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记忆》狼烟万里赶大营(1020)

分类: 历史 |


光绪八年(1882年),安文忠再次衣锦还乡。这一回,刚好进入而立之年的安文忠遵照父母大人的媒妁之言完成大婚。婚后没几天,安文忠就带着雇来的上百辆大车,满载着用两千两白银置办的货物急急回赶。杨柳青的百姓奔走相告,一呼百应地聚拢了三千之众,赶紧跟随着“新郎官”安文忠,一路奔了“能发大财的好地方”——新疆。
西行之路,狼烟早已散尽,九千里地的跋涉却是一寸不少。安文忠一个新婚之旅,就从杨柳青带来了上百辆大车的货物和足足“一个加强团的兵力”!迪化各界一片哗然,安文忠的津门货郎帮在新疆的威势又上一层楼!
光绪十年(1884年),新疆首建行省,设迪化为省会。此时,进入迪化的杨柳青商户已达五百多户,杨柳青人已达数万之众。围绕在大十字街初步形成了津、燕、晋、鄂、湘、豫、秦、陇“八帮商户圈”,这八帮商户,实力最为雄厚的是以安文忠为代表的津、燕商帮,其余的六个商帮皆是由左宗棠西征大军的“退役军人”组成,营商门道和资本实力尚待后发。
迪化大十字街八帮商户的横空出世,立即对大清国腹地的经济物流产生成了巨大的辐射效应。不长时间,迪化这个曾经的丝绸之路中的重要边陲驿站,开始迎来了逝去数百年的繁华盛景。驼铃声声悦耳,马帮接踵而至,大批的内地人流携百业进疆,新疆这个西部边地亦很快开始走向了经济复苏。
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在迪化大十字街极其周边街区的道路两侧,就挤满了各类商业门店。津门商帮的同盛和、大兴泰、永昌泰等字号,均是从天津引进的驻疆分店,店员也多从津门杨柳青招募。其中津门开办的商号里,安文忠注册的资本最多,在大十字街的商业份额也是最大。几年的工夫,津门的几家分号又开到了额敏、塔城、阿山等地。滚滚而来的财源让安文忠们积蓄了雄厚的资本,安文忠亦也因此成为了实至名归的津商巨贾。
津门商帮经营以京广杂货为主,主要有各种布料、棉料、绸缎、呢绒、茶叶、化妆品、服装、鞋帽、文具、龙眼、白砂糖等。还有各种茶叶、新疆杂货和干果、甜杏、索索葡萄、孜然等食品,品种繁多,不胜枚举。
大十字街区,还开设了金银饰品专营商店、饮食业、加工业、医药业、金融业等各类商铺,几乎每天都是人头攒动,生意爆棚。其中,多数来到大十字街跑生意的商贩,交易结束,必定要到餐饮街区的店铺,尝尝天津狗不理的包子、耳朵眼炸年糕和十八街的大麻花。不经意间,不仅为津门小吃撑了不小的场子,更为津门商帮争出了“新疆第一商”的历史品牌。
连续多年的百业进疆引来了连续多年的百艺进疆。随着以津门为主的各类业态在新疆的落地生根,津门的各类艺技也呼啦啦的涌了进进来。包括:天津年画、风筝、剪纸、春联、珠算、烹调、社火(包括灯笼、武术、秧歌、音乐会)、水会、花轿、扎彩、建筑(京式楼阁、四合院、庙宇、雕刻、彩绘)、造纸、纺织、供电、电影、金银工艺、海味、京货、天津风味小吃、蔬菜种植、古医、游艺(抖空竹、踢毽子、)等等。短短几年的时间,新疆各地集市的货品丰富了,餐桌的食品丰富了,文化娱乐的内容丰富了,各族百姓家里的日子也好过了许多。
百艺进疆,把内地的经济文化与西北边地的经济文化紧紧地连接在了一起,大大促进了东部内地与西北边地经济发展的融合,思想文化的融合,也为满汉蒙回维等各民族在华夏大一统的认知下聚力同心打造起了一个根深叶茂的环境平台。
清廷刚刚恢复伊犁主权,伊犁府将军长庚立即请来了安文忠,委以伊犁官钱局总办重任,负责整治当地金融货币市场的乱象。安文忠凭着多年的营商过程中与人与物与钱打交道的厚重积淀,连出杀招,很快理顺了伊犁的金融市场,并且与天津故里建立了金融业务往来,进一步拓展了安文忠的万里营商之路。
在伊犁,安文忠再一次显示了他那与众不同的营商本领,开辟了新的商机。安文忠在伊犁的文丰泰分号,做起了大宗的进出口贸易生意。安文忠的座右铭是“进口不进一两毒品,出口不出一件国宝”。安文忠生意做得好,人做得更好,生财走大道,不发大财老天爷都不会答应。
宣统元年(1909年),内地的反清运动风起云涌,大清王朝一片风雨飘摇。从1874年跟随左宗棠西征大军赶大营至今已经整整三十五个年头的安文忠,已近花甲之年,太累了,也想家了。安文忠遂把新疆的产业交给了弟弟安文玺,自己则携家眷返回了津门故里杨柳青。
在天津,安文忠和天津金融界巨头郭巨卿、金品三、张云峰等人合资成立了洽源银号。这个在民国政府农工商部注册的私家银号,管理正规,放款严格,存款不担风险,社会信誉甚佳,很快就获得了天津金融界“铁桶银号”的美誉。这也是晚年的安文忠,对津门故里的最后一份贡献。
1941年5月14日,赶大营的开创者,新疆津帮的领军人物安文忠在天津寓所病逝,享年90岁。出殡当日,津门万人空巷,各界十多万人赶来,为从津门故里杨柳青走出来的小货郎大英雄,近代中国的一代商业传奇安文忠送上了最后一程。
世事沧桑,斗转星移。随着安文忠离世后八十多年的历史巨变,今天的中国,人们都还知道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悲壮历史,却已经鲜有人提及安文忠和津门货郎帮赶大营的那段同样值得我们大书特书的不朽历史。好像一切已经十分的遥远,又那样十分的陌生。
但是,今天已经遍布新疆各地百万之众的津门杨柳青的后裔,还有那些已经传世百年的津门老字号商铺,以及在天津,在杨柳青,安文忠和他的津门货郎帮们俯拾皆是的历史遗存和民间的“口述历史”,却依旧明白无误地告诉今天的我们,安文忠和津门货郎帮也曾创造过一段传奇的历史辉煌。这段传奇的历辉煌史,和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悲壮历史同样永垂不朽,值得我们后世永远的祭祀与缅怀。
二O二三年九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