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记忆》郭宝彦《桂花十年依旧香》研讨会1(六百七十六)
| 分类: 新闻 |
由著名文化学者、原陕西省文联副主席萧云儒题写书名,中国作协会员、陕西省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吴树民作序,作者郭宝彦的新闻作品选集《桂花十年依旧香》出版发行后,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2021年3月17日,陕西省三原县文联、三原县文化馆、三原县作协联合主办的“郭宝彦《桂花十年依旧香》研讨会”在三原召开,咸阳市、三原县部分专家学者、作协会员、新闻工作者出席会议。
研讨会上,与会人员围绕书中作品,积极展开热烈的讨论,一致认为,作者情系百姓,深入一线,贴近人心,靠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记载火热的创业故事,讴歌基层的改革开放。这部《桂花十年依旧香》,不仅是优秀的新闻作品选集,还是穿越时空的一面镜子,不仅是个人的文化创作,还是记录那段历史的文献资料。
有文友认为,要深入研讨《桂花十年依旧香》,得仔细分析作者郭宝彦的生活轨迹。基本划分三部曲:为国戍边的军旅生涯、深入一线的县乡记者、委以重任的行政管理。思想核心:强国、富民。
该书选编了作者1989年至1998年,在三原报社工作期间,采写的67篇新闻稿件,共计16万字。《桂花十年依旧香》以记者的独特笔触反映了真实的时代、真实的三原、真实的自己,成为三原经济社会发展的见证者、奋斗者、书写者。作者在三原报社工作的10年中,不忘为民初心,牢记记者使命,坚持“宁叫挣死牛,不叫打住车”,笃信“脚板子下出新闻”,写出了一大批接地气、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的佳作。《啊,母亲》人物通讯,让杨秀茹这位普通而伟大母亲的优秀事迹在全国引起强烈的反响。《果农朋友,切莫莽举砍树斧!》,拨亮了果农心中的理智灯光。《失衡的天平》,为公平和正义鼓与呼。艰苦、勤劳的记者生涯,使作者练就了忠于事实,严谨不苟的文字风格,为他以后的机关行政工作奠定了独特的功底,使其在离开三原报社后的19年从政生涯里受益匪浅。做一个背负历史和未来联通使命的“蚂蚁”,是作者永远不变的“新闻情结”、职业理想和人生追求。
作者郭宝彦,1957年出生于陕西省三原县,1976年3月光荣入伍;转业到地方,分别担任三原报社副社长兼副主编、三原县政府办主任、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县政法委书记、三原县政协党组书记、主席。
原三原政协主席、《桂花十年依旧香》作者郭宝彦(中)为《南中教研》执行主编陈向阳(左)签字。 (摄影:程翔)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吴树民主持会议。 (摄影:程翔)
三原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政府新闻办主任刘向东发言的题目是:《贺郭宝彦桂花十年依旧香出版发行三题》。 (摄影:程翔)
三原作协副秘书长王占胜发言的题目是:《向新时代的创业者致敬》(摄影:程翔)
张文先生代替陕西省作协会员、县作协副主席王茸发言的题目是:《真实、生动、鲜活》(摄影:程翔)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省传记文学学会会员王欣(中)发言的题目是:《中华民族卧薪尝胆精神的传承》(摄影:程翔)
三原作协副秘书长尹跃翔(左二)发言的题目是:《时代雄浑的乐章》(摄影:程翔)
陕西省作协会员刘忠振(左)发言的题目是:《开拓者的知音,新时代的歌手》。(摄影:程翔)
陕西省作协会员、三原作协理事刘玉莲(中)发言的题目是:《为时代鼓与呼,让家乡放馨香》(摄影:程翔)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