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记忆》白阿姨(984)
| 分类: 散文 |
29元工资,整整拿了六年。历经万般磨难,终于调回国防大厂——红原。我特别感谢红原己故王副厂长,是他给我家人透信:“红原劳资科要去咸阳毛纺厂调查你爱人情况,要是病号,红原有理由拒绝接收。”
逮到这个消息,我家人马不停蹄赶到毛纺厂,经过跟劳资科、车间勾通,他们爽快的做了配合,恨不得把不干活的推的越远越好。若不是王副厂长的善心,29元的工资可能得拿到猴年马月。
六年的期盼,六年的煎熬啊!终于到了头。当踏上红原的那一刻,我想只要能调来,没房住都没关系,大麦场撘个棚也无怨言!还好,刚调来就分到一间新房。接下来就是工作选项:保育员、炊事员。我趋向去炊事班,操心少、吃得饱。由于炊事员编制滿员,最终当了保育员。
当时园长把我分到哺乳班,这个班的孩子在哺乳期,要换屎、尿布,哭闹时要抱抱,据说班上的阿姨不好相处。事后有人告诉我,园长说,只要我能在这个班呆下去,以后随便分那个班都没问题。
我倒不怕阿姨难相处,咱大不了上班早来点,下班晚走点,平时多干点。期间,我们相处还行,几乎没有任何矛盾。
有的孩子家长,由于工作或其他原因,接孩子很晚,我就让同班阿姨先回家,我留着继续看孩子。这时我显得非常自由,抱着孩子去有脚踏风琴的班。小孩子很喜欢音乐,我弹琴,他不哭也不闹。
在哺乳班一年多,我学会了弹琴,并能很像样弹出几十首曲子。园长发现我能弹琴,把我调回中班。中班比起哺乳班省了好多麻烦事,起码孩子自己能上厕所。有的阿姨认为中班孩子大,不听话、难管。我觉得,只要你爱他们,给他们讲故事、弹琴,一块做游戏,激发他们的兴趣,他们倒是很听话的。我常带他们扭秧歌,红原子校李校长一碰见我就夸:張阿姨带娃们扭秧歌扭的可好啦。我倒没觉得好,更像运动员走十字步。
我喜欢孩子们,孩子也喜欢我。有一次,小張涛的妈妈领着他来到班上,冲着阿姨问道:“你们谁是白阿姨呀?”阿姨们对视看看,有点懵,班上没姓白的。这时小张涛跑到我跟前,依偎在我怀里,奶声奶气的说:“这就是白阿姨。”——噢,原来孩子指的是皮肤白。班上的北京人小周阿姨,年纪比我小,孩子管她叫奶奶,管我叫阿姨,你看这皮肤白有啥好处?比同龄人还小一辈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