坑残灭’,‘分食推饮’与‘玩印不予’,皆若相反相违,而既具在羽一人之身,有似两手分书,一喉异曲,则又莫不同条共贯,科以心理学,犁然有当。《史记》写人物性格,无复综如此者。”


    学会区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司马迁对项羽及杀刘邦有深深的惋惜。
    宴会上的说辞几人听得,事件几人见得。
    这般写与司马迁的“伤痛”有关!


   执教教师反思:
对鸿门宴是楚汉战争关键(转折点)说,不赞同!
住文本分析。
不必杀——不可杀——仍可杀——必杀更厉害(让刘去了南郑之地)。


思考题:请比较两种不同的教学思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