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记忆》寻找表达内心的审美2(六百四十五)

分类: 书法 |
2021年1月9日,16点2分,程翔通过微信,与三秦书画院常务理事贾立峰漫谈书法艺术。
二十来岁当兵的时候,经常收到母亲给我订的《世界美术》《美术研究》《美术》杂志,还有《世界文学》《诗刊》。那时候,比较好的单位、富裕的家庭才能订阅报刊,而我们家条件比较差,母亲郝惠云节衣缩食为我订了好些年……母亲谢世十六年了,我依然收藏着母亲给我订的杂志,这些宝贝对我的影响非常大啊!一望无际的新疆,她像天山雪莲一样的美丽——就是母亲给我订的这些杂志。
我没出过国,在比较安静的环境下,轻轻推开一扇窗口,了解国内外的文化,可以换好几种眼光去眺望、观察、遐想……假如以西方抽象派的艺术理念来审视中国的书法,书法艺术是不是属于既形象又抽象的绘画呢?所以说我把书法一直当成绘画。
甲骨文和篆书,非常鲜明之处是象形文字,以象形为主体,中间包含音符。我鼓励孩子们学习英语,可我自己却没机会学,我发现,西方人的语言和鸟儿一样,主要以音符为主体。
所有的动物都有认知力,我经常观察鸟、猫和蚂蚁,它们的认知力、生存力极强。人类对小动物、昆虫的认识还不太全面、深刻,当然啦,人类已经创立仿真学,比如飞机、潜水艇等等都是从学习、研究动物开始的,实际上还没有学透,包括我们还没有把人类自己的机体、思维、灵性弄明白。
人类跟这些动物比,有一些区别,人类擅于反观大自然和人类内心及宇宙外貌和内核,反观之后,再去专递、表达,把宇宙的什么东西和自我的融合起来去专递、表达,象形文字的“象形”里头,融入人类自我的一些感受,形成记忆符号、情感符号、象形符号、抽象符号、有意识符号、无意识符号,超意识符号等,再传递、反馈。
过去说,人类乃高级动物,按哲学思考也不那么高级,因为人类善的为善,恶的念头破坏了整个人类,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这跟知识的多少无关,反过来说丰富的知识,并没有改变人类的本性;其它的动物破坏性比较小,包括植物,甚至没有破坏性,而我们人类呢,往往好的一面光芒四射,罪恶依然非常糟糕。
“象形”的这种反思,演变成“象形”的符号。每个人的生命很有限,远古人把有限的东西变成符号传承下来,以此弥补无限性的缺失,有形无形、自觉不自觉达成平衡态。人类文明几千年了,先人离我们而去,实际上很多东西并没有离去、消失,他们用符号、用文字传递给后人,这等于古人没有死一样啊。
甲骨文、篆书铭刻人类初心的那个时辰,似文明的朝阳普照大地,照亮人心。一代又一代爱好甲骨文、篆书的人,天生带有灵性的、担当的,求美的遗传基因,与古人心与心特别近、特别亲。这种意识、情感和表现力等等融合在一起,有很多我们用语言、文字无法表现清楚的,只能感受,甚至越说越偏。
那时候没有笔、没有纸,古人用坚韧的石头等工具,把符号、文字刻在骨头上,刻到竹简上。我本来喜欢油画,画过国画,进西安美术学院,被分到版画系。在画库翻阅图书才知晓,世界上伟大的油画家,不少也是版画家。版画与甲骨文、篆书有相似的地方,都得刻出来。您拿毛笔书写的篆书,却有些像刻上去的效果,像细细的长钉。刻,产生刻的美感。
日本友人,曾经夸奖刘自椟老师为第一大篆。中国古人爱这样形容什么什么第一楼、第一景……刘自椟先生书写的大篆确实写得好,大家和我都非常欣赏,而且呢,还有缘分,他是三原人,老家在鲁桥镇。我们相识的时候,他年事已高,人瘦、矮小、驼背,可见长辈们过去吃过不少苦,他的大篆古朴苍劲,凝重大气,传递着远古的信息,融入现代悠扬之美!
每个人的内心世界不一样,豪爽奔放是一种美,精工细雕是一种美。小时候哪知道这些,这男孩觉得,将来娶美若嫦娥的媳妇就美呀。原来,美包罗万象,所以人类的审美应该是多样的;古人说,毛主席也说:“百花齐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