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记忆》浅谈散文/张征(878)

分类: 散文 |
浅谈散文
文/张征
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
广义的散文,在古代指的是一切不押韵的文章。
不过,古代没有“散文”这一个名称;“散文”这个名称是“五四”时期才有的。在现代,广义的散文包括了除去诗歌、小说、戏剧、影视文学之外的一切叙事性、议论性、抒情性的文体,如秦牧在《海阔天空的散文领域》中说,“不属于其他文学体裁,而又具有文学味道的一切篇幅短小的文章,都属于散文的范围”。
这样,就有了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和议论散文等的分类。
狭义的散文则专指抒情散文。
这是因为随着文体的发展,叙事散文中的通讯特写、传记文学、报告文学等,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文体,各成一类,然而传记文学和报告文学及通讯特写,也应该属于散文的大范畴。
议论散文则有了专门的名称——杂文,也从散文中分了出来,然而杂文也应属于散文的大范畴。剩下的只有抒情散文,这就是狭义的散文。
浅谈杂文
文/张征
严格讲,杂文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是言禁未开之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
杂文在表述中要尽量避免情感的参与,情感介入过多,就成了抒情散文,并非议论性散文了。语言也要尽量客观化,否则容易被看作有宣泄的倾向。
这是文章对于杂文定位的解答。
在大散文范畴,传统的散文、杂感、笔记等等都是散文,而上个世纪30年代文艺界习惯把小品文也同视为杂文。
现在的“杂文”的内容,大概有三类,一是针砭时弊讽喻现实的文章;二是通过日常生活琐事扩写而成的生活情趣和人生理想的文章;三是一些笔记、札记、随笔、日记等等既有记的成分也有感的成分的文章,这里的感与杂文之感相同,所以也归在杂文。
杂文特点是“杂而有文”,短小、锋利、隽永,富于文艺工作者色彩和诗的语言,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在剧烈的社会斗争中,杂文是战斗的利器,比如鲁迅先生的杂文就如同“匕首”“投枪”直刺一切黑暗的心脏。
在和平建设年代,它也能起到赞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的针砭时弊的喉舌作用。比如《庄周买水》、《剃光头发微》等文章就是如此。
作为写作知识研学散文,就应该从散文的大范畴着眼,研学叙事性散文(传记文学,报告文学,通讯特写等)。议论性散文(杂文,评论,隨笔等)。抒情性散文(写景,状物等)。
作者简介:
教育家、作家张征,1947年出生,居住西安市,祖籍陕西省三原县,大学文化程度,中学高级教师,在三原先后担任中学、教师进校校长三十余年。系陕西省教育学会会员、陕西省诗词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近现代史学会会员,在国家、省、市报刊发表作品百余篇,由国家出版社出版十余部著作:《中学生作文90法》《作文技法99》《烛光集》《人文三原》《三原县教育志》《三原书院》《美丽三原》《三原书院人物》《张征诗词联赋选》《清心随笔》《清峪河畔》等。
互动:
2023年3月31日,上午9:30,教育家、作家张征老师,从陕西省西安市,发来祝福:
感谢程翔,诚祝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