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难忘的记忆》柏社地窑(非遗)(七百八十七)

(2022-09-03 14:25:13)
分类: 综合

《难忘的记忆》柏社地窑(非遗)(七百八十七)

    《难忘的记忆》画刊选登(连载七百

     柏社地窑民居非遗

     ——博士生论文引用程翔文章

日前,豆丁网转发西安美术学院建筑环境艺术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在读博士李媛荣获“为中国而设计”第四届全国环艺大展优秀论文《节能节地与低碳的居住环境艺术——以陕西三原柏社村生土地坑窑研究为例》,引用记者、书画家程翔文章中“天下地窑第一村,三原柏社古村落”的内容,并标明此文发表于“领导干部网”。李媛现为西安美术学院建筑环艺系副教授、博士、景观设计教研室主任。

地窑俗称为“地平线下的村庄”。岩窑和地窑主要分布在陕西省三原县北部塬区的新兴镇、陵前镇、马额镇、徐木乡、嵯峨乡。由于北部塬区常年干旱,这里的老百姓自古挖窑居住。窑洞民宅共同的特点是节省资金和节省建筑材料,并且冬暖夏凉。

柏社村位于新兴镇西北部,距三原县城24公里,该村下辖15个村民小组,全村土地面积3.5平方公里,808户,3756人,耕地面积7545.9亩。古老的地窑民宅保护得比较完整又有代表性,三原柏社村有225个地坑窑院,村子里有古城墙遗址、古庙遗址和碑文,具有保护与利用的价值。

记者程翔积极抢救濒临消失环保生态型的地窑民俗文化2006925日,《陕西日报》发表程翔的新闻调查《三原地窑民俗文化亟待保护与开发》;2008928日,《中国文化报·文化遗产》发表程翔发的消息和图片《三原柏社村有225个地坑窑院》;20089月,程翔的图片《柏社风貌》,编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的《三原柏社古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文本。

记者程翔和有前瞻意识的志士,坚持连续采访、考察、拍摄地窑,撰写文章,引起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经过多年的努力,柏社古村落终于被形象定位为:天下地窑第一村,生土建筑博物馆。历史名品百食院,避暑度假养生园。正朝着以关中窑洞民居与传统民俗文化为依托,具有观光、避暑、度假、科普等综合功能的文化观光型和民俗体验型的古村落旅游区发展。“三原地窑民俗旅游村”不需要太大投资,为当地农民拓宽了一条致富奔小康的路。

记者、书画家程翔,力争做一名有道德品质的环保型的对社会有益无害的人,以此光耀真善美。历经几十年深入一线的采访,他不仅仅用相机和文字记录改革开放涌现出来的各种原创型人才、新闻事件,还默默参与义务保护文物、环保的工作。《中国摄影报》报道《程翔:为环保鼓与呼》的故事;《金秋》杂志等媒体发表通讯《记者程翔镜头里的环保初心》。 (雅墨、雨涵)

 

 

《难忘的记忆》柏社地窑(非遗)(七百八十七)

豆丁网已经成功跻身互联网全球500强,成为提供垂直服务的优秀网站之一。

《难忘的记忆》柏社地窑(非遗)(七百八十七)

日前,豆丁网转发西安美术学院建筑环境艺术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在读博士李媛的论文《节能节地与低碳的居住环境艺术——以陕西三原柏社村生土地坑窑研究为例》。

《难忘的记忆》柏社地窑(非遗)(七百八十七)

李媛博士的论文《节能节地与低碳的居住环境艺术——以陕西三原柏社村生土地坑窑研究为例》,引用记者、书画家程翔文章中“天下地窑第一村,三原柏社古村落”的内容,并标明此文发表于“领导干部网”。

《难忘的记忆》柏社地窑(非遗)(七百八十七)

《难忘的记忆》柏社地窑(非遗)(七百八十七)

《难忘的记忆》柏社地窑(非遗)(七百八十七)


《难忘的记忆》柏社地窑(非遗)(七百八十七)

李媛现为西安美术学院建筑环艺系副教授、博士、景观设计教研室主任。

《难忘的记忆》柏社地窑(非遗)(七百八十七)

陕西省三原县洪水乡的新郎官李建军,来到嵯峨乡寨子村娶亲。 (摄影:程翔)

《难忘的记忆》柏社地窑(非遗)(七百八十七)

新郎官李建军(后三排左二)和新娘子崔艳萍(后三排左三)与娘家人合影。 (摄影:程翔)

《难忘的记忆》柏社地窑(非遗)(七百八十七)

       新郎官把新娘子抱出简陋的岩窑。 (摄影:程翔)

《难忘的记忆》柏社地窑(非遗)(七百八十七)

新郎官把新娘子接到洪水乡官庄村,新娘子终于嫁到比岩窑阔气的地窑。 (摄影:程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