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记忆》《人·漫话生命》张福生(1228)

分类: 评论 |



第一章
1.1天下第一字
(陕西)张福生
根据牛津英语语料库(2000年建立,所收词条10亿以上)统计,当今人类最常用的前一百个名词当中,“人”排在第二位,“年”排在第三,“天”排在第五,“男人”排在第七,“女人”排在第十四,“战争”排在第四十九……“和平”嘛,竟没有入围。那么,谁排在第一呢?“时间”!这一点没错,因为时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是由过去、现在、将来构成的连续不断的系统,是物质运动、变化的持续性的表现。时间是至尊主宰,时间高于一切!除了“时间”,“人”字自然是天下第一字啰!
普天下之下的“人”字,唯有汉字设计得最好。此外,像“PERSON(英)”、“чEлоBEK(俄)”、“PERSONA(意)”等等,都不能传达出“人”这个万物之灵之神于万一。汉字是单音象形文字,不是拼音文字,源自于自然界的“物”,充满灵性。“人”字无论念写都精简、浓缩、抽象、介词少,音调铿锵。你看“人”字,两腿分开,躯干挺立,头顶苍天,脚踩大地,活脱脱一个天地精华的形象。“人”字有两笔:1.一笔写前进,一笔写后退。不恋顶峰的人更可贵。2.一笔写逆境,一笔写顺境。逆境是熔炉。3.一笔写付出,一笔写收获。失去的不一定不美丽。4.一笔写前半生,一笔写后半生。前半生枝繁叶茂,后半生收获果实。“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左一撇,右一捺,一笔写男人,一笔写女人,双方合力,撑起一个家。“人”字虽然只有两笔,从书法角度讲,字的笔画越少,越不容易写好。然而,真正难写的“人”字是社会角度讲的那个“人”字。《说文解字》说“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从侧面站立的人形进化成昂首阔步的行书“人”,隐含着解放双上肢到直立行走的漫长、艰辛的进化过程。
天下能称得上“经”的,都是圣贤之文,像《圣经》《易经》《佛经》《道德经》等。然而中国的宋代启蒙读物《三字经》亦称为“经”,笔者以为在于它的博大精深,以人为本。令人惊奇的是,在所有的“经”文中,唯一只有《三字经》以“人”为开头第一字。年少时,曾有一位老先生对笔者说,《三字经》的第一字“人”字,别看一个最简单的字,要认真讲“人”,三天三夜也讲不完。现代著名的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曾言:“解释一字(一词)即是作一部文化史。”此言不虚。因为“人”字是天下第一字,我们只有立人志,说人话,办人事,敬人心,做好人,才能真正写好堂堂正正、高高大大的“人”字。
作者简介:
张福生,男,汉族,1943年2月生于陕西省三原县,祖籍山西省临猗县北辛乡张家坡。1969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原西安医学院)医疗系,分配到陕西省柞水县红岩寺地段医院从事医疗工作。1988年调回三原县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职称,曾先后担任医务科科长、业务副院长职务,2003年退休。医学知识和技能全面,业余兴趣广泛,涉猎哲学、文化、宗教、心理学、生命科学等领域。2012年4月,张福生著书《人·漫话生命》,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