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难忘的记忆》《人·漫话生命》张福生(1237)

(2025-04-07 13:08:47)
分类: 科技

《难忘的记忆》《人·漫话生命》张福生(1237)

     《难忘的记忆》画刊选登(连载1237

     《人·漫话生命》

 

 

《难忘的记忆》《人·漫话生命》张福生(1237)

        张福生著《人·漫话生命》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

 


《难忘的记忆》《人·漫话生命》张福生(1237)

        《人·漫话生命》作者张福生(摄影:程翔)

 

 

    1.6  我们从哪里来 

 

 (陕西)张福生

 

 

人类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从哪里来?

我们至今也无法知道有什么自然法则可以使无生命的物质进化到有生命物,从原始微生物进化成其它的生物和人。寻找人类自身的起源和自身在这个世界所处的位置和去向是人的一种需求,尽管生物起源和生物本身有许多不可解释。

达尔文的进化论并没有论述生命的起源,只是认为生物是由同一祖先进化变异而来的,以渐进式或/和偶然的突变为动力,加上自然选择提供引导方向,从而产生了丰富多彩、形态各异的生物种群。达尔文指出人的进化不是蓄谋已久的事件,不存在终极目的、至善目的,摸着石头过河是进化过程的生动描述,盲目的机遇成了进化的决定力量。

“进化”在英语词汇中即“演化”,等于“演变”的意思,“进化”与“进步”不同,前者是客观的,后者如同“优质”一样,是主观的。达尔文也没有把“进化”理解为“进步”,“进化”并不等于“优化”,达尔文宁愿把它视为“变化”。“进化”是中性的。自然选择既无目的,又无方向,它总是对已存的东西做一点小小的修补,来逐渐完善它的进化设计,有时候对缺陷因妥协而存在。科学家把人类有时看成进化的塔尖。近4万年来,人类的进化速度加快,到目前为止,人类的社会行为与生命需求仍是文化演化与社会发展的主动驱动因素。近5000年来,人类飞速进化速度加快100倍,人类基因组中1800个基因呈加速状态。但快速进化伴随着人类体质的退化。英国人类进化学家对包括头盖骨在内的亚非欧各地人类化石遗存进行研究发现,与人在靠捕猎和采集为生的祖先相比,现代人类的身材和脑容量缩小了大致10%,这也证明,过程并不表现为进化,人类进化也不意味着进步,时间的顺序也不能等同于判断标准。

近年获得的资料显示,距今5.3亿年的寒武季的早期,已经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生命形式,和现代生命类型相一致。1984年7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生物所在云南澄江帽天山,发掘出距今5.3亿年早寒武季的动物化石群,有40多个类群,100多种动物,涉及当今动物界大多数门类。按照达尔文进化论说法,寒武季早期世界上只能出现单细胞动物,其它动物是在以后漫长岁月中进化而来的。1992年《纽约时报》认为中国科学家澄江的发掘,“是20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这种如此之多的动物群出现说明了什么?说明这些动物“它们没有时间进化,它们不需要进化,它们生来就是这样的。”寒武季生命大爆炸(有称生命大爆发)事件,使达尔文进化论受到强烈冲击,一些学者对达尔文进化论发出种种诘难。但世界主流学者仍认为进化论是正确的,尽管仍有许多问题无法解释,达尔文理论有待进一步修正和完善。

人类不分种族,每个正常的人身上都长着206块骨头,32颗牙齿,这与其它灵长类动物存在明显差异。按照遗传学观点,人类最初应该只有两个人。按照进化论观点,劳动使猿变成了人,那一定是群体演变的结果,而群体在结构上应该是有差异的,不能想象猿变人仅仅变出了两个。这种观点在逻辑上产生了明显的悖论。

有学者指出,人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问题是类人猿逐渐进化成人,还是类人猿发生基因突变而产生人?目前人们还找不到一种类似于猿猴与人之间的亚人种来。这就是说,不论是现在存在的猿,还是通过地质考察均未发现过渡类型的人。众所周知,人在身体器官上跟动物是没有质的区别的。但人类出现了比类人猿大得多的大脑,大猩猩的脑重不过480克左右,而人的脑重达1450克。这不仅仅是一种量的关系,而是一种由动物演变成人的质的飞跃,因为它使人具备了任何动物没有的智慧。人类大脑的变化可能来自于一次遗传基因的突变。所以有学者提出了基因突变的假说,而并非是因为直立行走和劳动使猿变成人。该理论指出,猿类与人类脑在胚胎早期发育是相似的,猿与人脑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胚胎发育的后期及出生以后。显然要具备人一样的综合分析能力,大脑完成最终大小的发育是必须的。类人猿在胚胎发育期,头骨在比人早得多的发育阶段就闭合了,形成了一个封闭的颅腔,这样就限制了类人猿大脑的后期发育。人颅骨在胚胎期闭合很迟,甚至出生后也未完全闭合(前后囟),因此给人类大脑后期发育提供了充裕的空间和时间。这种变化很可能是由于某种极为罕见的显性基因突变,也很可能是最初的基因突变的是雌性,因为她笨拙,不妨碍她获得与雄性交配的机会,使她有繁殖后代的可能。这样说来,人类的第一位祖先可能是一位母亲。由于这是可以遗传的基因突变,才使她不论跟什么样的雄性交配都出现跟她相似的后代。有了一定数量的后代后,由于身体灵活性与猿出现了显著差异,而与猿群不得不分开(人猿揖别),她的后代开始只能进行近亲婚配而不断繁衍。这样在血统上也就逐渐脱离了猿类的掺杂而成为独立的人种。因此,在遗传进化上也避免了似人似猿的混血人种的出现。

20世纪中期,英国人类学家教授爱利斯特·哈代爵士认为,距今400~800万年前这一时期,人类祖先不是生活在陆地上,而是生活在海洋中,这是一个化石的空白期。这个人类的祖先即是“海猿”。支持海猿说的理由是:(1)体表无毛裸露,却有皮下脂肪,光滑,这与灵长类动物大大不同(水中生活,保温)。(2)人体无法调节对盐的需求,并且要靠出汗来调节体温,这容易浪费盐分的,而灵长类动物却不需要出汗调节体温,反而具有对盐摄入量的控制与渴求的机制。这说明人类是从盐分丰富的海洋中来的。(3)人类以外的灵长类动物都不是游泳能手,且厌恶水。人的脊柱可以弯曲,适宜于水中运动,而猿猴的脊柱是不能后伸的。(5)人类能以含有盐分的泪液表达感情,有趣的是海豚也会流泪。(所以,有人说人豚亲缘关系超过猿,人祖可能是海豚。)(6)人类喜吃鱼虾与海藻,猿猴都不喜欢。(7)正面性交,可水中分娩。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人是由女娲用泥土所造。佛教认为地球形成之初的人类,是从色界第六天的光音天飞空而来。那是出于他们的业报所致,天福享尽之时,必须要来地球上随业受报,正像以后所在众生一样,既然先由共同的“业力”感成一个地球,岂能不来接受地球生活的果报!一旦在地球世界的业报受完,又将往生应往的地方世界中去。“神创论”的观点认为,人是上帝创造的。《圣经·创世纪》中说:“天主于是照自己的肖像造了人,就是按照天主的肖像造了人:造了一男一女。”2000多年前的老子认为,万物的本体是“道”,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关于人类的起源众说纷纭,不一而终。这种种的人类起源学说,反映人类向往未知领域,追求智慧探索,这是十分有益的。我们不可能一下子洞穿自然界所有奥秘,只能一步步逼近自然奥秘。追求真理的愿望可使人类不断由愚昧到觉醒,由野蛮到文明,由恶到善,伴随着精神世界的升华和社会的文明进步。我们每个人都应关心和希望了解地球上诞生人类过程中的奥秘,还是让我们耐心等待吧。

 

 

 

作者简介

张福生,男,汉族,19432月生于陕西省三原县,祖籍山西省临猗县北辛乡张家坡。1969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原西安医学院医疗系,分配到陕西省柞水县红岩寺地段医院从事医疗工作。1988年调回三原县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职称,曾先后担任医务科科长、业务副院长职务,2003年退休。医学知识和技能全面,业余兴趣广泛,涉猎哲学、文化、宗教、心理学、生命科学等领域。20124月,张福生著《人·漫话生命》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