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难忘的记忆》狼烟万里赶大营(1018)

(2024-02-19 20:08:55)
分类: 历史

                       《难忘的记忆》狼烟万里赶大营(1018)

           《难忘的记忆》画刊选登(连载1018

       狼烟万里赶大营

       ——记左宗棠挥师收复新疆

       大军中的“津门货郎帮”

       

《难忘的记忆》狼烟万里赶大营(1018)

《难忘的记忆》狼烟万里赶大营(1018)

四、左宗棠挥师入新疆,货郎帮万里赶大营

左宗棠率军西征入疆,强调“兵贵精实”,对作战兵力进行了全般整合。首先精选壮丁、裁汰冗杂,重新组编了八十八个大营。其中,湘军二十五营、豫军十六营、蜀军七营、满洲兵四十营,总兵力十二万余众,还有随军的地方官吏、工匠、役夫三万多人。尚未西出用兵,就已经从武器装备的硬实力上,形成了碾压优势。

左宗棠西征大军的后勤保障力量也十分了得。有一支由五千峰骆驼、两万辆骡马大车和一万名挑夫正式编成的后勤运输大军随营伺候,确保三个月的军粮供应。即便如此,十五万兵马的日用杂品仍然奇缺,数千里地的沿途险路很难筹措。

西征大军前敌总指挥、湘军马步统领“飞将军”刘锦棠遂提出招募鼓励商贩随军贩售的建议,左宗棠大笔一挥,批了一个“准”字。就是这一个“准”字,让安文忠为首的津门货郎帮们成为了西征大军第一支“编外定编”的商贩队伍。

列入西征大军统一管理的货郎帮们,有了正式的名分和特殊的“龙纹执照”,便捷出入大营,免费入住驿站,紧随出征的将士出没于战火硝烟,在规定的时间地点摆摊售货,与西征大军融汇一体。根据左宗棠的命令,商贩在大营内所售各类商品,一律是“战场价”,可按高于市价的百分之十至十五的价格实施交易,免去所有税赋。深谋远虑的左宗棠这个举措,聚拢了津门货郎,稳定了大营军心。享受与西征将士同等待遇的安文忠们,也就此拉开了津门货郎赶大营历史大戏的帷幕。

同治十三年(1874年)12月,同治驾崩,翌年改元光绪。光绪二年(1876年)4月27日,左宗棠在肃州发出西征大令。同年5月26日,六十九岁的左宗棠催动三路西征大军向新疆开拔。在左宗棠指挥座驾的身后,紧随着一辆由六匹西域高雪战马挽曳的一辆巨型战车,车上载着一口漆黑如墨的楠木棺椁。这是左宗棠西征前命人在兰州打造,前几天紧急运到了肃州大营。

左宗棠年逾古稀,携棺西征,以此铭志,天下震惊。车粼粼,马萧萧,绵延百里,一片肃穆。当每一个营队缓缓走出嘉峪关的一刻,战马都发会出长长的嘶鸣,为西征的大军凭添了远行的悲壮。

安文忠和首批出关的一千多名杨柳青的弟兄们,紧紧跟随着西征先头部队的刘锦棠步军大营走出嘉峪关。安文忠携众弟兄,放下了货挑,齐刷刷的跪在关前,三个重重的叩首,起身后又使出浑身的气力向嘉峪关的关门内投出了一枚枚大清银币。这一套很有仪式感的动作,有很多的说法。但是,万里之外纵然马革裹尸,也忘不了悠悠故土的父母和妻儿,一定是安文忠们此时此刻最难割舍的心中念想。

安文忠们跟随着左宗棠大营一路西进,经哈密在古城子(今奇台县)汇集,形成了一个以杨柳青货郎帮为主体力量的巨大的物资集散地,用现代军语表述,就是“后勤基地兵站”。上千名津门货郎帮们,还有大批的河南、山西,以及陕甘宁青和蒙古数地的灾民自动加盟,冒着纷飞的战火每天从古城子前送出了大批的军粮、果蔬、药品,以及各类军营所需杂品。左宗棠大军打到哪里,货郎帮就挑着货娄、推着小车、赶着马车伴随保障到哪里。“左公大军出阳关,津门货郎满天山”就是这段历史奇观的真实写照。

跟随左宗棠大军赶大营的最大难题是军营杂品的沿途采购。在古城子,安文忠的身份定位已经不再是一名普通的货郎。白天,安文忠挑着货篓紧随大营之后实施供货夜晚在下榻的驿站或营帐里,还要听取自动汇聚而来的货郎们各“村级帮派”的小领导汇报当日赶大营的情况。安文忠则根据左宗棠大军负责杂品采购的军需官提出的要求,与众弟兄们商量办法。

颇具营商头脑的安文忠,把数千货郎帮分编为两大部分。一部分货郎先到周边地区采购杂品,另一批货郎赶到军营内供货。货物售罄后立即转为采购,先行进行采购的货郎赶到大营继续供货。大军南征北战近万里地,两批货郎有条不紊的逐营而行,轮番上阵,从而确保了左宗棠大军在西征新疆两年多的时间里从不断货,满足了大营将士之需,也让本是内地的灾民来赶大营进行小本经营的货郎们,在讨伐阿古柏和沙俄入侵者的征战中拼上性命挣出了养家糊口的银两。

光绪二年(1876年)九月,左宗棠大军辗转五百多里地,连续拿下吐鲁番、达坂城、库尔勒和迪化后即兵分南北两路。一路剑指南疆,一路兵发伊犁。随着左宗棠大军对保障需求的骤然加大,津门货郎帮和各地加盟的货郎们也已经达到了八万之众。安文忠与众弟兄们商量后,顺势分流,一部分货郎随攻击阿古柏的大军南下,一部分货郎随收复伊犁的大军北上。

货郎帮分兵前,安文忠和几位有了一些积蓄的津门老乡搞了个“众筹”,自掏腰包攒了一支由二千五百多峰蒙古阿拉善骆驼组成的骆驼运输大军。我们在一百五十多年后的今天可以想象,当年由安文忠的货郎帮们拉起的这支“升级版”的民间后勤运输力量,伴着悠悠的驼铃声,穿越出没在天山南北和帕米尔高原,绝不仅仅是体现出了保障有力,一定也为西征将士带来了巨大的精神气场,更让阿古柏和沙俄入侵者闻风丧胆!毋庸置疑,津门货郎帮的民间支援出战斗力了!

两年多的时间里,每到傍晚,在战场上驰骋厮杀了一天的西征将士们,鸣金收兵安营扎寨后的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活动,就是像今天的人们晚间游逛超市一样,紧紧围着货郎帮们的一个个肩挑小篓和一辆辆小小的推车,熙熙攘攘的热闹一番。此刻,将士们的心情格外放松。看着眼前的琳琅满目,暂时忘却了白日的冰河铁马,也无暇顾及天边的稀星冷月,纷纷掏出刚刚发到手的“一日一付”的“战事补贴”,抢购着所需的日用百货。

负伤患病者,匆匆采购一些小药;衣装破损者,买点针头线脑;那些嘴馋者,挑上一堆瓜果梨桃或花生瓜子;还有乡愁者,搞上一壶烧锅子。于是,西征大军营帐里每晚播放的“情景剧”,差不多都是同一个场景:将士们在悠悠的马灯下,或敷药疗伤;或缝缝补补;或就着零食扯闲篇;或独酌独饮一解乡愁------

随着战线不断的延伸,战场不断的转换,战果不断的扩大,货郎帮挑篓里和小车里的品种供应也日渐丰富。具有地方特色的食品,如新疆烤馕、烤包子、烤肉串、拉条子和各种便于携行的肉干,奶品,甚至还有大盘鸡和新疆拉面,也都成了最畅销的“上市新品”。每日晚间,“流动超市”刚刚在大营里展开,四围立刻就会挤满了征伐一天的将士们,在举杯邀月,大快朵颐的过程中了完成积攒了一天的情感宣泄。

不难想见,围绕着安文忠为首的津门货郎帮开办的一个个大营“超市”,将士们此时此刻举手投足之间表露出来的每一个行为动作,都是在庆幸自己闯过了今天的鬼门关,也为明天抑或战死沙场做好了充分的心理铺垫。

偶尔,货郎帮未能赶到,流动的“晚间超市”临时“休市”,大营里就是死一般的沉寂。郁闷的将士们在营帐里辗转反侧,几乎都在琢磨,今儿个是咋啦?货郎帮咋没过来?这个“超市”咋说关就关了?没有了这些货郎帮,大营里还真是不热闹了;没了这个小小的超市,明天上战场还真是有点影响情绪了。安文忠的货郎帮们,在赶大营的艰程中,与左宗棠的将士们休戚与共,生死相依,已经成为了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家乡亲人!

光绪三年(1876年)12月7日,左宗棠大军的前敌总指挥刘锦棠率部奇袭喀什葛尔(今喀什)的最后关头,安文忠带着津门货郎帮的弟兄们,一挑两发后膛式克虏伯大口径火炮的重型炮弹,直接前送到了清军炮兵阵地。战后,刘锦棠亲自设宴款待安文忠们。刘锦棠说,此战之胜,津门货工居功至伟!

光绪二年(1876年)1月2日,西征大军以收复和阗(今和田)为标志,宣告了阿古柏的所谓哲德沙尔汗国彻底覆灭。光绪七年(1881年),左宗棠大军压境伊犁,逼迫沙俄签下《伊犁条约》,沙俄退出伊犁。至此,新疆全域终于重新回到了大清国的怀抱。

在收复新疆的征战岁月里,安文忠的津门货郎帮们,挑着货篓、推着小车、赶着骡马大车,牵着高高的骆驼,一路顶着滚滚狼烟赶着大营,亲历了收复迪化、玛纳斯的北疆之战和收复东四城、西四城的南疆之战;亲眼见证了左宗棠大军连克新疆南北两个战略方向十六座城池和七十八场大仗的浴血拼杀。津门货郎帮们在全力保障了西征大军生活之需的征战中,亦也献出了近万人的血肉之躯。

在西出阳关的漫漫古道上,至今还留存着上千座津门货郎的坟茔。一百多年过去了,那些跟随着左宗棠大军西征途中客死他乡的货郎们,一定都还静静地等待着或许有那么一天,能够回到千山万水之外的津门故里杨柳青,与亲人们再见上一面,说说百年的相思之苦。唉,这个期盼不过分。只是“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新疆,那个地方太遥远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