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难忘的记忆》作家王兴明捐赠书籍《大夏王朝》(六百二十九)

(2020-12-08 22:27:25)
分类: 历史

《难忘的记忆》作家王兴明捐赠书籍《大夏王朝》(六百二十九)

    绚烂的光芒照耀任何一个角落

   文化艺术是通向真善美的轨道

    《难忘的记忆》画刊选登(连载六百二十九)

作家王兴明向三原图书馆捐赠书籍《大夏王朝》

《难忘的记忆》作家王兴明捐赠书籍《大夏王朝》(六百二十九)

        202010月,陕西出版传媒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第二次印刷出版发行长篇历史小说《大夏王朝》。20147月第1版,已销售一空。

《难忘的记忆》作家王兴明捐赠书籍《大夏王朝》(六百二十九)

2020128日下午,作家王兴明在朋友程翔的陪同下,将自己与长女王敏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大夏王朝》捐赠给陕西省三原县图书馆,图书馆为此举行了捐赠仪式,馆长廉鹏委托副馆长马志忠,为作者颁发图书收藏证书。

作家、名医王兴明,祖籍陕西省三原县,生于1949年,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从医50余年,在国内外医学期刊和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发表医学论文40余篇。长女王敏,出生于1977年,先后毕业于陕西省教育学院中文系,西安外国语学院英文系,现为高中教师,曾在《长安学刊》发表《“关关雎鸠”遐想》《周人的足迹》等文章。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自从盘古开天辟地,就有女娲补天、羿射九日、大禹治水等无数美丽的神话传说。这次捐赠的长篇历史小说《大夏王朝》,由陕西出版传媒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第2次印刷出版发行。王兴明先生和女儿王敏,对五年前第1版的某些章节作了认真修改,特别是原版有些人物出场过于突兀,如射日的羿如何从山野小孩成长为武勇天下的射神;在寡母孤儿家庭长大的少康如何成为智勇双全的王者,作者认为应该有其教育背景的等作了补充。这些弥足珍贵文献和通俗易懂的描写,将引起广大读者朋友对上古传说产生浓厚的兴趣。

希望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捐赠图书行列中来,捐一缕书香,献一片真情,捐赠电话:029-38912019 (陕西省三原图书馆供稿)

《难忘的记忆》作家王兴明捐赠书籍《大夏王朝》(六百二十九)     长篇历史小说《大夏王朝》的作者王兴明先生。 (摄影:程翔)

《难忘的记忆》作家王兴明捐赠书籍《大夏王朝》(六百二十九)  陕西省三原县图书馆图书管理员张红(右)与同事,在网上调阅作家王兴明的长篇历史小说《大夏王朝》。 (摄影:程翔)

《难忘的记忆》作家王兴明捐赠书籍《大夏王朝》(六百二十九)  作家王兴明,在三原图书馆书架上,翻阅自己的著作——长篇历史小说《大夏王朝》。(摄影:程翔)

《难忘的记忆》作家王兴明捐赠书籍《大夏王朝》(六百二十九)
  祖籍三原的作家王兴明(中),从西安市回到故里,为三原县图书馆赠送《大夏王朝》,三原图书馆副馆长马志忠(右)、地方文献部的杨飞(左)为作家颁发收藏证书。 (摄影:程翔)

《难忘的记忆》作家王兴明捐赠书籍《大夏王朝》(六百二十九)     2020128日,陕西省三原县图书馆为作家王兴明(右)举办捐赠书籍仪式。图(左)为三原图书馆副馆长马志忠。 (摄影:程翔)

《难忘的记忆》作家王兴明捐赠书籍《大夏王朝》(六百二十九)
  长篇历史小说《大夏王朝》的作者王兴明(左)与长篇小说《翔》的作者程翔合影。 (摄影:马志忠)

《难忘的记忆》作家王兴明捐赠书籍《大夏王朝》(六百二十九)                                                   

《难忘的记忆》作家王兴明捐赠书籍《大夏王朝》(六百二十九)

                                                           对月哦古松 

              ——访长篇历史小说《大夏王朝》的作者王兴明先生

                         (文/图)程翔

         一、再现4000年前华夏史

全世界都知道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史学家又为夏、商、周的断代史犯愁,漫长的五千年中,秦朝前留下的考古遗存非常有限……

201412月,人民网和《陕西日报》等媒体分别报道:

                《大夏王朝》出版发行

                 30万字再现4000年前华夏史

人民网西安1212日电  近日,由陕西省三原县中医专家王兴明与三原县南郊中学教师王敏合著的《大夏王朝》由陕西出版传媒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王兴明、王敏历时五年,翻阅、查询众多史料文献资料,在写作过程中得到孙皓晖、肖云儒、许发祥、杨文德、赵彬、王利华等帮助指点,最终完成此书。

全书共30余万字,十九个篇章。前面章节简略描写了禹的先祖,黄帝战蚩尤胜而称王又传承到颛顼、帝喾、尧、舜,直到鲧,禹治水。全书具体描写了距今4000多年前华夏大地洪水滔天,大禹组织带领各部落族群治水救灾的系列故事,并取得伟大胜利,建立丰功伟绩。后来,在民众拥戴下,禹的儿子建立了夏朝。王朝传承到禹的孙子太康时,由于他荒淫疏政被后羿和寒浞推翻,窃取朝政。40年后,在禹的第四代孙少康的努力斗争下又重新夺回政权,使夏王朝得以复兴和昌盛。夏王朝前后延续了470年后,被商汤推翻。

小说故事情节曲折,传奇色彩浓厚,结构合理,语言平实,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据查证,目前,此作品在全国类似体裁中是唯一较为完整系统叙述这段历史的小说。 (责编:马莉、雷浩)

从小喜好写写画画、常年宣传各种人才的我,和大家心情一样,很想代表自己,也代表广大读者采访《大夏王朝》的作者。一是王兴明先生退休后,被西安某家医院聘请;二是三年半中,我把自己关进“空间站”,搞100多万字的长篇纪实小说《翔》的创作,与王先生通过电话,未能谋面。

                  二、文化复兴的前奏

我曾和无数阳光少年,憧憬美好的未来,满腔热忱,投入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时候,迎来相当于“焚书坑儒”的“文革”和闭国锁门的岁月——对东方优秀的传统文化严重缺失,对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孤陋寡闻……好在我还有补课和自修的意识,好在我还有历史概念,好在我与文化艺术、与爱文化的才俊有缘。从边疆退伍回到出生地陕西,边学习、边实践、边创作,拜访义务保护关中文物的杜文彬、李春风老先生,埋头苦读《四书五经》等经典之作……

201326,我写的《黄帝铸鼎“中轴线”上》,获得陕西省公祭黄帝陵工作委员会组办的“黄帝”主题文学作品征文散文类一等奖。清明节,获奖者有幸出席公祭黄帝大典。圆脸、富态、比我大一个月的李延军兄,挎着相机边拍边聊:“小人物搞小东西,大气派的人出大作品。”他冒出一句。

延军兄与我都是媒体人,不在金字塔式的繁华都市生活,他供职于铜川日报社,当副刊编辑兼摄影,表面笑笑哈哈的他,业余时间写出大部头的长篇历史小说《黄帝传》。理论物理学家王天奇与我谈过,中国的文明之源该从黄帝时代开启。远古的资料寥寥无几,这给作者带来写作困难,而李延军兄不仅写一卷,正在写二、三卷。

这些天,大伙儿等待每晚的黄金时段,打开电视,收看央视一台播放的电视连续剧《大秦帝国》。横扫六合的大秦帝国,曾撼动我们脚下的土地。令人惊喜的是《大秦帝国》的剧本和长篇历史小说作者也出于“秦人”——作家孙皓晖非常自豪地说:“我是饮郑国渠的水长大的!”孙皓晖出生于陕西省三原县西阳镇,为了专心、安心创作《大秦帝国》,隐居海南16年,完成504万字的巨著!

咸阳市作协主席杨焕亭老师,是位满腹经纶、待人和气的作家、文学评论家。临退休前,重磅推出三卷本的《汉武大帝》。

难能可贵,默默为百姓救死扶伤的中医王兴明,为社会推出填补历史空白的力作《大夏王朝》!是一代人的幸运?还是生活的巧合?身旁熟悉的志士为“补课”的我开小灶?仔细思想,并非属于局域性的文化现象,所谓盛世修志,当下的中国,不仅迎来经济迅猛发展的春天,同时迎来文化复兴的时代!

                 三、朴实无华的背影

两个光着屁股长大的文人,经常海阔天空畅谈到深夜,其中一位,始终不知另一位毕生研究的内容——人与人之间,企盼他人理解自己的多,老是缺乏主动关心他人的内心世界。

中年记者的我,有利用短暂的时间,梳理他人生活路线的经验,不然,被采访者,几天几夜也说不清道不白他大半辈子的故事。

19493月,王兴明出生于陕西省三原县新兴镇魏家壕村, 5个弟兄姊妹中排行老大。家境贫寒,他的作文在乡村学校挺火,总是被老师当成范文贴在土墙上。

1965年,初中毕业,他考取陕西省中医学校。学校设在三原县城内,校园绿树成荫,花草芳香,原来是中国医学科学研究院药物研究所,在此种植的各种草药。文革的形势告诉他,班里45名同学,自己肯定被分配到偏远的外地,他家为地主成分。来到陕北志丹县,才知比他委屈的大有人在,这里聚集了北京农大植物分类的专家和西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名医,县医院留不住年轻人,王兴明被贬到纸坊公社,整整10个春秋……

1977年,王兴明与比他小两岁的同乡、中学教师杨彩云结婚;1982年,从陕北调回三原县嵯峨乡医院;1989年,王兴明担任三原县新中医院内科主任。“可惜啊,可惜,早早和路遥认识,他不至于英年早逝……”擅长医治肝病的王医生说。

“鲁迅弃医从文,王老师既没丢掉医学本行,又兼搞文学创作,您是怎么对古代历史产生了兴趣儿?”我问。

“学中医首先得读《黄帝内经》,此经就是古文。”王兴明解释。

我感叹:“噢,这一点您和孙皓晖老师很像,孙老师是学法律的,‘商鞅变法’是历史的大事件,人类历史一直围绕着‘法’这根主脉在变迁,所以法律与历史息息相关;《黄帝内经》的本身就说明医学与历史永远融合在一起……”

我接着问:“人们都知道弥补‘断代史’相当困难,您是怎么寻找夏朝的有关资料?”

王兴明说:“早想写,天天门诊,没时间动笔。2002年至2003年,‘非典’时期,医院分出来一个‘发热’科,因为县城里几乎没啥病患,我才有机会搞《大夏王朝》。大女儿王敏于陕西省教育学院中文本科毕业,那年,她又去西安外国语学院读本科。女儿帮我在图书馆查找书籍,我复印了不少资料。《山海经》《尚书》、屈原的《天问》、司马迁的《史记》中有夏的信息;另一部分有神话和民间传说……”

我接着说:“您不仅还原了大夏王朝,而且文笔流畅,语言很美。有外国人说,中国缺少神话,那是对博大精深的东方文化欠缺了解。中国有正史、有野史,还有丰富多彩的神话和民间传说,她们一起构成富有东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赞同您‘后记’中的观点:‘这辉煌的历史不仅需要史学家的研究,还需要通俗读物的介绍,才有可能引起人们对上古传说的兴趣’。”

初春的这天下午,我把王老师送到楼下,陪他聊了几句,走到东关渠岸,他说去老屋看看,家紧挨着这条渠,古老的渠是郑国渠的分支——现代人与历史浑然一体!

望着王兴明朴实无华的背影,我欣赏这种朴实的美,欣赏只为爱好、只为责任而不朝名利场专营的人,未染上社会的浮躁。无形中,他也为县乡的青年人做了榜样,小地方的人照样可以怀揣远大的梦想,照样可以大有所为!

望着王兴明朴实无华的背影,心想,每位普普通通的中国人,不愧为炎黄子孙,每个人的身心都有远古祖先的影子、遗传和灵魂啊!

望着王先生的身影,想想他的大半生挺幸福,为无数百姓解除病痛,业余喜好历史;本分的人,退休后忽然浪漫起来,去西安,住进未央区的纸坊村,与当年陕北的纸坊村同名;回三原,搬进“罗马花园”,这是在西北医疗设备厂厂区开发的住宅区,之前为王兴明的母校——省中医学校校址……

我望着王医生、作家朴实无华的背影,再次想起年轻当兵时,背包里裹着的宝贝——《罗丹艺术论》中的那句话:“当一切人都有艺术家的灵魂,就是说人人都快乐地从事他们的职业,那时候,世界才会幸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